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大豆种子的贮藏法


  【大豆种子的贮藏法】大豆除含有较高的油分外(约17%~22%),还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约35%~40%)。因此,其贮藏特性不仅与禾谷类作物种子大有差别,而与其他一般豆类比较也有所不同。下面为大家介绍大豆种子的贮藏法。
  一、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
  (一)吸湿性强
  大豆子叶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蛋白质是吸水力很强的亲水胶体),同时由于大豆的种皮较薄,种孔(发芽口)较大,所以对大气中水分子的吸附作用很强。在20℃条件下,相对湿度为90%时,大豆的平衡水分达20.9%(谷物种子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70%时,大豆的平衡水分仅11.6%(谷物种子均在13%以上)。因此,大豆贮藏在潮湿的条件下,极易吸湿膨胀。大豆吸湿膨胀后,其体积可增加2~3倍,对贮藏容器能产生极大的压力,所以大豆晒干以后,必须在相对湿度70%以下的条件下贮藏,否则容易超过安全水分标准。
  (二)易丧失生活力
  大豆水分虽保持在9%~10%的水平,如果种温达到25℃时,仍很容易丧失生活力。大豆生活力的影响因素除水分和温度外,种皮色泽也有很大的关系。黑色大豆保持发芽力的期限较长,而黄色大豆最容易丧失生活力。种皮色泽越深,其生活力越能保持长久,这一现象也出现在其他豆类中,其原因是由于深色种皮组织较为致密,代谢作用较为微弱的缘故。
  贮藏期间的通风条件影响大豆的呼吸作用,也会间接影响生活力。当大豆水分为10%,在0℃时放出CO。的量为100mg/(kg?24h),当温度升高到24℃时,通风贮藏的,其呼吸强度增至1073mg/(kg?24h)(即增强10倍多),而不通风的仅384mg/(kg?24h)(还不到4倍)。呼吸强度增高,放出水分和热量又进一步促进呼吸作用,很快就会导致贮藏条件的恶化而影响生活力。
  根据Toole等(1946)的研究,两个大豆品种,在高水分(大粒黄为18.1%,耳朵棕为17.9%),30℃条件下经1个月贮藏,大粒黄种子仅有14%的发芽率,而耳朵棕种子则完全死亡。同样水分如在10℃下贮藏1年,发芽率分别为88%和76%;而自然风干的种子(大粒黄水分为13.9%,耳朵棕为13.4%)10℃下贮藏4年,发芽率分别为88%和85%;低水分种子(大粒黄水分为9.4%,耳朵棕为8.1%)30℃条件下经1年贮藏,大粒黄和耳朵棕种子仍有87%和91%的发芽率,同样的低水分种子在10℃下贮藏10年,发芽率分别为94%和95%。
  (三)破损粒易生霉变质
  大豆颗粒椭圆形或接近圆形,种皮光滑,散落性较大。此外大豆种子皮薄、粒大,干燥不当易损伤破碎。同时种皮含有较多纤维素,对虫霉有一定抵抗力。但大豆在田间易受虫害和早霜的影响,有时虫蚀高达50%左右。这些虫蚀粒、冻伤粒以及机械破损粒的呼吸强度要比完整粒大得多。受损伤的暴露面容易吸湿往往成为发生虫霉的先导,引起大量的生霉变质。
  (四)导热性差
  大豆含油分较多,而油脂的导热率很小。所以大豆在高温干燥或烈日曝晒的情况下,不易及时降温以至影响生活力和食用品质。大豆贮藏期可利用这一特点以增强其稳定性,即大豆进仓时,必须干燥而低温,仓库严密,防热性能好,则可长期保持稳定,不易导致生活力下降。据黑龙江省试验,大豆贮藏在木板仓壁和铁皮仓顶的条件下,堆高4m,于1月份入库,种温为-11℃,到7月份出仓时,仓温达30℃,而上层种温为21℃,中层为10℃,下层为7℃。如果仓壁加厚,仓顶选用防热性良好的材料,则贮藏稳定性将会大大提高。
  (五)蛋白质易变性
  大豆含有大量蛋白质,远非一般农作物种子所可比拟,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很容易老化变性。以至影响种子生活力和工艺品质及食用品质,这和油脂容易酸败的情况相同,主要由于贮藏条件控制不当所引起,值得注意。
  大豆种子一般含脂肪17%~22%,由于大豆种子中的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构成,所以很容易酸败变质。
  二、豆种子贮藏的技术要点
  为了保证大豆的安全贮藏,应注意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充分干燥
  充分干燥是大多数农作物种子安全贮藏的关键,对大豆来说,更为重要。一般要求长期安全贮藏的大豆水分必须在12%以下,如超过13%,就有霉变的危险。大豆干燥以带荚为宜,首先要注意适时收获,通常应等到豆叶枯黄脱落,摇动豆荚时互相碰撞发出响声时收割为宜。收割后摊在晒场上铺晒2―3d,荚壳干透有部分爆裂,再行脱粒,这样可防止种皮发生裂纹和皱缩现象。大豆入库后,如水分过高仍须进一步曝晒,据原粮食部科学研究设计院试验:大豆经阳光曝晒对出油率并无影响,但阳光过分强烈,易使子叶变成深黄脱皮甚至发生横断等现象。在曝晒过程中,以不超过44~46℃为宜,而在较低温度下晾晒,更为安全稳妥;晒干以后,应先摊开冷却,再分批入库。
  (二)低温密闭
  大豆由于导热性不良,在高温情况下又易引起红变,所以应该采取低温密闭的贮藏方法。一般可趁寒冬季节,将大豆转仓或出仓冷冻,使种温充分下降后,再进仓密闭贮藏,最好表面加一层压盖物。加覆盖的和未加覆盖的相对比,在种子堆表层的水分要低,种温也低,并且保持原有的正常色泽和优良品质。有条件的地方将种子存人低温库、准低温库、地下库等效果更佳,但地下库一定要做好防潮去湿工作。贮藏大豆对低温的敏感程度较差,因此很少发生低温冻害。
  (三)及时倒仓过风散湿
  新收获的大豆正值秋末冬初季节,气温逐步下降,大豆入库后,还需进行后熟作用,放出大量的湿热,如不及时散发,就会引起发热霉变。为了达到长期安全贮藏的要求,大豆入库3~4周左右,应及时进行倒仓过风散湿,并结合过筛除杂,以防止出汗发热、霉变、红变等异常情况的发生。
  根据实践经验,大豆在贮藏过程中,进行适当通风很有必要。贮藏在缸坛中的大豆,由于长期密闭,其发芽率还比仓库内贮藏的为差。适当通风不仅可以保持大豆的发芽率,还能起到散湿作用,使大豆水分下降;因大豆在较低的相对湿度下,其平衡水分较一般种子为低。
网站目录投稿:诗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