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分水乡永红村是原有的三个小村合并成的大村。地理位置处于青翠峰、杨眉山、云霞岭三座高山脚下,分布在九坳十八屯,人多田少,是一个地道的穷山沟。村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完全是传统的农耕生产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 国家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村民改变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政府支持下,村民自筹资金,逐步实行了村级道路硬化,农村电网改造,户户通电,网络信息也逐步完善。广大农民除了种好自家的责任田,剩余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挣钱,家庭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改善。可由于多方面客观因素制约,全村仍有贫困家庭93户,他们虽然得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输入式扶植,毕竟有限,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近些年,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和完善,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积极主动作为,采取外引内联措施,积极宣传鼓励有技术、有一定经济势力的村民回乡创业,采取公司加场地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种养产业。主动协助解决业主流转土地中的具体问题,做好产业技术及产品经营管理的培训服务,对外主动拓展经营渠道,畅通产业产品销路。通过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全村已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三场""一基地",即一个湘中黑山羊养殖场,现有存栏羊保持在1100头左右,年出栏在3至4000头,产值达到400万元。两个养鸡场,常年饲养存笼鸡3万只左右,3到4个月出笼一次,销路和鸡苗供应全由对口公司负责,并由公司派遣技术人员专门负责饲养技术指导和防疫防病工作,年出笼成品鸡8到10万只,产值2到300万元。建立了一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380亩左右,主种金银花、黄枝子和白芍三个品种。两年时间,开始收获,来势喜人。还建起了一个脆牛饲养场,道路和牛棚已基本建好。同时规划开发"白沙井"天然矿泉水,其水质经过省级以上化验检测,优质达标,正对外招商引资。全村已流土地3200亩,其中山林地2600多亩,让村民获了实惠。 在努力振兴发展产业的同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主动向业主推动对贫困家庭的脱贫致富工作,各业主也愿意承担这项使命,开展扶贫帮困,走共同发展的致富道路,通过上户调查,因户因人制宜,主要采取两种帮扶方式:第一,对困难家庭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通过培训学习和实地传帮带办法,逐步让其在企业生产工作,得到应有的劳动收入。目前已安置了41人在各场地工作,他们积极性很高,各尽所能,力所能及,认真做好业主安排的各项工作,劳动收入2至3000元/月不等,使各家庭生活得到一定改善,海南黑山羊饲养场的饲养员陈仕兵,是个智力较差的孤儿,年幼时,父母早逝,由婶母抚养长大。当饲养员快十年了,一年四季,不分冷暖,吃住在场,对饲养工作专心负责,吃苦耐劳,按时喂养,认真清扫,从不懈怠,业主非常满意,这些羊也对他情有独钟,很有灵性,只要听到他的脚步声,就知道是做什么事,由他摆布,出栏在外放养时,他站什么地方,羊鞭就插在什么地方,一千多头羊就围在他的周围食草活动,少数羊跑得较远,他吆喝一声,就都向他靠拢,他举着羊鞭走到哪里,羊就跟到哪里,如影随形,全村上下熟悉他的人,都叫他"羊司令",业主一家人都呼他"司令",很少呼他的名字。前年,在政府的支持下,由羊场业主替他规划安排,在婶母家隔壁场地建起新房,真正过起了独立自主的生活。 帮扶的第二种方式,对一些有饲养能力的家庭,由业主指导协助建好简易饲养场地,发放种苗和主要饲料,教会饲养技术,并及时巡查,做好防疫防病工作,成产品后,由业主统一收购销售。全村现有11户养羊,有25户养鸡,每户一年收入增加了1至2.5万元,全村90%的贫困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扶,增加了经济收入,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大家喜笑颜开,满面春风。 在乡村总结表彰大会上,永红村评为全乡的先进村,业主们都戴上了大红花。乡党委书记在大会上总结的第一条重要经验是"造血总比输血强,振兴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真金。"要乘胜前进,为建设美丽乡村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