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集釋》是一本由(清)郭庆藩 撰 / 王孝鱼 点校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11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莊子集釋》精选点评: ●纯属圈钱,讲道理精装还不如原来的平装,格式标点的问题嘛就不谈了 ●注得详尽,有些可称得上极美。少部分糅合了释家的注释,离本来的庄子远了些。跟王夫之的《老子衍 庄子通 庄子解》放一起看大抵能一窥庄子的思想。 ●第一次读的是平装本,只能说略知大意,不求甚解,以为许多故事的道理很深刻。所以曾有这样的看法,到底还是因为知之甚少,乃至于没有主见的缘故。而今我寻寻觅觅,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信仰,对庄子的泛神论有赞同,但也有很多的异见了,山石焦灼而不热?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固然是好的,可是韩非子怎么对待这种人呢?在"太公望"一篇里说,不为统治者所用,只能除掉。此外,这次稍微认真读了,许多文字挺费解的,而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有不少断章取义甚至是翻译有问题的地方。 ●纸张印刷装帧均上了一个档次。但还是觉得老版上中下三本使用更方便。 ●客岁读书以庄子为主,亦以读庄所得为多。如何在人间世中实现逍遥游?其唯无己无我以齐物齐论乎?然亦谈何容易也。吾师乎,吾师乎。十九年岁次己亥元宵节次日阅讫于长沙望岳楼,时春寒料峭也。 ●《庄子》不好懂啊!一开始觉得成玄英挺啰嗦的,后来一到郭象也不说人话的时候就只能求助于成《疏》。至于陆德明的《释文》,恐怕只有音韵学和校勘学研究者才会特别感兴趣吧? ●读庄子 开始比较困难 由于长期辗转传承导致的误字漏字很是让人费解 古人较富裕者 自然有大把的时间来从事考证工作 成果显著 颇便今人 耐心读之 着实令人感受到 非儒非佛 而又自有其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 《莊子集釋》读后感(一):读《庄子集释》内篇七章 以下为本人读《庄子集释》内篇七章的一些看法,可点击链接跳转: 读《庄子集释》(一)逍遥游:开篇明义 追求自在 读《庄子集释》(二)齐物论:万物等同 物我两忘 读《庄子集释》(三)养生主:反对极致 顺势而为 读《庄子集释》(四)人间世:无用为用的处世思想 读《庄子集释》(五)德充符:与其夸示 不如内修 读《庄子集释》(六)大宗师: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道术 读《庄子集释》(七)应帝王: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莊子集釋》读后感(二):内篇 旧手机里翻出读庄子内篇时所做的书摘,忆起无不是读时心戚戚然的篇章,佐之以并不丰满的人生阅历,每一句话都有动人心魄的力量。查看豆瓣读书记录,才发现一本庄子读了一年有半,许是年岁既长,竟难记分毫,浑噩之间,依然故我,俗世游走,奔波尘劳,贪恋所爱,情欲难消。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还差得太远太远。甲子年春日 记于沪上 嘉定 《莊子集釋》读后感(三):读《庄子集释》系列笔记 (一)逍遥游:开篇明义 追求自在 https://www.douban.com/note/791002694/ (二)齐物论:万物等同 物我两忘 https://www.douban.com/note/791141730/ (三)养生主:反对极致 顺势而为 https://www.douban.com/note/791257447/ (四)人间世:无用为用的处世思想 https://www.douban.com/note/791381532/ (五)德充符:与其夸示 不如内修 https://www.douban.com/note/791918361/ (六)大宗师: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道术 https://www.douban.com/note/792037895/ (七)应帝王: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https://www.douban.com/note/792263905/ (八)外篇(1)惑乱了天性 https://www.douban.com/note/797007846/ (九)外篇(2)人心与人道 https://www.douban.com/note/797131513/ (十)外篇(3)君道无为 臣道有为 https://www.douban.com/note/797197335/ (十一)外篇(4)富贵长寿的人生艺术 https://www.douban.com/note/797293120/ (十二)外篇(5)死生有命 返璞归真 https://www.douban.com/note/797404745/ (十三)外篇(6)心无羁绊 至乐无形 https://www.douban.com/note/797512478/ (十四)外篇(7)才用之道 亦龙亦蛇 https://www.douban.com/note/797904384/ 《莊子集釋》读后感(四):"盲人摸象"与"庄周梦蝶" 盲人摸象和庄周梦蝶都是两个人们常用的成语,前者出自佛教典籍《大般涅槃经》,后者出自中国古代的道家经典《庄子·齐物论》。两个故事分别提出的哲学论点——如何定义真理?如何认识是与非?这两个问题对我们人类来说都是极其尖锐而沉重的,它关乎到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理解世界,关乎到我们要报以什么样的信念活着。 作为历史洪流中无名的"大多数",会彷徨和无助到仿佛身处绝境,关于这些问题深度思考会让我们在做出行动的时候具有方向感。为了更透彻的明了两个简单故事中埋藏的深层含义,我决定回归到故事本身中去理解它所传达的信息,通过理解这些信息再进一步剖析我的认识和观点。 盲人摸象 从前,有一个王让大臣领着一群盲人去摸象,待那些盲人摸完大象后,大臣又领着他们去向王复命。王问盲人们:摸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一个人摸到象牙,于是大象在这个人的答案里大象像一个芦根;一个人摸到大象耳朵,于是在他的答案里大象像一个簸箕;摸到大象脑袋,说大象像一个大石头;摸到大象鼻子,说大象像一支木杵;摸到大象的腿,说大象像一根大柱;摸到大象的背,说大象像一张床;摸到大象的肚子,说大象像水缸;还有一个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大象像条绳。 这个故事被解释成:受限于局部的观察而无法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 这个故事出自《大般涅槃经》,佛陀向人们讲述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并不是强调盲人对"象"的认识具有片面性,而是想说明盲人口中的"象"虽不正确,但却是在说"象"。不同的"象",是站在不同立场上产生的客观事实。这些客观事实没有丝毫相似之处,但是不妨碍它们所表达内容的真实性,更不能武断地把不同的客观事实放在对立的位置和以新代旧。故事中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盲人对"象"的描述是利用另外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强调他描述的真实性。这是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双方对这个参照物的认识必须达成绝对的一致。如果不能对芦根、簸箕、水缸这些参照物的认识达成一致,即便通过描述拼凑出一个完整的"象",但那并非盲人们摸的那只"象"。 如果我们试着把故事里的"象"换做真理,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实。 全知全能的"大臣"也许永远不会出现。如果想要否定盲人的描述是片面的和不准确的,须在已知大象真实模样的这个前提下,而能提出这个否定的就只有那个领着盲人去摸象的大臣,并且这个大臣还得能说会道才行。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实世界"大臣"可能会永远的缺席。这就好比代表真理的"象"是一定存在的,而大臣假成为了解真理的最准确又完整的途径,现实中这个准确又完整的途径消失就不会有100%的正确答案。 王其实只能选择而不能解释。故事中,一群盲人向王解释摸完象得到的结论,而这些结论毫无相似之处。面对这些结论,王所能做的只有三个选择:相信其中一个或几个,相信所有的结论和不相信任何结论。假设"象"是人追求的真理,那么人就成为故事中的这个王,人会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得到很多不同的结论,他们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对真理的结论而非解释。选择只代表一种肯定,真正在解释这个结论的是盲人。 盲人的答案建立在缺陷之上。为什么要一群盲人去摸象呢?这是这个佛教故事中非常深刻的隐喻——人通常都是有缺陷的。失去视觉的盲人在摸象的过程中被剥离了六觉中的视觉,这个直接导致他们没法知道大象究竟是什么样子。同样,人的缺陷会使他们对实践的解释出现偏差,或者缺乏准确性。所以我们会看到,现实世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争论和不一致,有时候各方甚至会陷入自我肯定的漩涡。这就如同盲人在回答王时,每个人都给出不一样的答案,却不知道他们的答案其实都建立在同样的缺陷上。 庄周梦蝶 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舒适悠然自得,都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广为人知的故事出自于《庄子·齐物论》。齐物,指万物根源都是相同,所以这是一篇探究万物的文章。"庄周梦蝶"被放在文末,因其奇幻浪漫的行文用词,表达了作者深刻的辩证思想而常被后世称道。 为了尽量回避,文首庄周的优先效应和描写蝴蝶的感性推动,把庄周梦蝶这件事当作一个事件去讨论而不是就个体去讨论。故事是有庄周这个人开始的,而蝴蝶是由庄周的一个行为产生的,做梦——这是人类身上发生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不仅是庄周,直到无论医学和理论研究,都还没有完全清楚梦运行的机制。)相比庄周这个第一角色,作为第二个角色出现的蝴蝶,整段故事用了更大篇幅对后者进行描述:它飞舞的姿态,它对环境的感受和生存的状态。这样的描述可以认为是感性推动,利用细节化情感化的塑造强化对事物的认识。(这其实是一种在有意识的驱使下狡黠的做法,如果不经过进一步的推敲和求证很容易产生自我对立,自我矛盾的认识。)故事发展到后半段——庄周醒来。庄周醒来先是僵卧在床上,然后产生对自己和蝴蝶的错位怀疑,自我意识陷入对事实存在的矛盾循环。 近代不少文人名士对庄周梦蝶的解读都带有消极的、悲观的情绪,这大概是因为在《齐物论》原文中,故事之后庄子有这样的评价: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如果按照现代西方哲学体系里的纯粹意识和现象学去理解,庄周与蝴蝶产生的不同形象是由人的主观意识产生的,是主观意识的作用下二者相互转换。在这样的认识下去理解世界是与非的两面性,假设庄周当作"是",蝴蝶当作"非",那么就陷入是非相同的虚无主义。 但是庄子的思想是承接于老子的道家哲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人为生存在追求衣食住行的活动中,应该遵守天地间的法则。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人才能在自然界繁衍生息。可见道家最核心的思想是教导人如何在这世上生存,生存的基础是遵循法,生存的追求是理解道。按照这样的思想去理解庄子对于庄周梦蝶最后的评价,要客观的去认识庄周与蝴蝶,两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出不同的形态,而这些变化只不过遵循了自然规律的法则。如果还是把庄周当作"是",蝴蝶当作"非",是非在一定条件下有相同之处,但是随着发展两者的不同之处也必然显露。 东西方哲学对庄周梦蝶在认识上的差异最大的区别是,现代西方哲学体系更注重存在的价值,从本质和表现论述事物的意义;但以道家为例的东方哲学更注重存在的状态,把事物的意义建立在与外部环境相关联的基础上。所以对庄周与蝴蝶、对是与非的认识是什么样的结果,完全取决于我们更接受哪一种思想主张。 意义 信息碎片化在21世纪之初还鲜少被人提及,随着互联网的触角延伸之长之广,人们才逐步意识仅用"信息爆炸"来概括我们身处的互联网环境是一个很模糊的说法。直至十年来移动通信的高速增长和社交网络从单一转向多元,人们才还是意识到"信息碎片化"才是未来世界的keyw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