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2012》带给了我们一个世界末日的预言,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未知性、朦胧性会放大增加恐惧感,对于这类恐惧感,解决的办法是传道、解惑,是把事情弄明白。明白了,被未知性放大的恐惧部分会消减,总的恐惧也就消减了。——Psy525.cn 人类自身的生存焦虑是原始焦虑,与生俱来的。这种焦虑里边,死亡恐惧是主要成分之一,而世界末日的话题,刚好刺激到了死亡空间这个敏感点。而正常情况下对死亡抱有恐惧并非坏事。怕死的人才会真的勇敢,只要这份怕死表现的恰当就行。 看一部电影、听到一些传言就开始焦虑的人,真正焦虑的并非电影或传言本身,而是原有的某些焦虑被刺激起来,比如生活的是否如意,比如情感上的是否稳定,比如工作或职业上的危机或压力等等。 看完全同样的一个画面或是一个情节,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的不同,来自每个人原有内心状态的不同,感受只是内心状态的反映。与其说是相信了电影,不如说是电影刺激了我们的原始恐惧。在恐惧感被刺激、放大的情况下,我们相信了恐惧本身。 观后感到有恐惧的人,可能平日的内心里存有一些恐惧型的由头,是电影刺激了原来就有的某些恐惧,使恐惧感表现了出来、感受到了。这种情况下如果恐惧感很强,或是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建议做心理调整,调整的内容并不是电影,而是内心原有恐惧源。 人类对于自然、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是来自本性的,是原始的遗传性。越是似是而非、朦朦胧胧的危险,越会引起恐慌。因为一份是对事件或事物本身的恐惧,一份是对未知的恐惧,二者相加,恐惧变成双份。 人类自身就有很多困惑,有很多恐惧项,但以前都是个体自己单独去恐惧,谁难受谁知道。当有一个主题或是叫一个刺激是带有群体性的,这时不同个体的原有的分散的恐惧,会一下子聚集到这个刺激之下,聚集性是带有互动放大作用的。 作者简介: 蒋梅玲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1083人 入驻年限 10.4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