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一个项目的心得总结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


  这是我做的一次内部分享,回顾一个项目的心得。项目是音频直播间,用户可以实时听到不同嘉宾访谈。多位嘉宾通过电话会议直播交流。一些内部资料图做了模糊处理。
  我今天想分享的是App功能开发完成,也测试的差不多了,到第一场线上直播正式开始之前的故事。
  通常这个阶段时间是非常短的,但直播间发生了很多故事。我从头开始说。
  一 测试阶段的启示
  1.测试像打开俄罗斯套娃
  当一个还不算小的版本上线前,产品经理一般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测出了一堆bug,有些是高优先级的必须改掉,有些是还可以忍的。通常产品经理会不断降低自己的预期,出来一个还算满意的版本。
  当有了这个版本之后,可以上线了吗?
  直播间和一般的功能不同。实际直播的流程除了App的部分,还依赖其他的硬件。直播时,嘉宾身处不同的地方,通过电话会议交流,他们的声音通过设备传入电脑,利用电脑上的OBS(这是一个公开的录制直播的软件)到达App。这些硬件音质如何,测过了吗?
  OK,于是开始安排硬件测试。中间经历了一些波折,相关同事尝试了不同的硬件。总算我们有了一个还算满意的音质。
  App测过没什么问题,音质也还算满意,可以上线了吗?
  有一天突然想到,我们还没有模拟线上真实的流程测过啊。平时都是用的自己的笔记本上安装的OBS,随便放首歌,连通硬件测试。可线上用的是会议室的电脑,接的是电话会议;而且,平时都是看能连通就OK了,但是真实的场景,用户是连续听1-2个小时。
  于是我想,那就模拟真实场景都走一遍,老老实实听个几小时,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上线了呗。我们这么测完了,可以上线了吗?你们一定猜到了,还不能上线。
  问题是,这回更严重,这一轮测完,我简直崩溃了。
  我们当时发现一个问题,iOS掉线。就是说,你听着听着,突然声音没了,需要退出重进直播间恢复。
  iOS掉线!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我们前面做了那么多的努力,那么多的测试,但是都等于0;意味着上线前和开发这么纠结撕X,说什么直播时进度条没有用那么丑得拿掉,但回放时得有..UI什么地方丑..并因此一次次推迟上线时间…而那些都没有意义;这意味着大家可能会质疑,你们测了那么久,这么严重的问题,难道一开始没有发现吗?还真发现不了,因为一开始你测试的重心不在这里。
  所幸我们还有些时间。和开发团队商量了,觉得这可能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网速,二是iOS到后台有可能杀进程。
  于是我就做了一下实验。这张图是某个周六下午做的一个实验,那时我的手机屏还是碎的。
  左边3台苹果先在同样的网络环境下播放40分钟;然后碎屏这台切换到更差些的网速再播放40分钟;之后右边这两台切到后台,中间这台不动,同时碎屏机还在操作各种其他App,再放40分钟。
  这个实验做完后我就更崩溃了。因为并没有发现什么结论,掉线的情况似乎和那两个因素都没什么关系。
  但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比较欣慰的发现,使得我们最终决定上线,这里不做详细叙述。而我们线上几次直播并未出现掉线问题。
  2.启示
  这是整个测试阶段发生的事,这中间给了我几点启示。
  一是永远不要对复杂的问题抱有短视的预期,认为自己所见所知范围内没什么问题就不会有大问题。不要把解决方案当做是终点。一个问题有了解决方案后也可能有其他的问题。
  当你抱有这样的预期的时候,一来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至于太崩溃,因为你对困难是有预期的。二来正因为你有预期,才会尽早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会想法安逸,行动太晚。
  尤其是当你以体验派的方式了解事物的时候更需要这样。
  我对OBS、硬件等一开始是不了解的,我是以体验派的方式去了解的。
  什么是体验派?举个例子。
  在早几年,我还年轻的时候,那时候对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很不了解。化妆品有很多的种类,也有很多的牌子,哪种有什么作用,不同品牌有什么差异都是不了解的。这时候我发现市面上介绍化妆品的资料分两种。一种是大S、牛尔等明星写的。他们了解的方法是,把所有化妆品都体验一遍,然后告诉你每种用起来是什么感觉,皮肤有什么变化。他们用的就是体验派的方法。
  而市面上还有一类书,像右边这本是一个叫张丽卿的人写的。她是一个化学博士。她会告诉你过氧化苯有杀菌的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能去脂。她是从化学成分的角度,用一种解构的方式了解事物。
  我一开始对OBS、硬件不了解,就一遍遍的体验,而体验派的方式,由于不能把所有可能都体验到,永远要准备着遇到问题。而更好的其实是用解构的方式去了解它们。
  另一个心得是重压之下,方知极致用户体验。
  在整个测试过程,我听了10多个小时的音频。我听的是蜻蜓FM的节目。这10多个小时之后,我终于知道了蜻蜓FM里声音最好听的节目是哪个。
  我一开始听的是高晓松的《晓说》,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他。但是发现他的声音多听几个小时真是受不了。
  我们的用户来直播间,固然是来听内容的。我们的嘉宾请的是否牛X,讲的是否精彩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是音质,不说噪音,就是嘉宾的声音对用户的感觉、体验实际上也是有刺激的。虽然我们不会要求用户10多个小时地听,但如果我们追求极致用户体验的话,音质也是需要有高要求的。
  这里我想到了另外一个事。前阵子我家的网速特别慢,在线看视频很卡。几乎所有的App都会卡顿,爱奇艺、搜狐、乐视等等。只有一个App可以顺畅播放,是腾讯视频。从此我成了腾讯视频的真爱粉。所以我想在最差的情况下,还可以让用户能用,甚至给他还不错的体验,这就是极致的用户体验吧。
  二 庞杂流程如何迅速完善?
  整个测试阶段结束之后,我想一切总该结束了吧?但是却发现,还有一个更大的坑….
  我们第一场直播,主持人和两个嘉宾都在场外,三个不同的地方,有一个还在国外。
  如果直播过程中,有一个人声音突然变小,怎么提醒他?如果有人突然断线了呢?国外的哥们是凌晨5点开始,如果他睡过头了呢?那场直播前,iOS还没有审核上线,如果没有审核通过呢?事实上也确实没过。那就得用文字版,是不是得有人听录?我自己试过听录一会,发现一个人是完全来不及的,那就要至少安排2个 人,2个人3个嘉宾怎么分工呢?更别提直播过程中如果有各种意外呢?
  于是我把直播前要做的事大概列了下。看到这张表就傻眼了,如果每次直播都要做这么多事,那以后产品还做不做了?
  幸好之前衣总有关照过协调的事可以交接给峰兄。但是怎么交接呢?说一遍吗?那下次直播呢?如果忘了呢?如果峰兄不做了换一个人,还要再从头到尾带一遍吗?
  于是这张表在设计的时候我做了两件事情。
  一是时间这块,这场直播20:40开始,我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20:00做什么,20:30做什么。 而是考虑提前1小时做什么,提前半小时做什么,后来这张表做了一个公式,只要填开始时间,就能自动出来每个任务对应的时间点。
  第一场直播有给每个人分配任务,知遥做什么,大为做什么,大红做什么。但是如果每次都是告诉不同的人你应该做什么事情,下一次,来不同的人,又要费脑安排下哪些人做什么事。所以设计表格的时候并没有写谁谁谁做什么,而是把角色抽象了出来,例如这里的测试人员、硬件监控人员等。不同的事情按角色分配。那么下次,只要指定好谁是什么角色,每个人就能迅速了解自己要做的事。
  这样以后峰兄只要根据每次直播的实际情况调整流程,完善这张表,流程很快能跑起来。
  第一次直播为了保证顺畅进行,有问题及时处理,我把所有对直播流程比较了解的人都留了下来,大为、知遥、大红。但是,难道每次这几个人都要在吗?
  直播中最严重的突发是没声音。于是我做了没声音排查的流程,并逼着负责硬件的同学做了硬件排查流程图。当协调同学学会排查流的问题,就把大为解放出来了;当他学会排查设备问题,就把知遥解放出来了。
  有了这些图,下次,我们也可以找其他同学来做这些工作。
  所以总结一下,流程设计要想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这次直播,永远要想下一次呢?第N次呢?
  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没有诗和远方,只有下一个苟且,谢谢!
网站目录投稿:凡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