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蟹种是指在培育成的1龄蟹种中,部分较大规格个体的外部形态、副性征已与成熟个体相同,性腺已完全或接近成熟,这种个体被称为性早熟个体。性早熟蟹种个体小,生长速度慢,死亡率高,如果将早熟蟹作为蟹种进行养殖会给蟹农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在投放蟹种时应避免早熟蟹种混入其中。 早熟蟹种简易识别方法 正确识别性成熟蟹种是预防的有效措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购蟹种中剔除这类蟹种,从而避免生产遭受损失。现将实践中的作法归纳为"五看识别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较受群众欢迎。 (1)看腹部:河蟹的腹部扁平呈片状,弯折贴附在胸部的腹面,通常称为蟹脐。正常蟹种,不论雌雄个体,腹部都狭长,略呈三角形,但随着生长,雄蟹的腹部仍然保持三角形,而雌蟹腹部却逐渐变圆。也就是说,选购蟹种时,要观看蟹种的腹部。如果都是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的蟹种,即为正常蟹种。如果蟹种腹部已经变圆,且圆的周围密生绒毛,即有可能是性腺成熟的蟹种。这是正确识别性成熟雌蟹的办法。 (2)看交接器:观看交接器是辨认雄蟹是否成熟的有效办法,打开雄蟹的腹部,发现里面有2对附肢,着生于第一至第二腹节上,其作用是形成细管状的第一对附肢,在交配时1对附肢的末端紧紧的贴吸在雌蟹腹部第五节的生殖孔上,故雄蟹的这对附肢叫交接器。在正常蟹种方面,交接器为软管状,而性成熟蟹种的交接器为坚硬的骨质化管状体,也就是说交接器是否骨质化是判断雄性蟹是否成熟的条件之一。 (3)看螯足和步足:河蟹的1对螯足强大,成钳状,掌部有绒毛。但是正常蟹种掌节的绒毛短,而且疏稀,性腺成熟蟹种掌节的绒毛稠密,并且较长,颜色较深。同样,步足的前节和胸节上的刚毛,在正常蟹种方面为短而稀,在成熟蟹种方面表现粗长,密稠且坚硬。 (4)看性腺:打开蟹种的头胸甲,若是性成熟的雌蟹,在肝区上面2条紫色长条状物,这就是卵巢,肉眼可清楚的看到卵粒。若是性成熟的雄蟹,肝区有2条白色块状,即精巢,俗称蟹膏。若是正常蟹种,打开头胸甲只看到橘黄色的肝脏。 (5)看背甲颜色和蟹坟:正常蟹种的头胸甲背部的颜色为黄色,或黄里夹杂着少量淡绿色,其颜色在蟹种个体越小时越淡。性成熟蟹种背部颜色较深,为绿色,有的甚至为墨绿色。蟹坟是蟹背部多处起伏的俗称,正常蟹种背部较平坦,起伏不明显;而性成熟蟹种背部凹凸不平,起伏相当明显。 雌雄早熟蟹种的特征 雄性早熟蟹种特征 (1)螯足绒毛:螯足绒毛的密度和颜色往往是区分蟹种成熟阶段的主要依据。正常蟹种蟹足掌节部没有绒毛或有疏而短的绒毛,而绒毛的颜色多为浅黄色。如果将蟹足不动指基部横向切开观察,在有绒毛的情况下,绒毛也没有成熟个体那样具有有连续性,而是呈"∩"形状,即上述提到的掌节部没有绒毛,这种"∩"形状称为"倒C"型分布。性成熟蟹种蟹足的绒毛密而长,绒毛在靠近不动指基部和可动指基部以及掌节内外侧面分布为连续性,横切面观呈"O"型分布。 (2)步足刚毛和体表颜色:步足的刚毛在正常蟹种的表现为短而细,而性成熟种步足的刚毛粗而长。体表颜色在正常蟹种为浅黄色或黄色,而性成熟蟹种多为墨绿色。正常蟹种的步足上可看到一些明显的斑点,而性成熟蟹种则没有这个特征。 (3)交接器:雄性个体具有2个交接器,着生于第一至第二腹节上。交接器的形状在绒螯蟹属不同种类表现不同,在同一种类中不同成熟阶段也表现不同。在河蟹中,正常蟹种交接器的颜色为暗白色,而性成熟个体的交接器颜色为瓷白色。交接器的硬度也是区别成熟阶段的主要依据,正常蟹种交接器硬度较小,均未骨质化,用手弯折是易断。而性成熟蟹种交接器硬度较大,已经骨质化,用手弯折不易弯。第一交接器是这样,第二交接器也是这样。 (4)内脏:解剖观察,将蟹种背甲掀起,可见其全部内脏,性成熟蟹种正中的心脏两侧可见2根白色的管状结构,这就是射精管,用镊子将小管挑起,可带起胃两侧的精巢,在正常蟹种时不能这样。 雌性早熟蟹种特征 (1)体表颜色:雌蟹在成熟个体和未成熟个体方面的颜色与雄性相同,即成熟个体为墨绿色,未成熟个体为浅黄色。 (2)蟹脐:腹脐的形状及腹缘绒毛是区别2种雌蟹的主要依据。河蟹的腹脐(腹部)扁平呈片状,弯折贴附在头胸部的腹面。个体较小蟹种,不论雌雄,腹脐都为狭长,略呈三角形,随着生长,雄蟹的腹脐仍保持三角形,群众称之为"倒钟形",亦称尖脐。但雌性个体随着生长发育,腹部逐渐变大变圆,亦称尖脐。团脐可将胸甲完全覆盖。腹脐边缘在个体成熟时着生浓密绒毛,而未成熟个体的腹部近似为三角形,其胸部腹甲没有被腹脐完全覆盖,腹甲的边缘露出一部分,腹部胸部腹甲的周缘,以及腹肢只有分布稀少的软毛。 (3)腹节:日本绒螯蟹与河蟹(中华绒螯蟹)在亲缘关系上最为接近。未成熟的雌蟹,最大宽度的腹节是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和第五节的其中一节,腹部变和度(腹宽/甲宽、腹长/甲长)分别为0.62-0.75以下;成熟雌蟹的最宽腹节是第四节和第五节,腹部的变化程度(腹宽/甲宽、腹长/甲长)分别为0.75-0.78左右。成熟蟹脐的相对长度达到腹甲第一、二节的交界线,脐上第一附肢基节与内肢所形成的夹角明显大于110° (4)解剖:解剖后的2种雌性蟹种也有明显区别。掀开背甲,成熟蟹种在胃的两边及其下方明显可见紫褐色或豆沙色卵巢,整个卵巢在蟹内脏内几乎布满形成"H"型;而正常蟹种则没有明显的肉眼易见的紫褐色卵巢,较大个体的正常蟹种的卵巢透明,乳白色,体积很小,重量不到体重的1%。若取成熟蟹种的卵块在解剖镜或显微镜下观察,颗粒状的卵细胞清晰可见。 控制蟹种性早熟的措施 培育扣蟹种早熟种的比例较大,主要是培育水面水浅温高,放苗时间早,密度又过小,第一年生长期过长,投喂动物性饵料过多等原因造成的,采取控制蟹种早熟的措施是必要的。 (1)育种场地应水深面阔,水草多; (2)放的蟹苗以晚苗为主; (3)放苗密度每亩14万-16万只; (4)饵料要充足,任何时候都要保证蟹吃饱吃好。控食,主要是在高温季节控制动物性饵料投喂量,千万不能不投喂。 有人主张从放苗到起捕扣蟹种都要进行强化饲养管理,都要促使蟹种迅速生长,他们认为这样做划的来,一是经济上不减收,这样强化的结果,即使出现一些早熟蟹其规格也是较大的,一般在40-75克/只,上市卖,一般在2-4元一只;二是未成熟的蟹种不仅数量多,成活率高,而且规格也大,可作生产商品蟹之用。 蟹种和早熟蟹分离养殖法 利用中、晚蟹苗培育扣蟹种到8月份,大小发生分化,一般的讲,大的规格多数为10-20克/只,中等的多数为1-5克/只,小的多数为0.5-1克/只。它们的生长发育趋势是:大的在当年大部分早熟,第二年6、7月份大部分要死亡;中等的在当年多数长成大规格蟹种,可供翌年养大规格商品蟹之用,少数发育成早熟蟹,在翌年6-7月份也要大部分死亡;小的多数躲在洞里,形成懒蟹。 当年成熟的蟹,虽在蟹种里是大个,但同商品蟹相比,又是小个。这种蟹既不能作种,又不能卖出好价钱,应及时分离养殖。人们用大眼地龙或抄网把它们从蟹种里捕出单放在别的池子里强化饲养管理。所谓强化,就是适当稀放(每亩400-600只)多投适口高蛋白动物性饵料,加强蜕壳和水质管理。经过这样强化饲养管理养成的商品蟹,规格多在75-125克/只,比不分离和不强化饲养管理的早熟蟹要大1-2倍,价格也相差1-2倍。 中等和小的蟹种一般不再分离,继续留在原池塘里适当控制养殖。所谓"适当",就是说,既不能像用大蟹种养商品蟹那样强化饲养管理,又不能过分节食。其作法是按3:5:2的比例搭配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和青饲料投喂,其量是保证吃饱吃好又不浪费。对于躲在洞里的小懒蟹,可用加水没洞投撒香腥味浓的饵料,如撒蛋鸡饲料等于洞口水里的办法,引诱它们出洞饲喂,促其快长。 蟹种经过大小分离和强化适控饲养管理不仅可养成一部分商品蟹和合格的蟹种,而且能大大的减少自相残杀的机会,大大的提高成活率和提高经济效益。 抱卵蟹流产及其防止措施 抱卵蟹流产有两类情况 一类是抱卵蟹所抱的卵因未交配或交配未受精,卵粒过早脱落。这类多是环境条件不适或性成熟过度的蟹造成的; 二类是已交配受精的抱卵蟹进入胚胎发育阶段时卵粒过早的散落水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已交配受精的卵因没有咸水环境不易粘附着刚毛而终于流产; ②在5℃以下的低温及恶劣的水质条件下,性成熟的雌蟹虽能受精产卵,但不能正常粘附于腹部刚毛上,全部或大部散落水中,造成"流产"; ③已抱卵的雌蟹,如果长期在缺氧或水池底质污染较中的情况下,所抱的卵也会陆续死亡而散落水中; ④亲蟹发育不充分,体质瘦弱,虽交配受精抱卵,但因营养不足,抱卵少,卵粒粘附力和发育程度都差,外界环境稍有变化就使蟹卵大量脱落。 凡是流产(早产)的卵都为黄色或橘黄色,卵粒大小不均,不饱满,经镜检和试验,都是死卵,都不能发育成为幼体。 抱卵蟹流产的预防措施 在人工育苗孵化过程中,流产现象时有发生,防止这种现象的措施有: (1)选择亲蟹必须健壮活泼,必须雌雄分开,视具体情况在淡水或咸水里促壮后再促产。 (2)控制好水温。胚胎发育在原肠期前,室内水池水温可比自然水温高出2-3℃,胚胎进入新月期,水温控制在16℃,复眼形成到心跳初期,水温控制在18℃,进入原蚤状幼体,水温升到20℃。水温随胚胎发育同步进展而逐步升高,但不可升温幅度过大。 (3)适量投喂鲜活饵料供雌蟹摄食,水体要保持清洁,一般2-3天换(加)部分水一次,如水质不好,每隔7天全部换池水一次,始终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4)遇到气温突然升高的不正常天气,水温更要维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5)水体盐度正常,水池充气呈微波状,周围环 原标题:识别和控制蟹种性早熟技术|螃蟹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