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选应淡化论文要求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公布了2019年职称评审结果,从教33年但没有发表一篇论文的理学院教师蒋华松如愿评上了教授。这是该校第一位教学专长型教授。今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出台了职称评审新政策,即对教学专长型老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而是用教学业绩取代科研业绩,重点考查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成绩。(7月24日《科技日报》)
  这个报道令人欣慰,希望这个政策能够在全国的中小学大力推行,让更多的中小学教师把精力放在教学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小学教师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到教学科研上,而所谓的教学科研就是发论文和做课题。教师发论文、做课题本无可厚非。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小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会使教师在面对教育问题时更加理性。从身边的问题开始进行课题研究是一种最好的方法。
  但实际情况是,这些论文既不是为解决某个教学问题而写作,也不是关于某个教学想法的交流,而是为了能够在职称晋升、评优选先中加分。大多数老师的论文与自己所教学科无关,甚至不清楚论文的内容,因为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购买论文。发表论文这样的论文不会给老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任何帮助。
  出现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源于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科研的错误引导。例如,在各种评选中侧重论文和课题,轻视教师对于教学的贡献和研究等。教育的功能不仅是传承,更需要创造。而创造需要宽松的环境,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有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教学、教育学生。教师工作有其特殊性,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可能在某个学生或者某个知识点投入时间和精力特别多,而这些却无法用科研的指标去衡量。
网站目录投稿: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