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基层事业单位党组织通过严肃组织生活,增强党员宗旨意识和党性修养,提升党在社会基层单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还存在不足,需要探索出适合新时代要求及针对党员个体特性的方式方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事业单位;党的组织生活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最基础的细胞和神经末梢。群众最了解的就是基层党员的言行和举止,通过基层党员的一言一行和党组织的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因此,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质量,保证党组织对党员的有效教育和管理,同时保证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党内公共事务,提高党员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层事业单位党组织生活状况和问题 党的组织生活作为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党员形成党性意识的最重要的训练方式。通过开展组织生活,对党员养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塑造党性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的"要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决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要求,近几年来,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质量和党员党性意识都有极大提高。然而,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沿用了很久的党的组织生活方式和方法都在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影响也不如预想那么奏效。经过调查分析,目前基层党组织生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组织生活内容模式化。目前基层党员过党组织生活,学习内容基本以学习党的理论以及领导讲话为主,学习方式主要为文件传达、领导灌输和自由交流。枯燥抽象的文字表述和党员自身受政治素养、理解能力等的局限,导致党员既对时下存在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等无法给出及时、准确的认识,又对参加组织生活热情减退,"学习"走形式,对组织生活的重要性缺乏理性认识。 (二)组织生活形式单调。组织生活载体形式单一,影响基层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目前基层组织生活形式基本从会议到会议,从集中到集中,学习报刊、书籍,或由书记宣读上级通知文件。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间都缺乏沟通和交流,没有思想的碰撞,缺少必要的民主空间和互动,很难调动和激发党员的活动热情。 (三)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的党员组织观念比较淡薄、党性意识不强,对自觉加强党性锻炼缺乏应有的认识;部分党员对组织生活想参加就参加、不想参加就不参加;8小时工作以外的活动,组织硬性要求就参加,组织上没有硬性要求就不参加;对待单位的规章制度,不能积极主动,带头模范执行,在群众中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 (四)学习资料缺乏指导性。组织生活学习资料指导性不够强,上级下发的学习资料和书籍中,反映地区特色、行业特色的针对性资料不多,支部自行选购的学习资料又缺乏指导性,对提高新形势下的党员党性修养无法做到"精准聚焦"。不同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工作能力、年龄状况决定了党员个体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原则,目前虽然事业单位中、青年党员占全体党员的比例比较高,整体呈现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特点,党员们对于学习资料的要求也比较高,然而能引起党员共鸣、让党员自觉喜闻乐见的学习资料不多,缺乏吸引力和指导性,实际指导作用不明显。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党组织生活出现上述问题,综合起来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党员政党意识不强,党组织放松对党员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难免受到重经济、轻党建思想的影响,然而党组织也没有及时做到对党员思想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导致党员对原著、党章党史、国史的系统学习和研究不够,党员思想理论基础不够坚实。二是受好人主义影响,一些党员把"社会关系学"照搬进党内生活中,出现"无原则""一团和气"的局面,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了,政策纪律松弛了,是非界限模糊了,党内政治生活走向庸俗化,功能出现退化。三是受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尤其受"官本位""商本位"观念、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大,网络流言、传闻、朋友圈文化等等,时时冲击着党员的思想,而绝大部分党员对党的组织特性本身还缺乏理性认识,不能在这种思想冲击中,准确把握党的政治思想的本质和理论精髓,挺身而出捍卫党的尊严。四是经费因素,基层党建工作没有固定的专项经费投入,党组织生活开展存在一定困难。 三、解决基层事业单位党组织生活问题的建议 (一)上级党组织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指导。针对基层党组织生活学习资料指导性不够强的问题,建议上级党组织每年年初为下级党组织下发学习资料和书籍书目,指导下级党组织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书籍资料开展学习;上级党组织要定期研究基层党建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帮助发现问题和解决具体困难,指导基层党组织推动党建工作。 (二)增强组织生活的共识,塑造党员政党意识。人并非天生就具备某种政治意识,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体悟形成特定的政治价值取向和政治行为模式,才能掌握处理政治事务的知识和能力。坚持"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党性党课教育,如书记讲党课、邀请党龄长的老同志分析党建新情况新问题、听专家解读党的方针政策、研究革命历史、党的传统和改革开放成就等,加深党员对党的认识。通过定期教育引导,强化党性意识、正确定位党员的政治角色,养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塑造党员政党意识并自觉按照党的要求行动。 (三)增强归属感,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和内容。党内组织生活需要一定的载体,而且这些载体不是固定不变的,必须随着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变化、党员活动特点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完善。载体创新的重点方向是要适应当前党员主体意识增强、权利意识增强的趋势,为本单位党员提供参与性、互动性的活动载体。一是要拓宽党组织活动形式。尽量避免照本宣科式的学习方式,善于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如每年固定安排党员外出参观红色基地、参观区域内高新技术发展建设项目等;组织观看具有时代意义、教育意义的电影或电教片;收听一、二场引发共鸣的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组织党员开展一次党章党规知识问答赛等,避免就组织生活过组织生活的困境,把"学习"自然融于活动中。二是要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心理保障。培育党员政治心理是实现党组织生活正常化的先决条件,要切实加强党内心理沟通与关怀,实现党内谈话常态化、正常化,支委會成员要代表党组织及时了解党员的诉求和思想波动,当党员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关心和帮助。三是鼓励党员参与支部建设。党员本身作为各领域的先进分子被吸收进党组织,自身组织意识和政治觉悟都比较高,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如让普通党员选择主题,轮流上台做交流讲党课、党员策划实施组织生活等。让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选举权、监督权得到落实,党对组织的归属感自然也会增强。四是要加强思想交流。围绕对现行政策的理解看法,以及党员关心的各类党内生活问题、社会公共性话题,让党员自己讲、互相议、大家谈,在对话、辩论、研讨中达到自我学习、党性意识提升的目的。 (四)严肃组织生活政治纪律,提高忠诚度。党组织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对党员一视同仁,重视每一位党员的民主权利和诉求;党员自身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组织纪律,主动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讨论。通过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约束力和规范力度,提升党内制度公信度,提高党员对党的忠诚度。 (五)与时俱进,善用新方法新技术。抓准现代网络媒体覆盖率高、参与度广、对青年党员吸引力大的特点,开设诸如党内政治生活网站、微信微博平台、APP手机学习软件等,鼓励党员在虚拟空间积极交流,使虚拟的政治空间实体化;抓准党员的思想脉搏和关注点,提炼党员感兴趣的经济形势、国学哲理、历史文化、艺术鉴定等主题,每年组织1-2个主题开展学习研究,组织讲座座谈等,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借鉴国外政党的做法,党组织定期公开发布党内议题,鼓励党员开放式讨论等。 (六)党员活动经费保障常态化。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开展支部活动建立固定保障机制,"确保经费用于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正常开展工作和活动",明确经费的使用范围,将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的使用管理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确保专款专用、规范使用。 【参考文献】 [1]甄小英.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的四个着力点[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03). [2]梁妍慧.把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化作群众工作的有效机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03). [3]李斌雄,张银霞,等.基层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及其问责机制探讨[J].探索,2016(01). [4]吴超.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问题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12. [5]崔建周.构建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支持保障体系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