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调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政策:从2020年起,应届专科生参加"专升本"考试,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不得低于同年级、同专业的前40%。该政策落地日期迫近,引发了公平与否的舆论争议。 2019年7月中旬以来,部分备战明年"专升本"的2017级学生,在山东政务服务网上留言表示反对。有学生认为,前述"一刀切"式的规定,忽略了各个院校之间生源质量的差距,剥夺了一些学生的考试机会。 看到这一报道,笔者联想到部分地区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普通高中招生分配指标的做法。具体操作是:以县为单位,将当年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按照一定的比例(大都在60%以上),定向分配到初中学校,以初中学校为单位进行录取,一所初中学校一个分数线。专科院校专升本"成绩排前40%才可报名"政策,与此有相似之处,并无不妥。 首先,这一政策符合专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高等教育普及率逐年增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大幅提升。现在的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只要想上大学,几乎都能如愿以偿。 上大学的机会多了,说明人才培养的渠道拓宽了。高等教育包括专科层次的教育、本科层次的教育和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各类教育承担的任务也各不相同。专科、本科虽然都以高中毕业生为招收对象,但培养目标差别很大。一般来说,专科(高职)院校主要面向社会培养专门人才,而本科院校则具有综合性质,这一层次的教育包括基础理论教育、某专业或某领域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教育。专科院校虽然可以择优为本科院校输送部分优秀人才,但其主要任务是为各行各业培养一大批专业过硬、技术熟练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大批专科毕业生将走向工作岗位,而不是"专升本"到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其次,这一政策确实有利于增强专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近几年就业市场的形势看,虽然社会要求用人单位注重能力、淡化学历,但学历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绕不过去的门槛,高学历找到好工作的几率大,反之则小。 一些学生可能因高考发挥不好,委屈自己读了专科院校,但他们志存高远,仍然有读本科的强烈愿望。为了圆这些学生的本科梦,各地普遍从当年的本科招生计划中拿出少部分指标,用于"专升本"。由于指标有限,自然需要设置一定的门槛,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其目的在于激发专科生学习动力,为优秀专科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物以希为贵,如果人人都能报名,反而失去了激励效应。 再次,这一政策有利于专科院校加强学生管理。在过去一段时期里,我国大学普遍存在难进易出的现象。许多学生升入大学后,缺少学习目标和动力,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把主要精力用在玩手机、睡懒觉、打游戏上。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专科院校"专升本"设置一定的报名比例,为专科生继续深造树立了新的奋斗目标。为了争取到报名资格,大批有此愿望的学生就要把主要精力用到学习上。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减小学校日常管理的难度。依据山东省这一政策,"综合素质测评"由学生所在院校具体组织实施,时间涵盖整个高职(专科)学习阶段,"以课程学习成绩(学分绩点)为基础,参考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和创新创业能力"。其中课程学习成绩(学分绩点)所占比例不少于80%。将综合素质测评的权利交给学校,而且课堂学习成绩所占较大权重,有利于学校强化学生管理,从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 另外,这一政策还倒逼专科院校提高教育质量。虽然每所专科院校都能享受40%的报名指标,但最后"专升本"人数一定不同。教学质量高的学校人数多,可能40%的学生全部考上,而教学质量低的学校则人数少,40%的学生可能全部名落孙山,这就无形之中形成一个比较,从而刺激某些专科院校提高教育质量。 不过,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有些专科院校教育质量高,40%以后的学生也具备"专升本"的能力,而一些专科院校教育质量低,即使前40%的报了名,也没有能力"专升本",对某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的确有些不公平。解决这一问题,不妨借鉴一些县(市、区)分配中考招生指标的办法,报名总比例保持不变,可以依据每年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评估,从高到低按照不同比例分配名额。这样一来,专科院校之间可以暗自较劲,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优秀率,进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