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则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从珍视学生的体验入手,让学生的心灵在语言中穿行,让他们个性在放飞中张扬,让体验学习真正走进语文阅读教学。 一、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俗话说:触景生情。每个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我在教学中抓住三个环节:导入、过程和结尾,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置身于特定的生动的教育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去感受和体验。 案例:在教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年四季美丽的田园风光及劳动人民在田地间劳作的画面,让学生受到感染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把学生一下子引入学习的主题;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把学生带入到多媒体课件营造的音画情境中,让学生随着音乐入情入境地读,诗意自然而然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再结合诗文注释加以理解,诗意逐渐清晰、明了;在引导学生理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句诗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这些儿童种瓜时在想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让孩子们在问题情境中畅所欲言,从而体会到学种瓜的孩子勤劳、天真可爱和田园生活的美好,达到了"言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二、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因而教语文不应该局限在课本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领悟语言文字的深刻含义,引导他们从生活中体验。 案例:教《触摸春天》一文,导入时我问学生:春天到了,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学生回答:"草地绿了;公园里的花儿开了,姹紫嫣红;燕子忙着做窝;池塘里小蝌蚪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孩子们都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说了出来。之后,我又把美丽的春天画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孩子们更是情绪高涨。接着我问学生:"你们是通过什么感官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孩子们都回答:"通过眼睛观察到的!"我追问道:"那盲童是通过什么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呢?"孩子们体验不同,答案不一。这时,我让学生朗读文果。在体验盲童安静身上"神奇的灵性"时,我让学生蒙上眼睛体验盲人的黑暗在世界里摸索的艰难,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盲童安静能拢住蝴蝶真是一个奇迹!安静是靠自己的心灵来触摸春天,感受世界的,她是多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三、讓学生在思考讨论中体验 思考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语文的内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等进行思考、感悟、体验。 案例:教学《可贵的沉默》一课重点时,我抓住教学重点"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让学生边读边思,先让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换意见,在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中学生自然而然都能体会到:"课文中的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所以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由于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体验,学生朗读课文时就能感悟到的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时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由此可见,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强调个性化感受体验的同时,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言辞的交锋、意见的交换,从而超越自我的体验与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促使自己的个体体验走向多元、完善、深刻。 四、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 想象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③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大胆想象,进而体验文本的内涵,与作者产生心灵的悟对。 1、运用插图想象。现在语文课本图文并茂,许多插图可作为指导学生想象的现成材料。如《水乡歌》描写的是一个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秀丽水乡。课文给诗歌配上了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画面上还有"什么多"?再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水乡还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学生想象,唤醒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并且鼓励他们尝试着也做一做小诗人。孩子们的思维迸发出美丽的火花:"水乡什么多?""桥多、鱼多、虾多、楼房多、水田多??"。 2、抓"空白"想象。"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在无字处读出字来。"②文本的空白处即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又能让学生想象中体会文字背后蕴涵的思想情感。 案例:《火烧云》一文,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并找出课文中描写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学生找出相关词语后,师提出: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象出有哪些颜色?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说出课文中描写的火烧云的形状化,接着我问学生:"你还能想象天空的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形状?"之后,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法,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 就让这样,学生展开想象充分,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体验。 五、让学生在诵读吟咏中体验 诵读吟咏是学生感知教材和获得审美享受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把符号还原成可以感知、体验的真情实感。一次次的诵读,就是一次次地拥抱课文语言,就是一次次地感受内容、进入情境、体验情感的过程。④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语调、舒缓疾徐的节奏、色彩斑斓的景象中体验语言文字之美,体验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生活之美,对课文所表达的情、物、事才能有真实的感受,切实的体验。 案例:诵读苏轼的《题西林壁》初始,一般会以七言诗相对固定的节律处理停顿:"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在反复的吟诵感悟后,则可能会发现,打破固定的停顿,读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更能表现庐山在苏轼的眼中的多种变化。 实际上,不只是诗歌教学需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诵读吟咏,其他文体也饱含着强烈的情感因素和深厚的语言内涵,同样需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吟咏中去体会。 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体验了,我们的教学才能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一堂触动学生心灵的阅读课是鲜活的,它会让学生心有所感,智有所启,情有所思。生本在一次次的体验、一次次的碰撞交流中不断内化,逐渐成为一种能力。 参考文献 [1] 宗培红.语文教学要重视个性化阅读体验[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3(12):58-59. [2] 薛丽珊.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198-199. [3] 史小存.阅读教学要重视"体验"[J].陕西教育(教学),2011(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