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又一次把"经济总量全球第一"的桂冠戴到中国头上,这是按照购买力平价(PPP)的计算方式算出来的,将国民生产总值(GDP)按照购买力进行调整,其结果是到2014年美国经济规模为17.4万亿美元,而中国经济规模为17.6万亿美元,据此,中国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经济总量老大。 这真让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即便是按照几年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也要到2020年,中国经济规模才能与美国等量齐观。可国际机构的研究人员居然将中国GDP赶超美国的时间一下子提前了6年。 (一)被虚高的GDP 这要归功于购买力平价法。购买力平价是不同国家大致相同的货物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比率,是指在基准国的一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对比国的等量货物和服务所需要的本币数量。 通常来说,各国GDP之间的比较均通过既定汇率的转换进行互相对比的,不过这显然存在问题。因为汇率牵扯的因素颇多,国际形势、利率环境、货币政策、国际收支状况等变数都左右两国之间的汇率。因此,ICP所采用的比较方法是通过PPP实现两国经济总量的对比。 细读世界银行这份报告,人民币购买力被评估为1美元约等于3.506元人民币,远高于目前人民币的市场汇率——1美元兑换约6.25元人民币。二者相差如此之大,按照两者来计量的中美经济规模,自然一个栽在地下,一个又高耸云宵:按照市场汇率,中国经济规模不足美国的60%,按照购买力平价,中国却可能已经超越了美国。 虽说购买力平价法比传统的汇率法更能合乎逻辑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因为国际汇率波动大),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用购买力平价法也有缺陷。最明显的是忽略了中国房地产业的泡沫。对建筑品比较,世界银行这一轮采用的是"投入法",用建筑投入品的价格来推算建筑成品的价格,即用诸如钢筋、水泥等产品的价格来推算房屋的价格。很显然,这一方法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无法反映中国建筑品的"市场供求",没有将房屋这个特殊商品的"溢价"因素考虑在内,所以会造成推算的我国建筑品价格严重偏离我国的实际。而由于我国固定资本形成对GDP占比较高,这种偏离对我国购买力平价结果影响较大,客观上虚高了我的经济规模。 因此,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过对这种统计方法不认同。他表示,由于各个国家购买力平价的比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包括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组织的购买力平价(PPP)研究仍然被公认为还是研究性质,处于探索阶段。所以,用这个还处在研究中的办法来衡量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总量,也只有参考的价值,是一种研究。 (二)要有自知之明 一直以来,"超英赶美"是中国人最宏大的梦想,1958年大跃进,举国上下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甚至"砸锅卖铁",目标就是要把英国佬甩在身后。进入21世纪,中国盯着美国,试图在经济实力上与美国比肩而立,夺得全球经济的话语权。 可是,当"经济总量全球第一"帽子真的落在中国头上,国人却表现为出乎意料的淡定,甚至一点也不领情,这是中国有自知之明。 中国经济其实是大而不强。85岁高龄的经济学家茅于轼被视为中国经济现代化理论的泰斗之一,他对西方把"经济总量全球第一"的光环罩在中国头上表示谨慎乐观。他承认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他认为这只是说明中国拥有13.6亿人口,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他表示:"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并不令人惊讶,但这只不过是因为中国人口多。中国是大而不强。"从人均GDP排名来看,中国是第99位,美国是第12位。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商品进口比美国低31%,而只有进口市场的规模才决定一国在全球议价中的实力。我国经济结构还不合理,消费拉动经济的能力还很脆弱,经济产出有近一半来自投资,时不时地需要投资来刺激一下国民经济增长。再拿引为自豪的外汇储备来说,这是一柄双刃剑。截至今年3月,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量达4万亿美元,堪称巨大。可这既是优势,又是劣势。我国多年来积累的大量外汇资产,西方央行只需按几下键盘便能在瞬间内制造出来。我国如在短时间内抛售这些资产,又会伤及自身。 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远不如美国。从全球经济影响力的重要筹码科技来看,我国总体经济的平均生产率只是美国的五分之一,除了华为、中兴少数科技企业,我国鲜有世界领先的与国际对垒的科技企业。尽管阿里巴巴以243亿美元的体量在美国开锣上市,其科技含量难与谷歌匹敌。目前,中国无论是在高端制造业还是前沿科技领域乃至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金融价值链环节,与美国至少存在10年的差距,有些领域的差距甚至在20年以上。特别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海洋工程、船舶制造、生物制药等战略性产业上,我国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仅仅是干线飞机所用的发动机,差距就在30年左右。 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任务还很重,要走的路还很长。不管经济总量在国际上排名怎样,是高是低,是褒是贬,都只是一种视角、一个参考,既不较真,也不漠视,不可沾沾自喜,也不可妄自菲薄。 退一步说,即便国际机构研究出的数字是合理的科学的,也不代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我们有几斤几两,自己知道,这是最基本的估价。诚如美国加州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裴敏欣所言:"这只是一种会计操作,并不是一块真正的里程碑。"说白了,这是一种虚名,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况且GDP总量只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指标之一,美国的GDP总量早在1872年就超过大英帝国,但在军事实力、海洋争霸、国际贸易、地缘影响力、美元地位超越英镑等多条竞赛跑道上,美国经历了大约半个世纪的追赶历程,才将英国甩到身后。 因此,即便中国经济总量真的超过了美国,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发展还有很大距离。 (三)当心被忽悠 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国际机构的再忽悠。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一会儿"唱空",一会儿又"唱多",其中不乏险恶用心。一些西方人士强迫中国戴上各种经济"状元帽",虽然部分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向好的信心,也希望通过这类"紧箍帽"将不切实际的"责任"强加给中国,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时,让中国为西方火中取栗,或者强行摊派,比如多缴会费,多捐款,多出维和兵力等。 西方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测,一向有"棒杀"和"捧杀"两种手段,棒杀就是鼓吹"中国崩溃论",捧杀就是灌小米汤,但殊途同归,都是对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中国不待见。 而对于"十九世纪是英国的,二十世纪是美国的,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这样的愿景,我们可以期待,不可以浮躁;可以自勉,不可以炫耀;可以大胆追求,不可以画饼充饥。 脚踏实地,不务虚名。中国是需要激动人心的口号和光芒四射的业绩来鼓舞国民士气,但必须建筑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那些虚头巴脑的口号和浮光掠影的业绩只是摇曳于沙滩上的海市蜃楼,只是幻觉,成不了气候,更无实际意义。 中国经济是要争世界第一,但目前火候尚未到,需要时间积淀,更需要全民奋力拼搏,特别是要放眼全球,内外兼修,瞄准全球新经济动向,进行创造性的劳作,积聚内生活力,夯实经济基础,构建经济大厦,去追求强悍的让世人无可厚非的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