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岁孟非见证过很多爱情对婚姻只有个建


  作者| 水镜白龙
  来源| 最人物
  "人终究是孤独而不被需要的。
  当一个人在事业顶峰的时候,能否意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
  否则一旦哪天离开了被需要的那个状态,将会很容易受不了其中落差。"
  "男人这种动物,看一下就知道他喜欢谁了。"
  "女嘉宾至少有三次把话头递到了他嘴边,他只要抓住其中任意一个机会,就可以向她表达一个好感。但是他没有。"
  "大家都是成年人,我们又是在一个恋爱节目里,应该对异性交往的分寸感有着基本的常识。用"小男生的玩笑’来解释他喂她吃蛋糕的动作是出于友谊,这一点,无论如何也说不通。"
  充满着浪漫氛围的演播室里,孟非坐在以90后青年男女嘉宾为主要成员的舆论中心,在现场或"好甜蜜哦"、或"好幸福啊"的呼喊声中不时抛出一两句理性至上的冷静分析,让节目多添了几分带着烧脑意味的推理气息。
  ……请不要误会,这可不是《非诚勿扰》的拍摄现场,而是最近正在热播的情感推理真人秀节目——《我们恋爱吧》。
  《我们恋爱吧》截屏
  头顶着"情感医生"的光荣称号,在恋爱相亲领域深耕了十数年的主持人孟非于近期再度挑战了全新的婚恋主持形式:
  作为"恋爱观察员"之一,与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一同围观、讨论几名男女嘉宾在恋爱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境遇,我们和观众是同时在看。我们的猜测是一部分,故事的情节是一部分,我们对发生事情的评价又是一部分。
  当某种情境、现象出来的时候,如果我感觉特别甜,或者特别愤怒,观众也会有这样的情绪。这种情况下,我们给出的情绪和建议要有价值。"
  几期节目下来,孟非凭借在节目中一针见血的发言与立场极正的三观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可他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认为自己是"国民月老",更谈不上年轻人的人生导师。
  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个"在心里对自己还是有点要求的媒体工作者"。
  虽然父母都是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但孟非的主持之路却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般一马平川。
  他的童年与少年时代,是在谜之自信与莫名自卑中交错着度过的。
  由于作文成绩突出,孟非在小学时期参加的所有作文比赛都会得奖,并且基本上都是一等奖。
  身边的同学们都围着他转,他一度成为了孩子们的"头儿"。
  他开始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认为自己未来应该会成为像鲁迅那样的明星。
  少年时期的孟非
  直到11岁那年,为了与父母相聚,他离开了外婆的庇护,告别了捡鹅卵石、逗蛐蛐的日子,从重庆搬到南京。
  课堂上,他依然延续着以往略显活泼的性格。老师在上边说,他在下边说。老师怒了:
  "一天到晚不好好上课,就知道说话,说话能当饭吃吗?你以后能找到个工作靠说话吃饭吗?"
  曾经的特长在这里不再吃香。他的成绩开始下滑,也逐渐失去了当"头儿"的意愿。他觉得自己似乎成为了别人口中的"失败者"。
  毕竟在那个年代,即使读过的课外书籍再多,也不能作为"优秀"的理由。
  青年时期的孟非
  1990年的高考失利,使他越发坚定了自己是个失败者的想法。他放弃了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挣扎与努力,转而试着去挑战淘金、摆地摊、当临时工……
  条件最恶劣的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电视台下属的印刷厂里当印刷工人。
  每天收工时,他都需要依次用机油、汽油、洗衣粉和自来水洗手20分钟,即使如此,指缝和指纹里依然还会有残留的油墨。
  想到"明天"就深感绝望的日子里,他依稀觉得自己未来应该还可以混得更好,但是至于靠什么混、混哪条道、什么时候能混出头,他却全部一无所知。
  在一个普通的星期四早晨,他像往常一样擦拭着印刷机器,忽然一个不留神,将几根手指卷进了原本只能容纳一张报纸的钢制滚筒里。
  5、6分钟后,他在工友的帮助下抽出了手指,眼看着血从指尖喷出去1、2米远。
  经过2个月的负伤休养,他就此告别了如梦一场的工人生涯。兜兜转转,还是来到了父母工作的单位:江苏电视台。
  也许每个人的擅长与天份,早已是命中注定。
  进入电视台后,他凭借着出色的业务能力与独到的新闻直觉,很快从临时工上升到独立做节目的技术人员——而且还是片子做的最好、获奖最多的优秀技术人员。
  这是他时隔多年,首次再度发现自己原来还是个挺有能力的人,第一次感到自己也能得到外界的认可。
  时代的浪潮推着他大步前进。2002年,江苏电视台决定推出一档社会新闻类的直播节目《南京零距离》;台领导慧眼独具,大胆启用了没有任何播音主持背景与经验的孟非作为主播。
  孟非至今记得他在第一期节目中表现出的紧张与生涩。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你们好,欢迎收看《南京零距离》,我是主持人孟非。"
  短短三句话,他在说完后却觉得口干舌燥,后背已被冷汗涔湿。
  孟非主持的《南京零距离》
  经验丰富的灯光师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个新手。装作若无其事般的,他在路过孟非面前时自言自语:
  "没事,要错就开头错,开头没出错,后面就不会错了。"
  那一瞬间,不知为何,孟非突然就觉得自己真的不会错了。
  而他果然就真的没有出过错——直播了将近十年的《南京零距离》,那为时9秒的延时机制一次也没有派上用场,他甚至连提词器也不曾启用。
  在这"零失误"记录背后隐藏着的,是外人难以想象的敬业精神。
  为了能在每天直播的一小时里,对老百姓最关心的时事新闻做出最能反应大众内心的解读、成为一名合格的城市平民代言人,他每天早晨都会看8、9份报纸,并且在6点50分之前写完一篇千字评论。
  3000多个日日夜夜,不曾有一日间断。
  《南京零距离》直播现场
  他曾在许多个午夜从梦中惊醒,只因又遇上了那个重复的梦魇:录播时间已近开始,他却依然写不出那1000个字。
  但那只是梦中才会发生的事。回到现实,这样的纰漏在他长达9年半的直播生涯中从未发生一次。他于此期间积累的手写评论稿,已经达到了270万字。
  这些评论既有态度,也有温度。犀利独到的观点加上敢于直言的作风,使他为节目积累了大量的铁杆粉丝;而十年如一日的关怀与相伴,也使得他与观众间建立起了难能可贵的信任关系。
  有一次,他在直播期间嗓子出现了问题,两名观众大姐立刻出门朝电视台赶来,希望能通过推拿帮他治好身体;还有一位姓胡的农民特意从家中仅有的4只老母鸡里挑出3只,骑了100多公里的自行车将它们送到南京电视台。
  又有一次,他在节目中收到了一个小伙子的紧急来电,电话中的小伙子心急如焚,说与他一起从外地来南京打拼的女朋友和他闹了分手,此刻音讯全无;他走投无路,只得求助《南京零距离》。
  孟非仍然记得自己当时在节目中给出的答复:
  "两人一起来异地打拼,互相照应扶持,很不容易。不管出了什么事,再给他一个机会,见一面,不好么?"
  那天下班以后,孟非收到了许多通讯员拿着DV拍摄到的画面:南京街头上,这位小伙子与姑娘再度见面,而旁边围满了鼓掌欢呼的老大妈们。
  也许从那时候开始,上天就发现了孟非的另一项隐藏天赋:为姻缘牵线搭桥的"月老红娘"。
  即使到了今天,孟非依然从骨子里惧怕一切竞争,哪怕这场竞争的淘汰率只有10%。
  他宁可选择自己先主动退出。
  正因如此,当台领导于2010年找到孟非,对他描述起江苏电视台即将推出的一档叫做《非诚勿扰》的民生类节目时,他的第一反应是:
  "但凡有其他人做,就让他去做,如果人员实在是调不过来,再找我做《非诚勿扰》。"
  然而命里有时终须有。在两个节目并行了2个多月之后,孟非终于全情投入到了《非诚勿扰》的主持当中。
  《非诚勿扰》节目现场
  可令他不曾想到的是,就在这档节目播出还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各家卫视忽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了不下100个相亲节目。
  《非诚勿扰》在当时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对此,孟非从未感到过任何压力:
  "我觉得这是好事,大家都做,最后看谁能活下来,有比较最好。这就相当于如果一条街上只有一家饭馆,大家都来你这吃饭,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如果一条街上全是饭馆,家家生意都好,才能说明问题。"
  可惜过了还不到一年时间,这些凭空冒出的相亲节目就陆续都关门了。《非诚勿扰》成为了这条街上唯一继续营业的餐馆,并且一开就开了十年。
  这十年里,孟非一直将自己定义为"生活服务类节目从业者",他"服务"过的男女嘉宾,前后加起来足有6、7千人。
  也许是团队成员们坚信量变已经引起了质变,抑或是充分认可了孟非在节目中展现出的"月老"资质,不论出于何种考虑,自那以后,相亲节目似乎成为了孟非的专精领域。
  从《非诚勿扰》到《新相亲大会》;再从《新相亲大会》到《我们恋爱吧》,他在不同类型的相亲节目中不断探索前行,并且均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
  "《我们恋爱吧》和其他节目相比,最有意思的是它是把人放在了一个特定的环境(邮轮)里,看他们的表现。
  由于我和观众都是一块看的,我可以根据自己当时的感受,判断这节目能不能让人看的下去。因为如果我看不下去,那就说明会有相当一部分类似我这样的观众也看不下去;而如果我代入感很强的看进去了,那观众也会喜欢。
  除此之外,就是观察员里有些90后的小朋友,比如程潇、朱正廷,跟我的女儿差不多大。他们在很多问题上会提供与我不同的视角。比如说这里应该送礼还是不送礼、女生会不会喜欢这样的礼物之类的。我也可以从中学习、了解到很多。"
  《我们恋爱吧》截屏
  一路走来,孟非在各节目中见证过无数种恋情的大风大浪、分分合合,可他自己的爱情却是出人意料的"普普通通"。
  与太太初中相识、毕业后相恋、水到渠成的婚姻,平淡而朴实。
  他不信奉轰轰烈烈的爱情,认为细水长流才是真;他也不认为拥有的选择越多,就越容易收获幸福,因为"选择越多,往往意味着错误的几率也越大"。
  这样真实、自在的态度不仅体现在他的婚恋观上,也体现在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孟非与好友郭德纲
  他会摒弃无用的社交,定期清理微信好友,连微博也设置成了仅半年可见;
  他不爱出席各种颁奖典礼,不喜掺合热闹而喧嚣的场合。心情烦躁的时候,他更愿意与三两好友喝上几杯、找个城市游览两天;
  他相信人终究是孤独而不被需要的。尤其是当一个人在事业顶峰的时候,能否意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一旦哪天离开了被需要的那个状态,很容易受不了其中落差。
  悠闲的午后,如果能看看电视、玩玩手机,就是他最为享受的快意人生。
  也许正因为有着这样率真、随性的人生态度,使得已近知天命之年的他能够兼容诸多新潮的观念与想法,从而极易与年轻人产生共鸣。
  当谈及现代年轻人的"恐婚"问题,他没有像许多长辈一样"倚老卖老"地给出自己的建议,而是一语道破了婚姻的真谛:
  "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婚姻是人生的选项之一,但我不认为是必选项。我们的终极追求是快乐。如果单身能快乐,那为什么非得结婚呢?"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
  "但是我认为,人类必须有情感生活。虽然有人说,不谈恋爱又不会死,不过我觉得,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对于稍微有质量的生活来说,情感诉求应该像食物、水和栖身处一样,是必须的。"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居高临下地给年轻人指导,这不仅使他在事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还使他获得了另一项意外收获——与女儿关系的突破。
  孟非的女儿出生于1997年,目前正在美国读书。
  一直以来,孟非自认为在各个社会角色里都做得不错,唯一遗憾的就是父亲角色,"仿佛力所不能及"。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常听别人说自家孩子常常会给家里打电话。那时他就在想,我的女儿怎么不给我打电话?因而感到失落。
  直到最近出现了某种转变。他发现女儿开始变得愿意与自己通话,哪怕聊天的内容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
  孟非的女儿
  总结经验,孟非认为取得这种"进步"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帮女儿出的主意往往好用。
  "用户体验良好了,她下次自然就会想到,要不要再问问老爸的意见?"
  "从怎么收拾行李、报名什么专业,到跟房东的关系、跟同学的矛盾,遇到了这样具体的事,该怎么处理,这是我会讨论的。可你要说人生的道理,我不懂人生的道理。"
  不谈大道理,而是遇到具体事例,具体分析,从一件件具体问题的操作与讨论中窥见生活的真相,这与他在《我们恋爱吧》中扮演的恋爱观察员角色,似乎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孟非看来,成熟是一个过程,一个岁数的人就应该有属于那个岁数的思想,不能指望孩子一下子成熟。
  毕竟,错误也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谁这一生不是犯着错走过来的?
  不论是父母、孩子还是朋友、爱人,都只能与我们共同走过人生的部分旅程。在那一部分的时间里,能够好好珍惜这段缘分,做到参与和陪伴,就已经完成了最好的经营。
  "这就是我的一点感受。普普通通,和绝大部分的中国家庭没有什么不同。"
  普普通通,没什么与众不同,却在不断摸索与点滴突破中切实地向前走着。
  也许这也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部分参考资料:
  1、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孟非全集
  2、朗读者 第二季 孟非朗读《围城》
网站目录投稿:慕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