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很喜欢大暴雨,希望雨越下越大。因为那样的话,池塘里的水就会漫上来,淹没了大路小路。然后我就卷起裤管,光着脚丫在浑浊浊的黄泥水里嬉戏。有时候,池塘里的小鱼小虾会浮到水面上来,我拼命地追赶小鱼小虾,常常一条也没捞到。可这并不影响我心情。因为只要在水里玩就足够让我开心的了。更何况那时候我总能想到很多花样玩法来。淘气的我把自己的小自行车骑出来踩在水上,感觉像是水车。这时候,奶奶总是撑着一把伞,手里拿着另一把伞,站在不远处的雨中望着全身湿漉漉的我,心急火燎地喊我回家。每次,我嘴里都应着"好,好",但又自顾自的玩。多么淘气的假小子啊! 长大一点以后,我就不那么喜欢雨了。没有了那种欣喜若狂和像地里的庄稼那样对雨如饥似渴了。后来我逐渐对雨没有了感觉。再后来我竟有些讨厌雨了。也许是雨淋湿了我的头发,有损我形象:也许是雨在诗人眼里是渲染悲伤气氛的吧! 现在我却渴望下一场大暴雨。其实我见过的雨并不少,或大或小,或绵绵细雨,或滂沱大雨。但记忆中却很少雨能让我刻骨铭心。记得初一的那个夜晚,我下晚修回家。整个天空都是暗紫色的,很漂亮,电闪雷鸣,但没有一点雨滴。好像闪电婆婆和雷电公公在吵架,吵得很凶,整个天空像是玉皇大帝发怒的脸。我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所以我拼命往家赶,钻进自己的被窝。其实我没必要害怕,因为这种情形在我家经常上演,可谓是家常便饭。这种气氛也经常笼罩着我们全家。闪电婆婆和雷电公公就像我爸和我妈,经常吵架,从年头吵到年尾。只要一吵架就得下雨,一下雨就得淹没庄稼。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而争吵,反正从我记事起,从我与他们一起住时起,我就记得他们总是吵架。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吵,也总是没完没了。妈妈和奶奶也是经常吵,一般都是为了钱和柴米油盐的事情而争吵。我们家并不缺钱,但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为了钱而吵。我觉得很奇怪。但我深知这种婆媳关系很难解决。所以我不想介入,也从未介入。这种家庭氛围让我极度缺乏安全感。我总是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即使发呆也不愿与他们任何人说一句话。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的心里就立起了一面厚厚的墙,从此不愿意任何人踏入。所以亲爱的亲朋好友们,请你们不要再让我打开心窗说亮话,或让我告诉你们我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我只能说"对不起,我不相信你。"这个世界上,我只相信两个人,那就是我自己和我的影子。嘿嘿~~~ 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人,一个孤零零的人。虽然我有很多兄弟姐妹,但平日里我们都是关起门来干自己的事:玩手机的玩手机,玩游戏的玩游戏,上网的上网,学习的学习。孤独,彷徨,犹豫,无助,迷茫,恐惧…常常充满了我小小的心房。 好想来一场大暴雨,和期待很期待一场大暴雨,让天公陪我哭泣。我觉得暴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好想来一场风,好让它赶走我心里的阴霾。好想来一场暴风雨,让我心里所有的不快随着这雨倾泻下来。 记得高二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不知道为什么下起了暴风雨,白天还是很晴朗的。这场暴风雨来得很突然,我们刚回到宿舍,宿舍的门就被风刮得当当响,窗外的风呼呼地刮怒号着,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黑压压的天空顿时被闪电划开了,变得比白昼还明亮。我兴奋极了!因为我那时在阳台上刷牙,按道理到了规定的时间是不允许再开灯的,刚好我借着这闪电婆婆为我免费提供的"电灯",就不用黑灯瞎火的洗漱了,也不用被楼下的舍管阿姨用猪叫般刺耳的声音震破耳膜了。这时宿舍里最娇小的女孩哭了,显然是被这位暴风雨大哥突如其来的"阵势"吓到了。宿舍里的其他女生也放下了自己的事情,跑去安慰她。我们宿舍那位众所周知最温柔的女孩,搂着她,捂摸着她的后背,并一遍一遍地说"不怕,不怕,有我们在。"多么温馨的画面,我很想用相机定格这画面,可惜没有。我也跑过去,看看是什么情况,结果看她害怕成那样,本想安慰她,却脱口而出,"却,有什么好害怕的,不就是一场暴风雨嘛!""去,滚一边去,有你这样安慰人的吗?"舍长训我。无奈之余,我只好继续回去刷我的牙,接受暴风雨的洗礼,享受闪电婆婆的免费"电灯"。我心想,此女子肯定是从小依偎在父母的襁褓中,没有受过伤害,不像我们这些假小子,风里来,雨里去。我不知道我的那句话有没有伤到她那颗敏感而脆弱的心。只觉得她那颗心一定是世间最完好无损,单纯美好的。 我很享受这暴风雨带来的凉凉的快感。当时我很想冲出宿舍去,让这雨打湿我的脸庞,滋润我的心田。我站在窗旁,望着窗外那被风刮得摇摇欲坠的树和倾盆大雨,想象着自己站在雨中,被风雨刮得满脸憔悴。我觉得这场景很适合拍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就叫做《暴风雨中的女孩》。而我就是那个女孩,主题曲就叫做"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