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温热经纬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温热经纬》系温热病学专著。清王士雄编撰。成书于清咸丰二年(1852)。清《八千卷楼书目》最早著录。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咸丰二年(1852)刻本;同治二年(1862)刻本;光绪三年(1877)刻本;光绪十一年(1885)松韵阁重刻本,光绪十九年 (1893)富邑三多砦富堂刊本等;民国年间有多种刊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影印出版,其后又有多种排印本出版。
  王士雄 (1808—1867),字孟英,号梦隐,又号潜斋,别号半痴山人,祖籍盐官(今浙江海宁)人,后迁居钱塘(今杭州)。清末医学家。曾祖王学权精于医,曾撰《重庆堂随笔》;祖父、父亲均业医。士雄自幼失怙,家境贫寒,二十余岁至婺州(今金华)佐理盐业,余暇研医,后游学吴越间,博览群书,医术大进。咸丰中徙居上海,值疫疠大作,王氏活人甚众,声闻遐迩。中医温病学理论,孕育于宋、元,迄明代以后,吴又可、叶天士、吴瑭各家推陈出新,互有发明。王氏归纳历代温病学家的经验,并总结个人经历多次温热、霍乱流行的体会,著成《温热经纬 》。本书"以轩歧、仲景之文为经,叶 (天士) 薛 (生白)诸家之辨为纬",故以 "经纬"名书。另著有《霍乱论》、《随息居饮食谱》、《王氏医案》(《回春录》、《仁术志》、《鸡鸣录》)、《归砚录》、《四科简效方》等,并评注了王学权《重庆堂随笔》、徐大椿《医砭》、斐一中《言医选评》、史典《愿体医话》、魏之琇 《柳洲医话》、沈尧封《女科辑要》、俞震《古今医案按》等。
  《温热经纬》共5卷,约10万字。卷1为"内经伏气温热篇",辑录了《内经》中与温热病有关的条文,并徵引历代名家注释,间附王氏心得,阐明温热病的病源、证候、诊断及治疗原则;卷2集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温热病的论述,确立随证论治的法则;卷3收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和《三时伏气外感篇》;卷4录陈平伯《外感温病篇》、薛生白《湿热病篇》、余师愚《疫病篇》;卷5为"方论",选方113首,附以诸家及王氏的方义解说。
  本书为清代温病学说的总汇,集中了叶天士、陈平伯、薛生白、余师愚等清代颇有影响的温病学专论。除了征引章虚谷、华岫云、吴鞠通等人对有关篇章的阐释外,王氏自己关于温热病的学术思想也充分体现于注说(包括校勘、评议等)之中。其议论精细公允,淹贯众长,无门户之见。本书以资料汇辑为主,但王氏的一些新见解,如对六气属性的辨析,认为暑即是热,不可妄立阳暑、阴暑的名目;且认为云暑多兼湿则可,"暑必兼湿"则不可,对暑、湿、火三气的性能体用,卓有见地,很有临床实际意义。因此,本书虽属纂辑,但它系统地反映了中医温病学的学术理论和治疗经验,正如杨照藜在序文中所云:"其言则前人之言也,而其意则非前人所及也",成为一部较有影响的温热病专著,对温热病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作用。该书晚清付梓以后,便广为流传,争相翻刻,迄今百余年间,已有30余种版本,是学习、研究中医温病学说的必读书籍之。
网站目录投稿:半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