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最新研究发现,尽管许多汽车和工业设备企业计划投资于智能化机器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建设"员工互联网"(Connected Industrial Workforce),并将其纳入提高生产率的战略,但他们尚未采取应有的措施来充分发挥人机协作的潜能。 埃森哲的这份题为《机器梦想:激发"员工互联网"的最大潜能》的报告采访了亚洲、欧洲和美国共500多位企业高管,这些管理者均在其所在企业参与制定"员工互联网"的相关战略。报告指出,随着智能机器和人工智能技术更为紧密地与员工一起协作,"员工互联网"应运而生,并正迅速改变制造与生产方式。通过将移动、安全和追踪等技术同数据分析相结合,企业正不断增强员工团队的能力。 报告发现,建立"员工互联网"已成为大多数(94%)汽车和工业设备制造企业业务战略的一部分。受访管理者们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企业将最高花费四分之一的研发资金,投资于"员工互联网"相关技术。其中,汽车制造企业和工业设备企业的投入分别有望达到1810亿和390亿欧元。 虽然参与调研的制造企业普遍认为建立"员工互联网"影响深远,但埃森哲的研究发现企业可能无法最大程度地从其投资中获取竞争优势。例如,只有不到四分之一(22%)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企业已经就如何挖掘"员工互联网"的潜能采取了具体措施; 85%的受访者坦承其企业是数字化的追随者或落后者,并非领军者。 相关技术能力不足是阻碍企业部署"员工互联网"的因素之一。76%的受访者认为"员工互联网"会对企业的数据安全性带来中高程度的风险;72%的受访者认为它对系统的复杂性和安全性也构成中高度风险。此外,超过三分之二(70%)的受访者认为熟练技工的短缺也构成中高度风险,影响企业实施其"员工互联网"战略。 埃森哲资深董事总经理、工业主管埃里克·谢佛尔(Eric Schaeffer)指出:"领先制造企业正通过积极投资于数字技术来获取竞争优势。他们在打造‘员工互联网’方面的投资额几乎是落后企业的两倍,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继续加大投资。我们还注意到,落后企业对于部署技术建立‘员工互联网’缺乏信心,这同样会威胁到他们的竞争力。" 大多数(85%)受访者预计,制造业的技术关注焦点将从人转向人机协作,即协作型机器、增强现实设备和自主机器通过组合,构建成为一支更有效率的团队。许多受访企业都将提升团队效率的能力作为投资焦点。例如,自动导引运输车是一款可以在生产设施或仓库中运送物资的移动机器人,目前它已经占据了受访企业在该领域的半数投资,且未来比例还将进一步扩大。在未来五年中,这些企业还计划加强对协作式机器人和增强现实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的投资。 为了应对安全隐忧,许多受访企业都投入大量资金对其现有IT基础架构进行升级,确保实施"员工互联网"战略不会引起安全风险。在引领"员工互联网"创建的受访企业中,89%的企业已开始雇用新人才来弥合技能的缺口。 汽车行业相对领先 埃森哲预计到2020年,"员工互联网"能够帮助一家年营业收入达500亿欧元的汽车制造商增加5亿欧元利润。其中,企业在研发、制造与供应、售后三个环节增加的利润额分别为5000万、4.15亿和3000万欧元。 在努力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受访企业中,汽车行业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对协作式机器人、自动导引运输车和增强现实设备最感兴趣。 谢佛尔补充道:"随着协作式机器人承担更多、更为专业的任务,领先制造企业在通过数字技术投资获取竞争优势的同时,正在迅速转向以人机协作为中心的制造方式。" 报告还发现,各国企业对"员工互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资金投入力度有所不同。美国受访企业预计会将研发总支出的40%用于建立员工互联网,居各国之首。其次是中国,比例为23%。德、法两国受访企业的预期投资比例分别为其研发资金的20%和19%,排在最后的是日本受访企业,比例为17%。 关于本项研究:埃森哲采访了来自中国、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共512位企业管理人员。所有受访者均在其任职企业中参与"员工互联网"相关的战略制定。受访者包括制造厂厂长、工程与研发负责人、运营和人力资源主管,和其他企业高管。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来自工业设备行业,其余来自汽车和建筑设备两个行业。所有访问于2015年12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