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为民 语文教学博大精深,语文教学研究头绪纷繁,对普通语文教师而言,怎样找寻到进入语文教学研究者角色的通道似乎是很难的,而事实上,每一位语文教师只要能真正做语文教学研究有心人就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学研究者。 平心而论,处于一线的语文教师所从事语文教研的目的本质上就是成就自己的教学,让课上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受学生欢迎。语文教师要达到如此的水准,并不需要爬罗剔抉,刮垢磨光,遴选特殊的人才,而只要语文教师具备教研自觉,把教学研究生活化、常态化,时时关注教学,就很容易找到教研的最佳通道,成就自己的课堂,成就自己的教学,成就自己的职业人生。在我看来,教学即研究,语文教师在面对自己所教的课文时,坚持好五问就能日有所进,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这五问是:可以教什么?适宜教什么?决定教什么?实际教什么?教得怎么样? 一问:可以教什么? 留心的语文教师经常会听到同行这么说:"这篇课文不知怎么教!"说这话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发现要教的内容太多,自己无法取舍,抑或自己的思路很乱,理不出教的头绪;二是觉得课文没有什么有价值的要讲,讲了肯定学生不感兴趣,因为自己本身就不感兴趣。还有时也会听同行这么说:"没啥可讲的!"可能也有两种原因,一是课文太浅学生一看就明白,没有讲的必要,二是自己觉得要讲的内容学生都已经掌握了,没有必要再在课堂上讲了。如果是出于对学生的高度负责和对课文的潜心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则这些语文教师的研究意识还是很强的,但大多数情况之下,说这两句话的人都是很轻率的,没有找准课文的教学价值究竟在哪里,哪些是可以教的。 从课文的实际情况看,只要是具有教学意义、符合语文特性的内容都可以教。如课文中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知识层面的,除了知识层面的,还有文化层面的,课文的人文价值也是有许多"可以教"的,还有用以进行能力训练的某些方面也是"可以教"的。譬如,"字"的可教性也是不可小觑的,小学的识字教学就是,如果从文字学的原理来讲也有许许多多值得讲,高校中文专业的文字学还是一门专业课呢,从做学问的角度看,研究文字学还是研究国粹的高深学问呢。可见从"可以教"视角看,每一篇课文可以教的内容都很多。"可以教什么"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可以教"的尺度是语文教师认真读了课文之后,对课文教学价值的初步判断,主要依据的是课文所在的模块和专题的"系统内"而作的直觉判断,是关注课文的专题导读、课文提示、课文后的练习要求等来作出的初步判断。语文教师真正知道了"可以教什么",就会从整体上对课文的教学价值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教好该文至关重要。 二问:适宜教什么? 也时常听语文教师之间有这样的对话:"您觉得这篇课文应该抓住什么来讲?""我觉得还是讲这些比较好,……",也有老师这样说:"看来这节课讲这些不合适,还是讲那些比较适宜。"谈论这些的教师实际上都在讨论"适宜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在知道了"可以教什么"之后就必须思考"适宜教什么"。 确定"适宜教什么"的标准主要有四,一是教材的优质资源,二是学生的需要,三是课型的需要,四是教师便于教学。 先看教学资源问题,不仅要利用好教材资源,更重要的善于利用以少胜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资源,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的高效率。根据学情确定适宜教什么不适宜教什么最重要。许多时候教师的教往往使学生厌听,但教师还是喋喋不休,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这样的教学肯定是不行的。研究学情就是既要研究学生的既有与需要,也要研究学生的可能与期望,对学生的基本特征和学习基础了然于胸,特别在意学生的此时此刻,寻找到其学习起点和可能起点,做到因材施教。了解了真正的"学习需要"也就会真正发现适宜教什么,就可为教学预设即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奠定坚实的基础,就会在教学过程中或教学之后更明了自己教学时 的"得"与"失"。课型对适宜教什么也很重要,如新授课就应该强调基础性,而复习课等就更重视强化与提高,因而适宜教什么就自然不同。教师自身的能力也影响着适宜教什么的选择方向,如本来是最适宜于讲的,可教师自身在这方面却是弱项,如果讲就不容易讲好,甚至会造成越讲越糊涂的尴尬,这就没有必要冒风险却倒了学生的胃口,除非非讲不可的,也必须审慎处理。 三问:决定教什么? 适宜教的也应该是丰富的,还有一定选择空间的,适宜教的也不一定就得教。一来是因为教学的时空是有限制的,适宜教的如果都教的话,那么课时就成了问题;二来是因为适宜教的如果仅仅停留于走过场,其结果还不如不教的好,可省下师生许多宝贵的时间。其实适宜教的与决定教的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语文教学近几年一直都在搞"同课异构"活动,有很多"异构"的都很精彩,彼此都可以称得上是"适宜教"的,但如果合并起来反而就都不"适宜"了,甚至变得紊乱不堪了。可见,"决定教什么"比"适宜教什么"又进了一层。"决定教什么"实际上是语文教师针对具体课文所形成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上所呈现的"教什么"。完成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就最接近教学实情了,因为教学设计或方案是对具体教学行为的最理想的预设,应是付诸实施前的理想化预案。"决定教什么"是在"可以教什么"和"适宜教什么"思考基础上的理性取舍,需要语文教师以专业的眼光对课文的教学价值进行有效的甄别与筛选,从而能反映语文教师的教学决策能力和教学的整体监控能力。 四问:实际教什么? "可以教什么"、"适宜教什么"、"决定教什么"三个视角是各有侧重的,但因为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再好的预设在课堂上都难得不作临时的改变,而生成的精彩才能真正成就精彩的课堂。平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形,两位教师在交流上过的同样课文时其中一方总是习惯地问对方:"这一课你是怎样上的?"其实这个问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方法讨论,最要紧的而是问对方在教学时"实际教了什么"和教学呈现技巧问题。如果"实际教的"与"决定教的"是吻合的,说明当初对教材、学生、教师、教学情境的研究与预设是很吻合的,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决定教的"和"实际教的"不仅不能高度吻合,有时甚至大相径庭,教学时完全顾不上"决定教的",而完全是"临时决定的",相信有一定经历的语文教师都应该碰到过这样的事。有时既会听到语文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临时变卦遗憾不已,也会发现有语文教师对自己的临场发挥洋洋得意,反正失意也罢,得意也好,都会留下成长的足迹。因此,"实际教什么"才能真正考量语文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智慧。语文教师必须高度在意"实际教什么"。 五问:教得怎么样? "教得怎么样"是语文教师在"实际教什么"之后必须要认真做的思考。实际上就是教学反思,说的时髦一点,就是搞好课例研究,静下心来对自己课的得与失进行全方位思考。"教得怎么样"主要聚焦于三大方面,一是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二是课堂进程是否合理科学,三是教学中有无创新元素。教学目标是三维一体的,不能偏于"三维"而不顾"一体",课堂进程必须高度重视"过程的最优化"努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有无创新元素对语文教师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你要成为出色的语文教师,那么,你走进课堂后就必须给学生留下属于你这位教师的"专利",给学生以终身的积极的影响。每一位教师都希望上出让学生铭记一生的好课来,但好课并不易上,作为语文教师,都必须真正明白好语文课该"好"在何处。 语文教师如果能持之以恒地按上述"五问"来认真"研课",课就会越上越好,教学与研究就自然连在一起了,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研教相长的理想诉求就触手可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