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新闻采访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摘 要】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石。因此,没有成功的采访也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写作。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诸种关系,笔者就新闻现场采访中应当处理好的若干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闻采访;若干关系;现场观察
  作为新闻记者的观察,必须按照新闻采访的规律和特点,根据新闻报道的任务要求,以特有的新闻敏感性,去猎取现场发生的事件或人物活动中富有新闻价值的东西,以便写出精彩的新闻报道。新闻采访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生疏与熟悉
  记者的采访对象,一般说来有兰种情况:生疏的、熟悉的、有所了解但了解不深的。这三种情况中,第三种情况虽有搞不好会"烧夹生饭"的可能。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采访些,因为有所了解,就能找到话题;了解不多,反而会有新鲜感,采访中容易激发出热情。而让记者比较头痛的采访对象,大体上是比较生疏和熟悉的这两种。
  生疏的采访对象,因为是第一回接触,别的渠道一时也搜集不到更多的材料。有时甚至根本没有时间让你去做材料的收集工作。这时,记者应怎么办呢?我的经验就是甘当小学生,不懂就是不懂,虚心求教就是了。无论是对生疏的人物、生疏的企业还是行业进行采访,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不懂装懂,就从不了解、从第一次见面说起,这样一定会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对采访对象非常熟悉,有时会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对这些采访对象,要使自己不断地培养起对他们的新鲜感,努力发现其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经验、新鲜事。另外,还要注意克服求全责备和一好百好的倾向。
  二、讨话与对话
  采访中,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不仅仅是一种"你问我答"的关系。更多的记者在采访中往往会就某一个问题和被采访者展开对话和讨论。这种讨论和对话对深化采访是大有益处的,也是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的。
  不过,记者的采访活动,从本质上说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一种"索取"行为。即记者通过对采访者的访问。获取自己报道所需要的新闻事实。而不是为了与被采访者争出个谁是谁非。但这一点在采访中恰恰容易被忘记,有的同行在采访中会与被采访者争个面红耳赤,有时甚至非争出个高下不可。致使采访无法深入,甚至不欢而散。
  三、材料与交谈
  到一个单位或部门去采访,特别是到那些大型的企业去采访,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接待者会说"我们这里有材料,先看看材料吧"。也有些记者到一个地方去采访,喜欢先要材料而不愿意花时间去听采访对象的介绍。
  对记者来说,要完成一次采访,关于采访对象的材料不能不看,但与采访对象的交谈则更不能不重视。首先。毕竟材料是死的,。是第二手的资料,而掌握第一手材料是新闻采访的根本要求;其次,与采访者的交谈,不仅是获取新闻事实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进行感情交流、建立双方友谊的好机会;再次,在交谈中还会有思想和观点上的碰撞。这种碰撞往往会产生激发报道的灵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提问与倾听
  "你问我答",是记者采访的基本形式。在这个过程中。记者能否正确处理提问与倾听的关系,往往能决定采访的成功与否。
  一般来说,记者喜欢被采访者按自己的意思回答问题,并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同样。有的被采访者也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回答完记者的提问。,但是记者有记者的提问思路。被采访者有被采访者的回答思路,两者之间往往会形成一种提问与倾听的矛盾。比如。有的记者在采访中只按自己的思路走,不爱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一旦认为采访对象已经回答了提问。就马上打断对方的话,提出第二个问题。个别记者还爱放"连珠炮",根本不顾及被采访者的谈兴,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发问。这样被采访者往往被搞得兴趣索然。以致采访难以深入下去。
  记者一定要学会倾听。倾听。是记者争取采访对象配合采访的最好方式。因为只有对方认为你对他的谈话感兴趣,他才会滔滔不绝地向你讲述。所以。一般来说,只要时间允许,就不要轻易打断采访对象的话头。也不要在采访中用一些小问题来打断对方的思路。有些一时没听清的问题,可以在采访本上记下来,待采访对象讲完一段话后再提出。
  五、特征与细节
  特征是事物的特点的征象和标志。有些新闻现场场面很大,内容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拣到篮子就是菜",对富有特征意义的报道是新闻报道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記者在现场观察中,要善于抓取最有特色的情景,判断什么是最具特色的事实材料用于说明烘托报道主体。
  细节是事物表现出来的细枝末节,是细小的具体情节。细节就需要细节材料来体现。不同的人、事、物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所产生的相互关系就构成了情节。文艺作品的主体是由情节组成,新闻报道也需要情节,使文章生动、感人。情节中的细节给读者的印象往往非常深刻,我们读书、历事、处人,有的细节会在遗忘主要情节的情况下,还会保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细节的特殊效应。
  细节也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现场观察过程中,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细节,要善于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捕到那些具有重要新闻价值生动感人的细节,使之深深镌刻在人们的头脑里。
  六、快与慢的关系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当今社会,受众看重的好新闻应该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这势必要求新闻工作者争分夺秒,努力求快。特别是采访突发性事件,应树立快速报道事件的强烈观念,尽量缩短新闻事件与新闻传播的时间。"抢"在前的是新闻,滞后的可能该望"新"兴叹了。可是,有的新闻却快不得,不能在刚刚发生时就报道,必须等待新闻成熟,经过实践的检验。如经济建设成就、工作经验、体现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报道,如果处在酝酿或试验中,处在成长阶段,就急急忙忙作为一种定论、定型报道出去,很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因为这类"半拉子"事,很可能在中途逆转,甚至夭折。所以说,新闻的快是建立在"事成"的基础上的,把握住慢也是新闻报道的必要手段。
  七、大与小的关系
  大与小是相对的。一个地区的最高会议是当地的大新闻,而一个小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是报道不报道都行的小事件、小新闻。可是,这小事件中若带有时代特征,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产物,并且具备强劲发展趋势,就可能成为媒体关注的大事件,成为反映大主题造成轰动效应的大新闻。所以说,大与小既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又涉及到新闻工作者怎么看的问题。新闻工作者有大局观,善于站在时代的前沿观察问题,才能发现有价值的大新闻事件。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从不放过看来不起眼的小事,甚至专找别人忽视的小事,努力抓住这些在某一侧面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反映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的种种小事进行及时地全面地报道。事实证明,这种以小见大反映主题的报道,往往能跳出某类新闻报道的窠臼,抓出"彩"来。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只有放在全局中去掂量才能分出大小事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在新闻采访报道中,新闻采访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采访过程中,采访人员一定要根据现实情况采取正确的观察手段,确保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提升采访内容的价值性,使整个新闻报道更具生动性以及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刘典.浅谈处理好新闻报导的几个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9)
  [2]童书洋.试论观察在新闻采访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3(7)
网站目录投稿:冬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