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学会提问读后感及读书笔记一览


  大学学的是什么?有很多人都说大学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那么批判性思维就是其中的一大部分。《学会提问》作为批判性思维丛书的一员,是美国大学生的必修书目。可想而知,这本书读起来并不轻松,不会像小说那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但是,我觉得我们所有人,特别是我们东方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而且第一遍不懂,后面应该再温习。
  本书的目标是传授批判性的提问技能。个人觉得就是针对一个逻辑推理提问,确定这个推理是否严密,是否真的是有效推理。但是说实话,有时候觉得这样思考似乎有点较真,如果这样好像我们生活中说的大多数都不成立。我把本书归结为四个大问题: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为什么要有批判性思维;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怎么进行批判性思维。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本书中写到批判性思维的内容就是:
  1.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
  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3.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二、为什么要有批判性思维?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如此丰富,我们应该如何取舍呢?我们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吧,不能人云亦云,否则便会丧失自我,成为一个没有思想,没有头脑的机器。此时,批判性思维就有用武之地了,我们要启动批判性思维来检索和筛选信息。
  本书中将学习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所谓海绵式思维就是类似海绵放到水中的反应,即充分吸收水分。淘金式思维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随时准备与作者辩驳的互动方式。海绵式思维的目的是找出作者的观点并充分加以理解,淘金式思维的目的则是问自己一系列问题以找出最佳判断或最合理的看法。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海绵式思维指导的,缺点就是被动,还有对信息该如何取舍。相反淘金式思维就是主动的,并且能对信息的真伪进行合理地评价。显然淘金式思维更接近于批判性思维,是作者推崇的思维方式。
  三、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
  本书说批判性思维可用来扞卫自己的观点和评价、修正自己的初始观点,如此将引出两种批判性思维,即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弱势批判性思维就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扞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想法,目的是抵制和驳倒那些与我们意见不同的观点。强势批判性思维就是利用批判性思维评估所有的断言和想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目的是辩证地看待整个世界。
  读到这里,我联想到了两种人格,即表现型人格和进取型人格。我认为弱势批判性思维可能就对应着表现型人格,也就是要向别人展示自己有多牛,要让别人"臣服"于自己,满足一种荣誉感。强势批判性思维就对应着进取型人格,两者的目标都是力求让自己真正地认清世界,真正地成长。因此,我们应该思想开放,多利用强势批判性思维,运用批判性思维真正地使自己成长。
  四、怎么进行批判性思维?
  那么针对一个推理问题,我们还怎么进行批判性思维思考?本书通过第2-12章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来进行一一地阐述。
  首先,我们要准确找出这个推理的论题、结论和理由。通俗来说,就是弄清楚别人在讨论什么,观点是什么,有什么证据。就如解题一样,我们要看懂题目,写出自己的结果和计算方法。
  其次,我们要在推理中寻找有没有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有没有暗含的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有没有什么谬误,所用的证据的效力如何。同样拿解题来说,我们要寻找查看计算方法中有没有哪些表述不清楚的地方,有没有暗含的条件,有没有什么错误,所用的公式定理是否有效。
  最后,抛开别人的分析推理,我们看有没有替代原因也可以得出比结论,数据有没有欺骗性,有没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通过此推理还可以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解题同样如此,做完题目之后,我们可以看看有什么其他方法可以解这道题,题目有没有不合事实的数据,有没有什么重要条件遗漏了,通过本题条件和这个方法可以得出什么其他的结果。
  以上每个点都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书便每个关键问题用一章的篇幅来解释上述每个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地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一个分析推理评价了。同样只有这样我们在解题时才对一个问题真正掌握并且能够举一反三。
  《学会提问》读后感(二):从提问开始-批判性思维入门
  中国学生历来不喜欢提问,这不完全是因为缺乏好奇心。恐怕和从小受到的应试教育,以及老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从小学甚至到大学,批判性思考这门落下的课,迟早得补上,而学会提问,则是批判性思维的开始。
  《学会提问》这本书首先区分两种思维模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简单来说,海绵式思维就是不加思考的吸收信息。淘金式思维则是带着问题主动去筛选信息。海绵式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信息接收方式,而淘金式思维则显得更加积极主动些。当然,这二者不是截然对立的,反而我觉得这是学习的不同阶段,就像之前的介绍《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提到一样,任何反思都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我们总是用一件事去解释另一件事。所以在学习的初期,用海绵式思维尽可能的吸收知识,反而是有益的。不过,淘金式思维相比于海绵式思维要来得辛苦,大脑又喜欢避免思考,所以一味的吸收会造成思维惰性,长此以往,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不愿意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了。而且当下信息资讯是如此的丰富,海绵式思维就更显得过时了,因为在当下一个人就算穷尽一生,也不可能读完一天媒体出版社等产生的各种信息。很多人抱怨信息过载,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以一种海绵式思维对待爆炸性思维,缺乏一种主动在海量的信息筛选优质内容的能力和心态。这种能力和心态的养成,需要对所接受的内容进行反思,而提问则是这种反思的开始。
  那应该如何提问呢?作者给出了一些关键问题:
  1、 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
  2、 理由是什么?
  3、 哪些词语有歧义?
  4、 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5、 什么是描述性假设?
  6、 推理中存在谬误吗?
  7、 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
  8、 你发现干扰性原因了吗?
  9、 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
  10、 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
  11、 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
  刚看到这些问题,会觉得太过于复杂了,不容易学习和掌握。其实批判性思维的精髓就在于怀疑,而具体怎么来怀疑则是这本书的展开。无论是你去读一篇文章,看一篇评论也好,一般来说他想说明一个问题。那么在读之前,就要问自己,他所说说的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怎么样。然后可以先快速浏览一遍,看看他的结论和自己已有想法有没有什么不同,有没有给自己不一样的启发。如果他的结论和自己已有的观念有很大的出入,先不要着急否定,因为这有可能是自己思想进步的绝佳机会。这个时候,你就要考察,他的论证结构了。我们认识世界无非是归纳法和演绎法,如果他用归纳法论证结论时,这时候就要利用统计学的知识考察他举的例子是不是具有代表性,给出的数据有没有来源,给出的数据能不能支撑他的结论。在利用前提进行演绎时,要关注的是这符不符合逻辑,真的是因果关系吗?尤其是因果关系要特别值得警惕,这里面的逻辑陷阱很多。
  另外,作者提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善于发现文章暗含的价值观。我们都是带着偏见来认识这个世界,这种偏见来源于每一个人独特的经历,知道有偏见并不可怕,反而会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去看待他人的观点。这篇文章,我暗含的价值观就是,个人的主见即使有可能是错误的也比轻信盲从权威要来得更有价值,有人可能会误会这是固执己见。但是完全相反,这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开放的心态。批判性思维并不是让你给别人挑刺,从而固守自己已有的想法,而是通过检验他人思考过程,来吸收其中有益的部分。为什么我这么强调个人的主见,因为这是一个这是独属于你的,构成独特你的核心部分,是用来和他人思想交流的基础,如果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只能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而有了主见,才有了改进的可能性。观点有错误再正常不过了,怕的就是没有自己的观点里面。
  学习批判性思维,怀疑是先决条件,但绝不是最终目的。批判性思维更多是一种能力,而任何一种能力只能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来获得。学会提问,则是一个绝佳的起点。
网站目录投稿: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