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再论时间管理


    首次提出时间管理这一概念的人是德鲁克,提出这一概念的逻辑是基于管理者的5项工作分别为:设定目标,组织、激励与沟通、评估绩效、培养人才(包括自己)。时间管理是基于此5项工作而建立的。这个是很高的维度本质已上升到社会生态学而不是管理学的范畴。
     德鲁克在时间管理上,有几个原则:1、记录时间;2、杜绝浪费时间的因素;3、统一安排可自由支配的时间;4、要事第一与一次只做一件事。
     后来史蒂芬·科维在些基础上提出了时间"四象限"分别的:重要紧急的,不重要不紧急的,紧急但不重要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他的大意是将事务的轻重缓急做分类,再去针对性的处理。
     再后来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创立了番茄工作法。这个工作法有5个阶段,分别为:计划、追踪、记录、分析、可视化处理。这个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因主要为:1、颠覆对时间的依赖;2、复杂的事情简单化;3、放轻松; 4、有利于自我观察和分析;5、有可持续的节奏。
    整个时间管理理论上,知名的观点还有帕金森定律在时间上的运用;柳比歇夫时间管理;28原则等等等。
     但是,这些都是基于有目标管理下,对事的属性,完成的节点做时间规划。能做这些规划的人,基本上不是老板就是专业化的人才或职业经理人-----但是多数工作者对这些没有概念。因此基于目标管理下的时间管理对这群工作者貌似没什么用。
    对这个人群时间管理只有三条
    1,岗位职责所列定的工作的时间管理(干不好岗位就保不住);
    2,上级管理者所要求必须完成的工作的时间管理(干不好,时间久了岗位保不住,或被考核工资)
    3,为了达到一些绩效承诺,需要协助下级完成的一些工作的时间管理(干不好,拿不到绩效工资)。
     基于以上3点引申出工作的日程安排、指导方针或者方法:
    1、某些特定的时间应该预先留出来
       a、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处理邮件
       b、每周定期安排时间与下属会面
       c、每月审查几个职能部门的情况
       d、每周拿出半天时间审查当前进行的改进计划的进展情况
       e、固定巡视或其他调查工作的时间
    2、留出一定时间以满足一些临时需要
    3、建立一个改进计划的总控机制
    4、制定一些规则,保证日程安排的活动相互错开
    5、最后考虑工作的效率
    因此时间管理的终极问题是:
    1、是否能将日程安排(工作计划)明晰化,使之形成标准和规则;
    2、不是在日程表(工作计划)里明确安排上的那些不是很迫切但很重要的事情,是否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3、通日程表(工作计划)中明确规定的工作,而收集的数据是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
  这才是没有目标这一概念的人对应时间管理应该考虑的问题!
网站目录投稿:含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