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到他人的心坎上,是一种高超的语言技巧。与人交谈时要"投其所好""避人所忌"。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言逢知己千句少。要想打开交际的大门。就要学会对着对方心窝说话,让美好动听的语言走进对方的心田。——Psy525.cn 找准话题,就会与对方产生共鸣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物,是深刻了解人并与人愉快相处的交往方式。 据说每一个拜访过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人,都会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惊讶。哥马利尔.布雷佛写道:"无论是一名牛仔或骑兵、纽约政客或外交官,罗斯福都知道该对他说什么话。"他是怎么办到的呢?很简单。每当有人来访的前一天晚上,罗斯福都翻读这位客人特别感兴趣的话题的资料。因为罗斯福知道,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是:找准话题,与对方心灵产生共鸣。 心理学家卡耐基也告诉人们,如果想要交朋友,并成为受人欢迎的说话高手的话,就要用热情和生机去应对别人。接触对方内心思想的妙方,就是和对方谈论他最感兴趣的事情。但如果我们只想让别人注意自己,让别人对我们感兴趣,我们就永远也不会有许多真挚而诚恳的朋友。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他的一生困难最多,对别人的损害也最大。 当然,有的时候不是为了交朋友,而是商业性的交际,这一点同样重要。小林是保险促销员,一次,他去拜访一位大客户,某公司的经理王先生。见面之后,小吴先对自己公司的险种做了大体说明,使王先生有所了解。但是,王先生在听的过程中几次哈欠连连。 就在这时,小林发现王先生背后的书橱里放着许多关于《论语》方面的书,并且办公桌的案头也有一本《论语》。于是小林眼前一亮,找到了突破口。小林说:"王先生是不是对中国的古典文化非常感兴趣,尤其是《论语》,您应该有高妙的见解吧?" 本来昏昏欲睡的王先生听到小林谈到《论语》,一下又有了精神,说:"嗯,我对《论语》非常感兴趣,对于丹讲的《论语》有的地方是赞同的,有的地方也是有保留意见的。" 小林顺势说:"其实,我也看过‘百家讲坛’于丹讲的《论语》,但是我研究不多,听不出她讲的还有不对的地方!如果有时间还希望王先生您能不吝赐教。" 王经理马上被吸引了过来,一下子有了兴致,和小林讨论开来。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两个人简直就是相见恨晚,保单也顺利地签了,小林还和王经理成了朋友。 这个故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非常容易解释,一般情况下,当人们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就会投入十二分的热情;但是,如果对话题没有丝毫兴趣,即使对方热情高涨,自己也会昏昏欲睡。 在与别人谈话的过程中,也要将心比心,说一些能够抓住对方兴趣的话题,把对方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吸引过来。这样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化解心理上的隔阂,使交流顺利进行。 心理学认为,发展和实现人的潜力,是人贯穿一生的活动,生活的中心任务,就是找出尽可能充实的生活方法。不幸的是,就人们的经验或经历而言,由于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却常常感到和人相处不好,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烦恼。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群体或其他机构之中。在某种意义上,社会的每一个部分往往都有其鲜明的人格特征,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方式来行事处世,但是,当你说话时,别人对你的话题感兴趣而且很乐意参与到这个话题当中时,就意味着你们接下来的谈话可能会很愉快。 用眼睛注意对方的手势、姿势、表情以及当时的整个反应,用头脑分析其情况的真实程度,体会对方话语的意义。对方说话时的感受,是高兴、是愤怒,或是焦虑,这些情绪状态有时比话语本身更重要。体会对方谈话时的心情是与他人谈话和沟通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恰如其分地关心对方,缩短与对方之间的心理距离。 世上有种人总认为滔滔不绝的言谈就是沟通,他们自以为能够说服麻雀从树上下来。他们以为沟通就是说话,而忘了沟通的真义是疏通、拉近彼此的关系。沟通的是人,不是语言,言谈只是一种途径。 沟通就是为了彼此建立关系。沟通时,应以关系为重,对方情绪低落时,就不要再滔滔不绝地说对方不感兴趣的话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沟通的语言就是不断地翻译。你倾听他人说的,翻译成他人所想的;同样,他倾听你的话,把它译成你想的。 因此,在谈话中,如果对方明显地反映出对你的话题参与不多,言语不多的时候,他可能对你的话题漠不关心,也可能是因为害羞或者是不感兴趣。此时,你要尽量让他的热情高涨,这样才能让你们之间的气氛尽快变得融洽起来,要想做到这一点,如果没有故事中的小林那样反应灵敏,就需要我们在与人说话时,先要多掌握别人的信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到一个人的基本性格习惯和心理特点,我们在谈话的时候就不会触礁,反而会谈笑风生,让人如坐春风! 作者简介: 王强 已帮助过 248人 入驻年限 11.3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