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 要从愤怒开始 ——台湾城邦文化事业执行长何飞鹏谈创业投资学 ■单晓英 "如果你是对的人,那么什么时间都是好的创业时间点;反之,如果你是错的人,那么何时都不会是适合的时机点。"有多年创业经验,自称现在自己还是"每天都在创业"的台湾城邦文化事业执行长何飞鹏,是如此看待创业这件事。 要创业成功,何飞鹏认为最基本的要件便是清楚的动机,想要做什么事情,自己要非常清楚。他并表示,"创业,要从愤怒开始。"所谓愤怒,不是无谓的冲动,而是对于现状的不满与不足。无论是实际或理想性的缺口,若想满足就要本着基本的热忱,尝试改变现状,这是基本的要件,也是创业的最高境界。 有不满才有创业冲动 对于年轻人来说,何飞鹏建议创业需要强力的心理素质。若是创业者面对压力,尤其是强大的挑战跟挫折,会越让创业者感到热血澎湃的话,那就证明他很适合创业。 "业务技巧是可通过训练做到,但是个人心理素质才是决定你成功与否的首要条件。"何飞鹏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建议年轻人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选择的路就要勇敢地走下去,若是连自己都放弃希望是最糟糕的结局。何飞鹏举例,如因为对过度耗用地球资源而感到不满,所以决定生产环保筷,结果最后发展出一系列既精致又实用的筷子,这就是"由不满到创业"的最高境界。 人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何飞鹏提到以前看过的一些案例,譬如有位非常努力工作的年轻人,一直在创业经营出版事业,但忙碌了半辈子却没能真正赚到钱,偶尔赚了一些,但又随即赔掉。有一天他急着与何飞鹏见面,想报告一个突破性的计划。 虽然何飞鹏非常忙,但仍然很乐意给年轻人一些意见、一点鼓励。会面后,年轻人表示决定学习某一个成功同业的做法,一年只出20本书,但要求本本畅销,用精准的选书替代大量的出书计划,借以提高获利率;并且学习该同业大量阅读国际书讯及出版消息,再参加国际书展与国际出版业建立良好关系,以顺利拿到畅销书之中文版权。 听完年轻人的想法,何飞鹏便想起另一项创业经验。早年他曾投资过一家小公司,因亏损连连,于是何飞鹏便与主事者恳谈,想找到原因以协助他。但在会谈间,主事者从头到尾不断诉苦,不是时机不对、竞争者太强,就是怪资金不足、员工太笨等问题,并且告诉何飞鹏,他已尽全力改变却无力挽救。恳谈完之后,何飞鹏的结论异常简单,"我根本看错人、投资错人,其实这笔生意没错、时机没错、方法也没错,失败就出在人错了,所以把一切都搞砸了。" 这两个故事对何飞鹏而言,都有相同的启发。第一个故事是"对不在方法,对在人",因此学习别人的方法是没用的,因为人不一样。第二个故事则是"错不在方法,错在人",因此检讨做法是无效的,因为人根本是错的。人的不同,决定了事情的成败。当我们看问题、检讨问题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人,而着重在方法上。 不怕错误是探索创业的第一步 若要学习别人成功的创业经验,关键不在学习方法,而在学习"人",学习成功者的态度、思维、特质、风度和气量,这些才是成功的核心,也是方法背后的潜在要素。不要再陷入一般人只会学习方法,导致于复制、学习都不易获得成功;永远一味地追求方法的更新,却忘记一切要从自己检视、自我探索开始。 在人的社会中,人才是核心;在自己的生涯中,自己才是关键。自己的对错决定了一切,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不要害怕面对自己的丑陋,才有机会找到正确的答案。 人生与创业皆须充足子弹 有了充足的动力,后援也需要十足的准备,虽然何飞鹏指出,"创业没有剧本,走出去就是路。"但就如同一场即兴演出,后台仍然需要足够的制作费与场租等,因此如何在创业初期评估适合的现金流量与资本控管,他建议要将最简单的有形要件控制住,并充分利用电子表格,例如准备期要多久、开办费和创业后的固定支出是多少以及创业初期的生意模式等,何飞鹏习惯将这些信息准备2年的电子表格,外加6个月的筹办期,以计算出最大的资金用量;且为了预防不时之需,若累积的总亏损是X,何飞鹏会准备2x的资金额度,才有容错的空间,不然稍有不慎就会周转不灵。 此外,何飞鹏解释,第一个Run不应该选择风险投资,自己可先与好朋友集资,等做出成果后,第二个Run才考虑风险投资。他并强调,考虑投资的创业者必须有先投入一笔资金的准备,若没有把自己的钱投入,代表他的决心不够,因倘若赔的是别人的钱,会觉得不痛不痒,也缺乏感同身受的痛苦。因此,何飞鹏坚持投资创业者也需要有一小笔投资,金额可以不大,但对他而言必须有足以形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压力,这将有助于他的全力投入。 "这是我一向的工作习惯,把自己置于不能回头的境地,非要往前走来杀出一条血路,才有可能活着回来。"何飞鹏说,这是一种承诺与态度,"行于其所当行,止于其所不可不止。" 促销莫用"性诱惑" ■顾江龙 近年来,不少商家促销时纷纷打女人牌,其手段极具煽情性,且庸俗不堪,令人作呕。如某火锅城在开业之际,请来几名穿"三点式"的性感女郎在台上扭来扭去,还不停地给食客抛媚眼;一商场开业时,其特别节目是请一美术人士当众在女人裸体上挥毫作画;某方便面品牌封面是一个半裸女郎,其广告词也极富诱惑性:"泡的就是你";一商场也大胆地决定,谁愿意穿着价值不菲的某品牌高级内衣在商场走一圈,该内衣就归那位女士;最近又有媒体报道,某浴缸厂家为促销产品,竟请了几名妙龄少女当街宽衣洗澡,导致该市交通一时为之堵塞…… 以上种种拿女性身体做卖点、极具性诱惑的促销手腕无不有辱公众视线,甚至污染社会环境,有关部门岂能漠视这股"脱风"一个比一个叫得凶、一个比一个脱得狠?而且,让这股愈演愈烈的"性诱惑"任其蔓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再说,这种玩噱头、造声势,故意吸引顾客的目光的行为对商品的促销又能起多大作用呢?商家为促销去绞尽脑汁想出奇招怪招无可厚非,但不应违背社会公众的价值取向,更不能为搞出个轰动效应而有伤风化。这毕竟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不足取。 近日,某市商委发文反对不正当促销,严禁以虚假折扣、博彩和其他不文明行为等方式开展促销活动。笔者不禁为此举叫好,"性诱惑"的促销方式也该寿终正寝了。愿各地都能采取措施,狠刹促销中的歪风邪风,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商业氛围,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一个人的演唱会 ■何如平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正在家看书,忽然有悦耳的笛声从楼下飘了上来。我推开百叶窗向下望去,小区的草坪上,一个中年男子手拿一只竹笛,尽情地吹着。笛声时而舒缓如小桥流水,时而急促如万马奔腾,他的笛声吸引了不少小区的居民,大家都打开了窗户,静静聆听着美妙的笛音。 他吹了一曲《梅花三弄》,又吹了一曲《喜洋洋》,然后他举起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请让我用音乐养活自己",不少居民都被他的笛声打动了,主动下楼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一位小伙子拿着钱朝他走过去,中年人于是拿起吉他,一边弹奏一边对着麦克风演唱《男儿当自强》"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精钢";一个稚气的女孩把钱递给中年人,他立即唱起了脍炙人口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一位老妇人拄着拐杖走到他面前,递给他一大瓶饮料和一大包饼干,在老人慈爱的目光下,中年人动情地演唱了《真的爱你》"无法可修饰的一对手,带出温暖永远在背后,纵使罗嗦始终关注,不懂珍惜太内疚,沉醉于音阶她不赞赏,母亲的爱却永未退让。" 中年人就这样忘情地表演着,他忘记了这是在小区的草坪上,他把这里当成了舞台。他始终面带微笑,向每一个给予他帮助的人鞠躬致谢。当他最后唱起了抗震救灾歌曲《生死不离》我们才发现他是一位残疾人,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对于这样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我总是怀着深深的敬意。 我拿出拾元钱,下了楼来到中年人面前,他正在收拾"演唱会"的家当,准备到另一个小区去表演。我送他走出小区,他告诉我,他是从四川灾区来的,这次汶川地震比起那些遇难的同胞、截肢的伤员,他应该算是个幸运者了,他是从当地政府的安置点"溜"了出来,到我所在的城市投亲靠友。他说自己生活的路还很长,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虽然现在腿不方便,他已经开始用音乐来养活自己。 望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的坚强、他的自信深深打动着我,多少天来,那悠扬的笛声和悦耳的歌声在我心里弥久不散。 只有一棵树的"山水小区"不稀奇 ■乔志峰 你见过花园里只有一棵树的小区吗?5月31日,天涯上出现了《重庆最强小区绿化"一棵树小区"》的热帖,记者和该小区业主一起走进了"一棵树小区"。原本承诺的"花园、山水小区",交房时却只见一棵树孤零零地立在中庭花园里,外加周边为数不多的植物。业主们强烈质疑小区绿化率不达标。(6月3日《重庆时报》) 重庆这个楼盘号称山水小区,可院内只种了一棵树。于是,业主们惊讶了、愤怒了,跑到网上去发帖,还整出些"重庆最强小区绿化"、"一棵树小区"一类的新鲜词儿来。 其实,业主们是少见多怪了,只有一棵树的"山水小区"有啥稀奇的呢?比这有才的房产商多了。如果你见过臭水沟边的小区叫"水景豪宅"、如果你见过荒草中的"别业"叫"别墅",估计你就不会对"一棵树小区"大惊小怪啦。 只有一棵树,难道就不能号称"山水小区"吗?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境由心生,参透了这些玄妙的哲理,你就会发现,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又何止是一个小区呀。原来,某些开发商不仅是精明的商人,还是非常有智慧的哲学家哩。 房产商是当前中国的精英阶层,他们的理念,是远远超越普通人的。不用讲他们拿地、贷款、期房圈钱、销控等空手道绝招,仅在文字游戏上的造诣,就够我们喝一壶的啦。明明离城区有几十公里,人家偏要说"20分钟直抵都市核心",一打听,原来人家说的是"车程",还是在不堵车的情况下超速行驶。嗨,如果房产商坐的是火箭,估计只要2秒钟就能"直抵都市核心"啦!曾经有一个楼盘,号称"地铁沿线",让俺很是心动。在网上查了半天才发现,政府果然有在那里修地铁的打算,不过是"10年规划"。 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精英们在大力鼓吹房价上涨论,仿佛房价只会涨不会跌似的。他们对公众循循善"诱":要买房一定要趁早啊,1万一平方你不买,将来就有可能付出2万、3万一平方的代价呀。哦,既然房子这么奇货可居,那你自己留着换大钱不好吗,干嘛还要卖给老百姓啊?你还真把自己当活雷锋了?忽悠,接着忽悠吧,伟大的房产商们,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