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柯仲平诗歌延安与中国青年原文及赏析


  《延安做总结·延安与中国青年·柯仲平》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一 问 延 安
  青年! 中国青年!
  延安吃的小米饭,
  延安穿的麻草鞋,
  为什么你爱延安?
  二 青 年 答
  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
  也不怕路遇"九妖十八怪",
  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
  不能到前方抗战,
  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经典,
  不能变成最革命的青年。
  哪怕我们的课堂在露天,
  我们的凳子——一块砖,
  我们的桌子——两腿上面搭着一块小木板;
  我们学的多么乐,多么欢:
  我们的教员是英雄,
  曾毕业在草地雪山。
  我们也学种菜,学背柴,
  还到乡村里宣传:
  多流一滴汗,
  多学得一点马列,
  多到群众里工作,
  多学得一些群众观点。
  深更半夜,工作归来,
  头顶明月,脚踩沙滩,
  哼着歌子,绕过延水边——
  呵! 唱不尽的是革命,
  看不厌的是明月,
  我们年青人的热情,
  好比流不尽的水,
  留连,留连,
  夜深了,还在延水边留连。
  忽见中央机关那一面,
  还有星星大的灯光三五点,
  那分明是老干部还在窑洞里埋头苦干,
  又才警觉到战斗的明天。
  明天,明天同样是战斗的学习,战斗的工作,
  战斗的生产;
  战斗的青年,
  要带着毛主席给的战斗法宝,
  到前线,
  到广大的民间。
  三 延安做总结
  啊! 青年! 青年!
  勇敢的中国青年!
  多情的中国青年!
  你穿破了延安的草鞋,
  你取得了一些活生生的革命经典,
  你吃饱了延安的小米饭,
  你有了一个能思想的脑袋。
  你呀你,你前进!
  你将开花在华北华南,
  结实在鸭绿江边,
  青年! 你可爱的中国青年!
  1939年秋在延安
  读这首诗,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它不像是诗人"做"出来的,而是从延安的战斗生活中"流"出来的。它用的是民歌体,语言也全是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犹如一股欢腾的活水流向你的心田。诗的结构也新颖别致:一问一答,再加"总结"。这样的结构本身就让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
  第一节,"问延安"问得妙,问得深情。这恐怕不仅是当时的延安,当时的中国,而且是当时的世界都在提的一个问题:延安这么穷,生活这么艰苦,为什么人们都涌向延安?而这一问,也就引出下面的回答,诗也因此而展开了。
  第二节,"青年答"也答得妙,答得深情。"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也不怕路遇‘九妖十八怪’",活脱是青年的口吻,青年的心胸,青年的朝气和青年的豪情。随着诗的展开,我们看到的不是抽象的道理,而是一幅令人神往的延安生活的生动图景:露天的课堂,乡村宣传;还有青年们头顶明月,脚踩沙滩,唱着歌,绕过延水边;还有那窑洞里的不灭的灯火……这一切构成了多美的诗的意境! 这种美,这种意境,在当时的中国,只有延安才能找到。它比之于山光水色,良辰美景更动人心魄,诗人从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这种美,写出了这种美,或者说是诗人通过青年歌唱了这种美。这里的一字字,一行行,都渗透着青年(当然也是诗人)对延安的爱。可以说,诗人是用由这种爱所构成的经纬线来编织延安生活的图景的。
  诗的最后部分由延安做"总结","总结"而放在抒情诗中,大概绝无仅有吧,可正是这巧妙的"总结",把前面表达的青年的革命豪情深化了,也升华了。
  如果说"青年答"是由青年颂延安的话,那么,"总结"则是延安颂青年了,所以这首诗,既是延安颂,又是青年颂,或者说是赞颂延安与青年之不可分吧。
网站目录投稿: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