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刀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刀锋》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44年。 小说写一个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在军队中,拉里结识了一个爱尔兰好友:这人平时是那样一个生龙活虎般的置生死于度外的飞行员,但在一次遭遇战中,因为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拉里开始了他令人匪夷所思的转变。 《刀锋》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学价值,还在于它是一部具有浓厚哲学意蕴的小说,一部关于终极价值的书。毛姆将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凝聚于这部作品中,书中有他自己的心路历程的影子。小说表达的主题是对人生意义和自我存在意义的追寻。 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青年拉里因为好友在战争中猝然死亡,而开始向自己的内心展开深刻的追问:既然世间有善,为何恶亦相生?战后,拉里在故乡感受着美国建设一个"宏伟而繁荣的时代"的热潮,却难以置身其间。他执拗地要寻求心中那个让他难以割舍的疑问。他在书籍中发掘,在静思中梳理。为此,他几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与热情,甚至解除了与恋人伊莎贝尔的婚约。之后远遁法国,再后,开始周游世界。在印度,他从东方的《奥义书》踏上了心灵自我完善之路。 毛姆刀锋的读后感 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这句写在扉页上的话也许是对所有的人说的,热切的、荒唐的、虚伪的、忠厚的······种种外在的表现也许就是在探求得救之道,而那柄刀锋是什么,对不同的人来说就不同了。 艾略特,流连于巴黎的上流社会,圆滑谦虚,嫌贫,爱富结名流,对所有的聚会满怀热情,但过于浮躁的人际关系让他不得知心好友,他却沉浸在这样的上流社会中,不可自拔。我总想这样的人,大概是不懂得人情世故,才会骄纵生活,不懂真心。随着对他的了解,我了解到人际社交对他像餐饮一样必不可少,这就是他存在的价值和追求,他心地不坏,也乐于安排引荐,热热闹闹的场合才会让他如鱼得水,他享受给予别人帮助。我喜欢这种不否定不贬低的描述,前一刻你憎恶他的虚伪,后一秒又会因为他调皮一笑而释然。 拉里,则是充满浪漫性的人物,年幼时,幽默风趣,机灵温厚,参加一战后,性情不同以往,依旧温厚善良,幽默包容,但多了一分纯净和沉思。参军时朋友为他牺牲,他陷入对恶的探索。从世俗的上流社会和准则中脱离,未婚妻和社会的准则给了他一个选择,在谋得一份安分的工作和追求内心的安宁中选择。在大学期间,我们都会有自己喜爱的事情,毕业之后为那一份安分的工作,我们通常会忘记追求;不忘理想的人,可能就会陷入生存与生活选择的困窘。对拉里来说,他并不为难,但选择的是追求心里的宁静。他有绝对的平静,离开未婚妻,在巴黎的图书馆平静地度过一个个看书的日子,和他在一起会像沐浴阳光一样暖洋洋的。后来他游历多个国家,印度带着神秘的色彩,恒河的日出神圣崇高,信徒真挚的祈祷,坚毅的面庞,金色的光流洒在水面,好像不可言说的神谕。 作者在文中以第一人称来讲述,而且他在序言中曾说过,文中所有的事情都来自真实,我对拉里的存在,感到深深的惊异,倘若你了解拉里,也许就知道他的存在多难得。作者并不仅仅是叙述者,他串起所有的事情。敏锐的洞察力,一语中的,谦逊又小有名气,让他备受欢迎。 我认为拉里的性格是作者所推崇的,或者他在记述自己,记得另一篇《爱德华·巴赫特的堕落》里,爱德华就是这种性格,朴素真实,不想谋求舒适的工作,别人很自然地嘲笑他没出息,他却毫不在意,愿意做些劳力,劳力同思考一样必要。主流的观点认为积极有为的青年形象,投入国家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推进机械化,取代落后的人际关系,赢得社会地位和钱财才是正确的,不止在英国,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好像都适用。但他们要取代的那些人,才是拥有最真实、饱满的情感的,也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作者所说的那种性格,我想简单概述一下,他们学识渊博,与他们在一起像家人一样自然,谈吐引人,温和宽厚,洞察人事而不愤怒,带着禅意的安静和仁厚。但却不愿找一份众人认同的工作,因为他们早早心有所属。优雅的"绅士"和世俗的眼光,对此嗤之以鼻,不同道路的人,怎么能互相理解呢。 我不认为选择了作者说的就是正确的,有人喜居田园,有人热爱社交,不同的人选择的是他们心底认为正确的。就像我们的社会不能区分怎样是正确的,在谈到理想时,喜欢将社交与物质和浮躁的社会风气连在一起,而将田园与诗意和宁静的心灵连在一起,将物质庸俗,过于吹捧精神;在谈到生活时,又容易将追求田园的人以"傻"简单概括。 《刀锋》是一本很好的小说,毛姆是一位善于观察的作家,开卷必有益,思考让你陷入更多的困惑,困惑却不是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