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的泪 红楼人物 宝钗的泪 《红楼梦》前八十回,薛宝钗给我印象最深的哭只有一次,就是她哥哥说错了话,气得她直哭了一夜。这次哭紧接着宝玉捱打,而且她哥哥说的莽话也和宝玉有关,我想那一夜的眼泪,多少也含有对宝玉的情意不能说出口的委屈吧。八十回后见宝钗哭,是在电视剧的最后一集。那天宝玉到了袭人家,蒋玉菡接了宝钗来,结果宝玉趁袭人打盹时,已悄悄地走了。这时只见宝钗痛苦绝望地瘫坐床前,那眼泪真就如走珠般直滚了下来。蒋玉菡说去找,宝钗摇手,说:"他不会回来了。"接着再哭。袭人在背后不忍再看,也落下泪来。 《红楼梦》的结局原著已不可见,宝玉出家后,曹公是否也会让宝钗大哭一场,我们也不知道,但电视剧中这样的安排,我是很赞同的。有人说宝钗冷,甚至奸,我却不这样看。其实作者说得很清楚:山中高士晶莹雪。这样的人物,雪芹赞美她都还来不及,又怎么会给她加上一个奸的恶名呢?只不过有点世故罢了,况且在贾府那样一个环境中,世故也很正常,红楼梦中,谁人不世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公写的就是这些。世故换一种说法,就是会看事头,就是懂事、乖。中国人历来讲的礼,如果译成世故,我想也未尝不可。至于冷,那也只是她克己自爱的表现。作为客居在亲戚家的身份,她只能冷眼旁观,就像黛玉的小性儿和刻薄,也多半是环境造就的性格,我们不能只一味责怪于本人。况且我喜欢黛玉,就喜欢她的小性儿和说话刁钻不饶人,宝钗说,"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我却只有喜欢,可爱极了。再说宝钗的冷,她的冷,也不是冷酷无情的冷,她的内心,其实是热的。随便举几个例子:她给黛玉讲做人的道理,送她燕窝;宝玉捱了打,是她第一个送药来,还说了几句忘情的话,不好意思起来;她资助岫烟,找哥哥弄螃蟹帮湘云请客,等等。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只怕那些故意贬低她的人又要说这是她的圆滑虚假了。这些人也该想一想,曹公让黛玉心甘情愿地叫她为姐姐,让她们义结金兰,以黛玉高傲的性格,挑剔的眼光,宝钗是怎样的一个人,也不用我多说了。 说了这么多宝钗的好话,我无非想证明一点:宝钗从来做的都是真我,一点也不做作,不假,她也是一个有真性情,有真爱的人。她的眼泪,大约就是不到伤心时,不肯轻弹的那种。宝玉出家后,她何以会伤心至此呢?因为她也是深爱宝玉的。整个大观园中,通共就只宝玉一个优秀的男孩子,况且自己又得皇妃姐姐的默许,林黛玉吃醋多半也是为了她,再加上贾母等人的夸奖,试问她又怎能不动心呢?——不过尽管如此,要是自己真的心如止水,了无情思,就算别人再怎么牵惹撩拨,也还是一样会心无旁骛,若无其事。所以说,宝钗还是真爱宝玉的。只不过她把这爱藏得太深,就连自己也不曾发觉,恐怕想也没有多想过。更主要是她知道宝玉爱的是黛玉,自尊自爱的她就很轻易地把这份爱埋藏下了。曹公写得明白:宝玉捱打后,她的肺腑之言,娇羞之态,就是她的真情流露。如果黛玉没死,最后和宝玉成了亲,我想她是会很平静地接受的,还会真心地祝福他们吧。但是当最后成为宝玉妻子的是她自己,有了表达和付出爱的可能,她才从头忆及自己的情之所在。也许就是在新婚之夜,她看着墙上的喜字,桌上的红烛,于是从进贾府认识宝玉的那一刻想起,慢慢地,终于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是爱着的。那一份喜悦和希望自不必说,尽管宝玉心里始终只有一个黛玉。此时的宝钗,应该是决心做一个贤妻良母,用自己的真情真意唤醒宝玉,让他回心转意的吧。无奈!无奈!宝玉还是撇下了她,一个人走了。刚刚有了一线希望,转瞬又破灭,那种打击是撕心裂肺的,何况又是自己正准备爱的时候。哭吧,还有什么值得顾虑的呢?家也亡了,人也散了,不再是娇贵的小姐了,压抑在心中的万般委屈,除了大哭一场,还能做些什么呢?宝钗的这一哭,应该和雪芹写完此书时的一哭,是一样的吧。 宝钗的泪,是真的伤心落泪,是大悲大痛大彻大悟的泪。让很少哭的她在最后大哭一场,其深意不言而喻。曹公如在天有灵,知道后人这样的安排,应该会满意吧。 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