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傅佩荣人世间的最高智慧是什么想要抵达


  世间所谓才智,无不出于"机心",这固然使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也造成严重的后果:使生命碎裂至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傅佩荣
  1:
  世间才智与"机巧之心"   庄子经常批判卖弄聪明智巧的行为。   《庄子·天地》有一则寓言,讲的是:   子贡经过汉水南岸时,看到一个老人在菜园里工作。   老人抱着瓮去装井水来灌溉,花了许多力气而效果不彰。   子贡好心,建议他使用桔槔这种抽水的机器。   老人居然怒目相向,说:   "我听我的老师说过:‘使用机械的人,一定会进行机巧之事;   进行机巧之事的人,一定会生出机巧之心。   机巧之心存在于胸中,就无法保持纯净状态;   无法保持纯净状态,心神就不安定;   心神不安定的人,是无法体验大道的。’"   世间所谓的才智,无不出于"机心"(它与现在使用的"心机"一词,意思稍有不同)。   这是现代人所谓的"工具理性",计较如何以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益。   演变下来的结果,固然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但同时也造成严重的后果:使生命碎裂至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2:
  由一般人走向最高智慧   如果向庄子请教,他当然会提供可贵的意见。   告诉我们如何可以体验大道,展现最高的智慧。   问题是:他所说的并不容易了解。   《庄子·齐物论》中说:   "古代的人,他们所知的抵达顶点了。   抵达什么样的顶点呢?   有些人认为根本不曾有万物存在,这是到了顶点,到了尽头,无法增加一分了。   其次,有些人认为有万物存在,但是万物之间未曾区分。   再其次,有些人认为万物之间有区分,但是未曾有谁是谁非的争论。   是非一旦彰显,就造成道的亏损。"   我们一般人从小就习惯在是非圈中讨生活,可见距离最高智慧距离尚远。   依此看来,要走向最高智慧,至少要经由三个步骤:   第一,超越谁是谁非的争论。   人间的是非总是有相对的成分,而每一个人也难免有其主观的想法。   第二,超越万物之间的区分。   这正是《庄子·秋水》所谓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道的立场来看,万物没有贵贱之分。   既然如此,何不以平等心看待一切?   第三,超越对万物存在的肯定。   世间万物无不处在变化之中,既然如此,我们就该认真思索:   万物真的存在吗?   如果能够觉悟"未始有物",亦即"根本不曾有万物存在",那就抵达了顶点,可以得到庄子颁发的"毕业证书"了。   3:
  "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   问题又来了:什么叫做"未始有物"?   西洋哲学史上有一个最根本的质疑,就是在面对万物时,要询问:   "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Why isthere something ratherthan nothing?)   何以有此一问?   因为万物既然生生灭灭,就显示它没有必然存在的理由,亦即它的本质并不包含存在。   因此,万物的不存在是合理的(可以被人理解),亦即"无一物存在"是合理的。   但是,我们明明看到万物存在啊!   这就不免使人觉得惊讶,要问:   为何是有而不是无?为何是存在而不是不存在?   中西对照之下,庄子所谓的明白"未始有物",就代表最高的智慧,这不是一针见血的观点吗?   4:
  "未始有物"与"究竟真实"   《庄子·庚桑楚》顺着这一思路,推衍得更为完整:   "古代的人,智力抵达某种境界。   什么境界呢?   他们认为不曾有物存在,这是最高明的见解,已经完美了,没有可能再超越了。   其次,是认为有物存在,不过却把出生当成丧失,把死亡当成回归,这已经有所分别了。   再其次,是认为起初是无有的,后来有了出生,出生不久就死亡;   把无有当成头,把出生当成身体,把死亡当成尾椎。   谁能了解有、无、死亡、出生本来是一体的,我就与他做朋友。"   在此要指出的是,领悟最高智慧、明白"未始有物"的人,并不会因而陷入虚无主义的困境;   却反而可以由"道"的观点重新接纳万物,因为这几段数据的脉络都是在阐明"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果只看到"未始有物"而无法肯定道是"究竟真实",则人生根本成了一场大梦,还谈什么智慧之有无高低呢?
网站目录投稿: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