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掌是"醉鬼张三"门拳术的主要功法,被称是"母功"。全名叫"川掌通力功",简称川掌。练习此功必须要有很好的桩功。此功由多种式子组成,旨在抻筋拔骨,调理经脉,顺通内外阴阳,锻炼筋、骨、膜的韧性,强筋壮骨,增强体质。 练功时间最好在清晨,面向东方,要求空气清新、流通、干燥,环境幽静,避免外界干扰,易于思想集中。练功时要空腹,放松腰带,气沉丹田,始终贯穿以意念引导内力、气血,使之贯穿四肢。此功可为意、气、形合一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功能练出横、崩、拧、撑等劲力,其中包括阴阳之力的变换。此功要慢练,意不断,对体能消耗很大,习者须有刻苦坚持,持之以恒的思想准备,又要注意根据个人的基础去练,不要过分。 练功步骤: 预备式:身体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分垂于身体两侧。两手从身体两侧慢慢抬平转向内侧,为两手"按地式"。手心朝下,中指相对,双掌自然贴在两腿前。沉肩,坠肘,把大、小臂撑圆,用意念向手掌贯气血,上身与两手放松不用力,默念30至60秒。然后,双掌与大小臂用力撑圆,默读30至60秒(图1)。 读完数,右掌不动,左掌由左侧划半弧型180度,成左掌托天(图2、3)。 接着,右掌手指朝上,右小臂向内拧转,手背与小臂向上川,同时左掌向右下移动到右腋下处横掌,以上左右手的动作同时完成。右掌穿到与右耳平行,肘尖前指并向上用力(图4)。 用完力,右肘平行转向右侧方(图5), 同时右手向右方伸出与肩平,右掌变为立掌(图6)。 不停,右掌手指成钩状,与此同时,身体下蹲成马步桩(图7); 接着,左手掌由右腋经胁下向外移动,同时左腿向左方横跨成弓箭步,即左蹲右斜撑之式,以腰带动肘和手掌转向身体左侧(图8)。 转正后,左掌向左后方用力抓,到正后方时成钩子手,双手为双钩型,两手向上、向外方向掰,拧大小臂,两腋夹紧(图9)。 右钩手变直掌,五指并齐,由身后向右前方挑掌,肘部不能伸直(保持10度),右手挑直与肩平(图10)。 接着右手成立掌,同时"塞腰眼"(拳术术语,即把腰垂直挺直),前腿弓步,后腿撑上力(图11)。 不停,右手立掌伸直,大小臂与手由内向外掰拧,同时沉肩坠肘(图12), 接着向回坐肘,以肘带手,收至乳前,手背紧贴面部(图13)。 不停,上肢不变,上身直接向左前下腰。下腰时腰与上身放松,手与小臂要接近地面(离地面约5厘米左右)(图14)。 接着,姿势不变,扭身回头看,并以头带上身转向右侧,至头过右膝处止。随身体向右侧移动,左弓步渐变为右侧弓箭步(图15、16)。 接着,腰部放松,以头带身边向右侧上方旋拧边立起,向右侧扭正后,双目看后足跟,头至后足部要抻开,读数30~60秒(图17,图18为动作侧面)。 不停,上身向左方扭转,变式为右腿撑、左腿弓的正面弓箭步。正腰同时,右臂向右方平行推出变立掌,大小臂要撑圆,挫手腕,默念30~60秒(图19)。 接上式,右腿提起距地面20厘米左右,再自然放下,同时,向右转上身,成右弓箭弓,左腿撑直,右手同时由右侧挂向身后成钩型,两臂向外拧(图20)。 接上式,左钩手变为直掌,向前方挑掌,大拇指与食指合拢并行,挑至与肩平,沉肩,坠肘,接着改为立掌,撑圆(图21、22)。 接上式,不变,上身向右侧平行扭腰,双目看左足跟,读数30至60秒(图23)。 回转腰,双目看前掌,前掌变为横掌,撑圆(图24)。 不停,俯身,上身与左掌向右前方揚,使手掌与后足成一"弓背"型。扭颈,回头看左足跟,前手掌撑,后足用力蹬(图25), 读秒30至60秒后,前手用力撑,后足放松,默念15秒,再前手掌撑力放松,后脚蹬力,默念15秒。如此反复几次(根据个人体力素质而定)。接上式,前掌收回变立掌,上身回原变为正身,前掌撑,后钩手(图26), 接着前掌拧掌放平,向外掰(图27)。 接上式,后钩手变下立掌后,向内侧微提起小臂,由内侧向前转掌,转至右肋下,指尖向前,手心向上,手掌向前直接平行川出与肩平,前掌同时接右手向前川出,顺势由右大小臂底收回胸前,手心向上。右手川出去的大臂,要求坠肘、松肩,前臂不要过直,右掌向两侧微晃,同时向前方挺力,默念30~60秒以贯内力。接着,右手掌变成手心向下(图28、29、30)。 不停,右手变钩向右侧移至身后,同时,胸前左掌向前方川出与肩平,形成手掌川出与右小臂拧掰之势(图31)。 默念30--60秒后,左手掌收回,左臂贴至胸前,手背贴在左面颊,肘尖放置左乳下(图32)。以上是右半部练法。 以下左半部练法接图13,练法势子与前半部动作相同,方向相反,练至图33时, 由弓箭步改为身正立直,同时左后钩手向左前方川至与肩平行,右手变为手心朝下,指尖指向左腋,右手掌撑圆(图34), 默念30-60秒。右臂带动右手掌贴胸向右下方划圆,划至右侧与肩平,呈"大"字型(图35、36), 双手立掌后,默念30--60秒。双立掌落平,向下抓,松肩,抓至大腿两侧(图37、38), 收势(图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