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叙事融入心理咨询、让叙事融入教育、让叙事融入生活、让叙事融入生命" 本期渡仁,带你走近詹宗熙老师,学习叙事疗法 「叙事治疗」:又称故事治疗,一个重视语言、文化脉络和态度的取向。是一个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下的产物,在弥漫现代实征主义的氛围中作出了解构与重组。它不是一个全新或是划时代的心理学巨论,相反的,不同时期的心理学思潮成就了其理论架构。然而,在笔者有限的学习心理治疗的过程,深深觉得透过叙事的观点,「人」,比较能够被完整的观照到。而「叙事治疗」所要谈的,就是简单的「态度」两个字;一个治疗师对「个案」的态度、对自己和「生命」的态度。 【随堂笔记】 从「现代」到「后现代」:一个小样本的精神分裂症同卵双生子研究指出:同具有精神分裂症基因的同卵双生宝宝,在不同的家庭环境的教养下,成年后是不一定会有精神分裂症状发生。这似乎代表人并非只能无力的被基因、遗传等器质性因素所控制,还有其它的社会脉络的影响,包括:家庭、社会、文化、以及人的潜能等。心理治疗从早期将注意力放在个人身上,到后现代心理思潮将心理治疗从「系统论」带到「社会建构论」。"「系统」的隐喻使我门只看到家庭里面互补的循环,和彼此共同制造问题的情形,却没有帮助家庭成员找出某些出于文化的价值观、制度和习俗,对他们生活和关系所造成的负向影响,进而诱导他们凝聚起来,反抗这些价值观、制度和习俗。"(Freedman,J.,&Combs,G.,p.42)。当一位叙事的治疗师面对家庭,他/她不是在家庭系统之外的指挥官,而是以「人」的态度一起和家庭成员找寻资源和出口。 「态度」重于「技术」:当接触到叙事所传达的「态度」,才整合了一直存在对心学习理治疗技巧的疑问和学心理学的目的;不只是面对个案时所用的方式与报持的态度,还有要站在什么位置来观照生命与自我。一个对故事「好奇」的态度,抱持「欣赏」的角度去和个案讨论那些「例外经验」,个案的那些「少数」不被问题所干扰的独特经验,而不是一再被强调的「多数」偏差行为。 【学员感悟】 每一个孩子都像百花园中的一种植物,有的高大挺拔,有的纤弱,有红花,有绿草......都在呈现着不同的生命状态,我们不能因为喜欢娇艳的玫瑰,就要漠视满身是刺的仙人掌。如果百花园中真的只有你喜欢的那种花了,那不仅仅是单调,百花园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我们要带着好奇、欣赏去关注每一个生命。我发现今天平和了很多。 我把孩子身上的不符合规则的东西比作一块泥巴,首先明白泥巴粘在身上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不是无法容忍的事情。其次我也感觉如果去掉这块泥巴会更舒服些,所以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最柔软的办法融化掉这块泥巴。即使一时去不掉,也不必着急。 后现代心理学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叙事治疗——后现代心理学的一枝独秀,已成为国际咨询界争相学习的热门流派! 自从2006年11月,台湾叙事治疗大师吴熙琄老师举办了国内第一期叙事疗法的培训,"叙事"第一次被引入大陆以来,叙事疗法已经成为国内心理咨询的主流疗法之一。 叙事疗法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从而使来访者变得更自主、更有力量去面对问题和挑战。 不仅如此,叙事咨询师每每面对个案,感受到的不再是所谓的"心理垃圾",而是每个来访者身上独特的力量,咨询师在陪伴来访者成长的同时,也在被来访者的能量所感动着、鼓舞着、滋养着! 正因为叙事疗法带给了咨访双方无穷的正向力量,所以有人说她就像"一扇门——打开它,就犹如开了第三只慧眼,看到的是全新的精彩的世界!" 更多资讯www.cddu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