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件事情,触目惊心; 区区个案,揭开行业乱象有位用户在深圳某家车贷(汽车抵押贷款)平台借了款,借款金额3.6万,借款期限一个月。逾期16天后,该用户被告知须还款7万。其中,本金3.6万、逾期罚金6400元、提供虚假借款资料被罚12000元、拖车费15000元。 也就是说,这位用户借了3.6万,逾期了16天后,被要求还7万。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案例。该用户深感愤怒。他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两点质疑:首先,提交用户信息的时候,该车贷平台没有进行尽职调查。发生逾期后称用户资料作假,系平台自身审核不严的失职行为,单方面向用户征收罚金有失公允;其次,法院并未确权,平台凭什么来拖车,还向用户索要高额拖车费用? 其实这件事情只是火热民间借贷领域滋生隐患的冰山一角。虽然没有详细数据统计,但记者在深圳一家老牌律所看到的此类求助案件资料,厚厚一大叠。 这家律所的专业律师告诉记者,就这个小小的案例,透露出面对债务纠纷众多的民间融资,我国法制教育的缺失,以及众多融资平台的大打"擦边球"。 就该案例而言,平台存在三处质疑点: 一、该用户若是不逾期,那么刨除掉罚息、拖车费和虚假资料的罚金,该用户贷款利息为600元。借款3.6万,按一个月利息600元,贷款年利率20%并不高,但罚息高啊! 逾期16天罚息6400元,用贷款利率公式计算,该笔贷款年利率(含罚息)高达437.5%,是法律规定受保护利率(24%)的18.23倍。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对用户信息审核不严是车贷平台的责任,而非贷款人的责任,但倒推流程可发现,有多少借款人在借款的时候,几乎没有完整地仔细阅读并了解合同相关条款。关键点在于,很多条款只对借款人有约束效力,而解释权在平台。然而一旦涉及法律纠纷,平台"行权"其实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三、我虽然把车押给了你,但你不能拖我的车。 车贷平台强行拖走客户用车并收取高额拖车费属于违法行为,用户有权向法院提出确权诉讼。 首先,根据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怀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在民事诉讼过程中,"采取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必须由人民法院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采取非法拘禁他人或者非法私自扣押他人财产追索债务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予以拘留、罚款"。 简而言之,即使客户把财产抵押给了平台,但平台没有权力处置资产,程序来说,是应由法院发起诉讼,由法院确权后,由法院来实施相关程序。 能拖车的人,只能是法院。 区区个案,揭开行业乱象。 事实上,除了今年井喷的现金贷以外,有实物抵押的P2P车贷行业也迅速蓬勃。自去年8月银监会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对单个借款主体限额后,大量车贷业务涌入网贷平台。 据第三方检测机构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9月,P2P网贷行业涉及车贷业务平台就有541家,占网贷平台的比例为27%,车贷收益率更是高出其他网贷平均业务29个基点。 "这些车贷平台并不会把催收外包给我们这种律所,一是因为依靠法律手段不一定能将欠款追回,二是催收成本太高。"该律师告诉记者。他还表示,车贷平台通常都有专业化的电催团队,必要的时候也会实地追讨。对于自己催讨不回的资产,他们会外包给手段"传统一点"的"乙方"(即催收公司)。 这类"乙方"的催收方法大致分三个步骤:一电催恐吓;二发假律师函或法院传票,告诉借款人涉嫌刑事犯罪并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以此威胁欠债人还款;三若欠款数额巨大,对于本地债务人,催债公司会采取上门和跟踪催收。 而这是法律允许的吗?显然不是。但在民间借贷领域这样的例子之所以屡见不鲜,就是因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记者特地上门造访一家圈内知名催收公司,他们拒绝采访的态度鲜明,门上 "伟业腾飞铸辉煌"的春联显得格外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