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方宜亮 最近参加了几场校招,发现了两个极端。有的企业特别看重求职者是否是学生干部身份,如果是,就会优先考虑;而有的企业却持相反态度,一看是学生干部,总是要求得更严苛一些。一位HR分享原因说,一些以业务型为主的企业,自然会看重求职者是否是学生干部。因为,学生干部会在大学期间参加过策划活动,拉赞助、跑流程、开例会,做了很多实际的工作,在基本的工作技巧和沟通能力上会有一些优势,这些优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将来的工作。而那些以技术型为主导的企业,却认为学生干部的身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业,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而且学生干部多少会带有一些社会气质,并不是一张白纸,管理起来也有困难。那么,学生干部的身份能否会给就业带来正面的影响呢?笔者认为,不能一锤定音,还是要从HR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厘清组织架构 学生会是学校党委领导下、团委指导下的主要学生组织,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发挥服务学生的功能,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这个大前提下,各大高校成立了校学生会和院学生会。如果从学生会的组织架构来研究,可以把学校比作成一个集团,各个院系便是其子公司。 校学生会主席便是集团CEO,校学生会各个部比如学习部、外联部、生活部都是集团的董事部门,而各个部长便是集团董事会成员。 从岗位任职内容上看,校学生会主席全面主持学生会工作,负责向校团委请示汇报工作,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负责制订学生会学期工作计划;检查和督促各部门的工作;考核学生会干部工作情况;定期召开学生会委员会会议等。 各部部长负责本部的日常工作,制订本部的工作计划,领导本部开展工作,负责向学生会主席汇报情况。比如学习部要负责加强学校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提出改进学风的方案和计划等。 各个院系的学生会主席负责本院学生会工作;检查和督促院内各部门的工作;考核院学生会干部工作情况;定期召开学生会成员例会等。 搭建好校学生会、院学生会的组织架构是高校培养学生干部的第一步,同时要细化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就如同企业中,要明确各个岗位的任职资格,有助于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遴选学生干部 "同在一所学校内,为什么他能当选学生会主席,而我只能当副主席?""可能他走后门了吧。"这种对白在校园内并不陌生。正是因为选拔的模糊性,让本应纯净的校园、单纯的干部任用也变得难以服众。遴选学生会干部,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学生干部代替学校的部分职责,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各项素质,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多数高校在遴选学生干部时,没有一个系统的量化的标准衡量参选学生的能力,最后造成能力与岗位的错位。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一些高校开始尝试与外部人力资源专家或企业人力资源部建立合作,帮助学校制定选拔标准。通过能力测试、心理测试、面试等环节,为参选者进行综合打分。 高校学生大多处在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无论从心智上还是能力上,都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其实他们并不能精准地认清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比如有的学生想要竞选学生会主席,可是经过测评,发现此人并没有很强的沟通能力,然而学习成绩优异,做事踏实,这样主考官就会建议他参加学习部部长的竞选。事实证明,他成为学习部部长后,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不仅能够帮助同学提升学习成绩,还帮助学校举办了一个"朗读者"的活动,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比如有的学生想要竞选纪检部部长,但是通过与企业HR沟通发现,这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超强,思维敏捷,所以HR建议他改选外联部部长。事实也证明,他在迎新晚会上为晚会拉来了许多赞助,使迎新晚会完美地举办。 通过这样的测评和选拔,相信会给这些学生干部一个正确的指引,并能在工作中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尽量减少他们的求职弯路。激发学生干部的潜能 "你就应该这么做,因为你的前任就是这么做的。"这是新晋管理者经常听到的来自前辈的忠告。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他们训练成机器,监督同学们出勤、劳动、学习等来减轻学校的工作量,也不仅是通过他们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个性,激发个人潜能,发挥个人特长等等。然而,一些学校在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认识上出现了偏差:随便"甩手",而不给学生干部任何指导,只想自己图轻松。然而这样做忽视了一个大前提,学生干部毕竟是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人;学生干部本身就有能力上的不足和个性的缺陷。光凭他们不可能把工作开展得很好,其危害是很大的。 还有一些学校开展学生干部工作就是在培养监工、培養工具,这样的干部承受着学校和同学两方面的压力。这种方式严重欺骗、伤害学生的情感,会导致学生间的猜忌与对立,很不利于全体学生的成长。学生对这种管理方式深恶痛绝,因此学校必须给他们方法上的指导,要当好顾问与教练。就像教一个根本不会游泳的人,既要放手使其"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又要保证其人身安全。 此外,学生干部不只是少数成绩优秀者的专利,切不可把学生干部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砝码,认为某某当某个干部的确不错,甚至还有些老师认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什么都强。其实这样做既不利于学校管理,也不利于学生干部的发展。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育人。高校应把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的过程始终当成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要知道,走向工作岗位后,有太多在校成绩优秀的学生无法胜任工作,职场上需要的是员工的综合素质。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受到信任,渴望自己的长处得到展示,这种心理理应被老师尊重。随着学生会的形成,积极分子队伍的扩大,学生会干部也应该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实行轮换制,有利于更多的同学得到学习或锻炼的机会,而且也有利于干部体验到集体角色的转换,全面领略领导和被人领导的滋味。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学生干部的经历,而是在当学生干部时培养的思维能力、变通能力、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所以所谓的学生干部光环并不能够影响到什么,还是那句话,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自身的积累与未来社会的诉求是否契合。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