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对企业来说是个时常出现的高频词语。 在这个不是你吃就是被吃的商业竞争时代,稍一不慎全盘皆输的情况经常演绎,作为企业只有在不断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的压力下才能拥有变革的本能和创新的勇气,也才能在压力面前不断寻求突破,在挑战中完善自己,这也印证了原三星领导人李健熙说过的一句话:除了老婆和孩子,别的都可以改变。 事实也的确如此。 大家也许发现了,世界餐饮巨头麦当劳就是在不断变化中调整自己,比如从2005年开始,围绕"便利性",麦当劳首先在南方城市启动"24小时店",确保消费者能在任何时间吃到麦当劳的美味。深蓝色的"24小时",好似一道永不落幕的麦当劳广告牌,把麦当劳暖人的品牌形象印在消费者心中。至2007年年底,麦当劳24小时营业的餐厅已经占到所有店面的70%,达645家。令麦当劳意想不到的是,"24小时"带动了麦当劳全线产品的销量增长,以及到店客流量的增加。 一份耕耘,一份收货,麦当劳在"24小时"的平台上,加大"天天超值套餐"的宣传,增加甜品站,并尝试在上海试行24小时送餐服务,从而把"便利性"的概念真正落实为"随时、随地享用麦当劳",这些组合拳攻势切实把到店人数的增加转为了店面营业额的增长。麦当劳去年平均单店营业额同比增12%。 假日期间,接待了几拨老板,他们都是前来寻求企业经营之道和产品突围之路的,这里面有原本在市场上生意一度做得虎虎生风如今不太景气的,有产品上市不久便遭遇挫折想急切摆脱困境寻求专家帮助的,还有一些企业曾经做得不错,但发展缓慢的,总之情况不一而足。 这两天,还会有些老板和我预约要前来拜访,不用说,他们都是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的确,有一些曾经成功的老板,这几年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以及自身的原因,遭遇了事业上的发展瓶颈,照理,这个时候,应该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审时度势,再或者让自己回到归零的心态,做好重新出发的准备。 这方面,TCL李东生的经历很能给我们启发,原先在国内家电行业呼风唤雨、笑傲江湖的TCL,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由于遭受挫折,李东生一度苦熬度日,他曾在一篇《鹰的重生》中剖析企业遭遇的问题和自身的心路历程,认为国际化仍将是中国企业必须致力的目标,为此他将百折不回。 众所周知,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最高的年龄可达70岁。但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当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他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她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飞翔变得十分吃力!老鹰只有两种选择:第一是等死,第二是经历一个十分痛苦的蜕变过程——150天漫长的操练。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再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便再把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再过30年岁月! 象棋中的"车",在整个棋盘横冲直撞,杀伤力强大。但是一旦有输棋的危险,为了保住"帅",还是要把这个"车"干脆的舍弃,以谋后事。 家乐福是全球第二大零售商,法国第一大上市公司。但这个庞然大物和普通人一样,也有不得不放弃一些利益来保全自己的时候。 2000年9月18日,在香港经营3年多的法国大型超级市场家乐福,宣布结束香港4家分店,遣散490名员工,店面租期交还当地投资商,全面退出香港市场。 家乐福1996年进入香港市场,当时在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家乐福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不幸的是,不久之后,香港就遭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一度滑坡,工商财政、民众消费需求也有所减弱。于是,家乐福一直致力推广的"大型超级市场"概念不能如期见效,市场份额扩展的速度不尽如人意,大概只占到一成左右,业内人士估计直接亏损额近亿元以上。坚守了三年,家乐福终于还是忍受不了长时间的入不敷出,痛下决心,黯然淡出。 家乐福淡出香港,也许并不是可悲的事情,因为这项举措也许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在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看来,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个人职业生涯,我们都会碰到许多问题,其实并没什么关系,关键是要认清方向、找准定位、理好头绪,是当前首先务必做的工作,一切就让我们重新开始吧。 的确,在这个世界上,对于置身竞争激烈的企业来说,唯一的不变其实就是改变。 比如奥迪汽车,目前中国已成为这家德国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场,据了解,奥迪总部设有一支名为chinaExperience的专门团队,其实际工作是亲赴中国了解当地用户的想法。将中国用户的信息带回德国后,奥迪并不强调去研发某一款全新的车型,而是寻找方法将这些需求融入到奥迪全线产品当中。例如,根据中国和亚洲消费者的需求,现在奥迪车型的座椅比以往相比更舒适、柔软,且具有多功能性。 而在此之前,奥迪一度曾因本土化乏力或战略导向上的欠缺以及忽视客户需求而付出惨痛代价,china Experience团队的设置意味着一个更为根本的改变:不再一味崇尚"高科技启迪未来",在这个体验经济时代,奥迪精神需要融入一些新元素。谈起这些理念上的变化时,正如其董事长施泰德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核心竞争对手还是慕尼黑的宝马和斯图加特的奔驰"。显然,是竞争的格局使他不得不做出此番改变。 从跨国企业不断调整自身的战略方向和战术布局以适应本土化经营的行为来看,我不得不想起1996年,华为任正非在一次十大杰出员工表彰大会上的发言,他曾说,成功是一个讨厌的教员,它诱使聪明人认为他们不会失败,它不是一位引导我们走向未来的可靠的向导。 居安思危,时刻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智,比如麦当劳和奥迪,消费文化和理念的不同也促使企业通过变化来最终做出调整,以求达到与目标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哪个企业快速做出反应,势必就会领先一步,毕竟在这个消费多元的时代,光光依靠以往积累的品牌效应和人气就想一劳永逸或机械变化的行为只会让自身处于被动,而主动求变、求新始终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弘扬的主旋律。 为此,笔者提醒广大企业,变化是每个企业经营的常态,就好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喝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