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面对软弱的勇敢


  中午,打开优酷的青年电影馆,看到它更新了一期——《十位最可爱的童星》。我有些犹豫要不要看,但觉得既然是六一,赶个热闹也无妨。很凑巧,其中提到的十个小演员我都"认得"。涉及到的近30部电影,大多我也看过。我一边看节目,一边想到早年因为没有电脑和VCD,只能等着电视台播放,我随机待命,所以只要看过的电影,印象都很深刻。
  介绍十位童星的电影片段,有打有闹、有欢颜有笑语,唤起内心很多美好的记忆,但是看到吴澋滔、小柏林、黄坤玄三个小演员的片段时,我忍不住随着他们哭泣的画面,而默然流泪了。我有些不解和迷惑,但是情感反应却是真实的,我无法否认自己被他们的哭喊声和表情所打动、震撼,似乎这是我迟到的一次情感表达,是我欠下的我内心那个小男孩的泪水。
  午睡时,我满脑子都是刚才情绪唤起的感觉,不由地在枕头上眼角又湿润了。作为一个男孩想要真实地表达自我的情感,而不遭受周围亲人和朋友的贬损和攻击,实在太难了。我想起自己在5、6岁时,有次想要一个玩具,和母亲说了后,正在做衣服的母亲放下手中的电烙铁、瞪起她满是血丝的眼睛,冲我喊道:"家里有那么多玩具,就知道买,就不能安静待一会儿吗!?"我心里很害怕和委屈,爬上了大铁床,大白天却打开被子、蒙住头去哭。但是在隔壁房间做缝纫的母亲听到不对劲时,走到床边、掀开了我的被子,指着我骂,"你怎么还有脸哭!?啊!?你一个男孩哭什么哭!?"我的头"嗡"的一声,身体一阵抽搐,真想把脑袋往床的铁扶手上撞。我实在不懂,她要我怎么办,我已经难过不已、也不懂她为什么这么大的脾气,但是当连个退缩的地方都没有的时候,我只能绝望地想到做什么可以结束眼前的羞辱与挖苦。
  直到此刻,这是我依然无法原谅母亲的一件事。虽然她后来也对我有过谩骂、指责、挑剔与埋怨,但随着时光对感受的冲洗、经过6年的个人体验、以及自身努力的疗愈,我都尽可能接纳和宽容了:她当时出于照顾两个男孩、还要赚钱养家、照顾老人很是辛苦,情绪压力也很大。但唯独这件事情,在她过世6年后,我依然无法宽容她。因为她那瞬间伤害的不止是我的情绪,而是伤害了我情绪可以表达和改善的希望感、以及最基本的活下去的信心。
  我又想到,这种对于人的严苛要求又何止是我一个人体会过呢?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很粗暴地把如何对待自己的情绪、如何对待别人的态度做了区分。男生就应该是坚强的、勇敢的、理性克制而不表达情感的,而女生就看应该是多愁善感的、小鸟依人、可以任性爆发的;要尽可能给人坚强、勇敢、积极的印象、要开心快乐,不允许在别人面前软弱、优柔寡断、顾影自怜······
  这一僵化的角色认识、两级分化的感知方式,对人的影响至深,在我持续接受高级咨询师提供的、累计230次个人分析中,落泪伤感的时刻,也不过10次,而7、8次发生在近一年中。似乎在不是足够安全和自我信任、不敢于放弃虚假的坚强前,我作为男性,自身也更善于表达和认可的情绪是焦虑、焦躁、烦不可耐以及表达愤怒、不断地愤恨。而表面的这些看似还有力量的情绪无法真正卸载掉,其实都源自面对不了内心的软弱与无力。宁可慌乱地挣扎、重复于一次次的无效行为、乃至自我戕害,我也不愿暂时地停留在失落与伤感之中。直到觉察了,对自己和别人的粗暴态度,其实是对自我内心软弱的反向形成:太恐惧于去触碰内心的软弱、无力,而使用更暴虐的方式面对自己和别人,来远离内心的真实感受。之后,我才有今中午真实地和自己的感觉待在一起的机会。
  我也想到,也许母亲当时能稍微卸下虚伪的强大,坦诚面对经济压力大的心理负担,对于内心渴望给孩子满足,但是确实有难处的矛盾心态有一分接纳与反思,完全可以避免对家人的指责和自我的压抑。她能允许自己有所做不到、需要有情绪上的表达和支持,不依赖于粗暴、命令式的方式面对自己,也就避免了这种彼此受伤的交流。我是母亲过世之后,才听奶奶说到,母亲早年曾向她说起,因为给不了两个孩子更多玩具以及家里生活的困顿,而觉得自己的日子"太不好活了"。
  老子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我想,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大自然的孩子,道法自然,自然的规律就是阴阳共存、互补的,一味得反抗阴暗、镇压软弱,可以得到暂时的积极和强大,但是长久来看,自然万物都需要平衡。一旦出于平衡的力量,阴影开始反扑曾经打压自我的另一面,往往是最痛苦、最疯狂的时刻,身心都会遭受剧烈的动荡。而敢于面对软弱和阴影,是正视自然的基本规律、直面人性真相的勇敢,认识和接纳这一点,才走上了需要勇气才能开启的整合之路。
                      ——2015年6月1日午后
                      写于北京藏书馆咖啡厅
网站目录投稿: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