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社会服务能力 师资队伍 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当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提出"打造一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过硬实践技能、能够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的师资队伍"的目标,指明了今后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方向。 作为职业教育强省,浙江应势而为,相应出台了《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批支持省内职业教育发展的法规策略,使得职业院校的综合实力得以快速提升。同时推出了省级职业院校重点(特色)扶持项目以及省中职"三名学校"(名校名师名专业)建设项目,其中浙江省中职名校建设项目明确提出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作为一项基本建设验收指标,为浙江省职业院校开展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依托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助力。 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发挥区域、专业、师资、设施设备等优势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打造社会服务型师资成为了当前职业学校亟须探究的重要课题。一、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在需求 各地由于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由此给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职业院校打造社会服务型师资提供了契机。 1.职业院校的核心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育应用型人才 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高质量的人才培育依赖于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而考核师资队伍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能否切实服务于地方经济,这就构成了职业院校打造高素质社会服务型师资的实际需求。 2.职业院校的重要目标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职业院校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一所职业院校能否成功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具体的经济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在企业挂职、出任技术顾问等方式直接参与企业生产,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教师直接服务企业的成功案例同时还能带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形成企业、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3.职业院校的重要任务是自身发展 自身发展是职业院校更好完成服务地方经济的必然要求。在拉动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动力中,师资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关键。社会服务型教师不仅需要胜任教学和科研工作,更能将自身知识和已有成果实施转化和推广,并形成经济效益。一支具有显著的社会服务能力、能够切实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型师资队伍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品牌,能够成为吸引人才的磁铁,进而通过自身直接服务企业和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等方式带动学校发展。二、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现状及问题 目前全国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在内的职业院校数量接近1.2万所,而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社会服务型师资队伍的学校不足千所。职业院校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和生产实践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并拥有较强的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难题的能力,但总体来看,受学校管理体制、效益分配制度等因素影响,各地经济发展中由职业院校贡献的比例极低,特别是职业院校教师自有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很低,社会服务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还存在诸多问题。 1.院校支持鼓励举措缺失 对职业院校而言,部分具备社会服务能力的教师是学校的一线骨干教师,是学校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中坚力量。而与此对应的是,深入企业一线从事社会服务活动需要大量时间,社会服务存在"常规化""固定化""频繁化"等特点,这就与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之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对立。因而,职业院校普遍缺乏出台相关支持及鼓励举措的动力。此外,提供社会服务的教师人事关系隶属于学校,服务社会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在企业、教师和学校三者之间如何分配也是制约教师提供社会服务的一大问题。 2.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从教师队伍水平上来看,目前职业院校教师主要是高校毕业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而决定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企业来源教师数量较少;从教师队伍结构来看,能够提供社会服务能力的教师普遍年龄较大,大部分均处于45~50岁之间,而年富力强的教师又普遍缺乏深入企业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社会服务能力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依赖于方方面面的支持,包括政策、资金等。当前各级政府及学校已经意识到师资队伍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并纷纷出台多项政策。但总体来看,这些鼓励政策的出台普遍存在应激效应,持续性和实际操作性较差,对社会服务型教师队伍的实际扶持结果差强人意。三、社会服务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尊重教师成长规律,激发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过程化的角度来看,教师成长大体分为新教师、熟练教师、优秀教师和杰出教师四个阶段,一般从新教师到优秀教师需要10年时间,而能否成长为杰出教师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因此,在尊重客觀规律的基础上,政府及学校应在教学制度安排、教学管理安排、收入分配制度等多方面出台鼓励性政策,让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全身心投入。 目前浙江省内部分职业院校在此方面已进行试水,以舟山技师学院为例,学校在国务院《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的意见》的政策基础上,在省教育厅和舟山市教育局的指导协同下,2016-2017年间先后出台"舟山技师学院教职工职业培训试行办法""舟山技师学院进修教职工工资收入管理办法"等多项校内政策,打消教职工的疑虑,鼓励教职工尤其是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激情,仅2017年即与多家船用电子器件生产企业联合开发"直流电磁制动控制器"等5项新产品,获省教师创新创业作品一等奖,并作为省内唯一一家被邀请的学校与众多高科技企业在浙江"双创"成果展会上一同参展,受到浙江省科技厅相关领导的关注和高度评价,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有效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育水平,2017年学校船舶修造专业学生实现百分之百就业。 2.明确社会服务职责,完善社会服务平台与制度建设 服务地方经济不仅是职业院校的社会义务,也是职业院校证明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之一。而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责能否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依赖多方合作,包括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各方应通过沟通联系、深入洽谈等方式获得合作的契合点,并顺应建立相关制度,搭建社会服务平台,使学校的地方服务职能、教师的社会服务职责进一步制度化。 舟山技师学院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会同定海区政府、普陀區政府及定海区电子商务促进会、驻舟部队、新区社会公共服务与监督中心、舟山市总工会等单位成立了"电子商务产学研工作站""东海舰队驻舟部队随军家属职业技能培训中心""12345平台入驻服务商家电技能培训班""舟山市育婴师中级培训班"等多个社会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涵盖网上店铺详情页设计、网店装修、海报制作、军嫂职业技能培训、育婴师培训等方面,累计服务企业34家,完成各项培训近300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坚持促进资源共享,用品牌增强专业引领和辐射能力 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师资设备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应始终坚持"专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依托专业建设,完善社会服务项目培训,把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转化相结合,不断提升自有资源的社会共享,并通过资源共享打造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品牌,增强学校在本领域内的专业引领和辐射能力。 2018年,舟山技师学院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职业中专结成友好学校,将多年总结形成的"实训基地+生产车间"实训模式、"专业建设企业化"的专业发展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训教学"师徒化"、实训管理"企业化"、实训成果"产品化"的教学模式传授给了结对、帮扶学校,经过半年时间的指导和帮扶,宣汉职业中专"数控机床专业"学生就业率由2017年的68%上升到98%,帮扶效果明显;此外,通过名师外派指导挂职、接纳外校教师来校挂职等方式,完成对多所离岛职业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培养,不仅显著推动了舟山职业教育发展,同时也有力的锻炼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韫韬.国外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5(7). [2]卜庆雁,梁春莉.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 [3]杨强,张永花.以技术团队为依托的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探索与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4]欧阳旻,石纪虎.职业教育集团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