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上,与谈人之一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表示,外界普遍认为衡中的师生生活在"地狱",学校是"高考工厂",但现实并非如此。他强调,"衡中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多元化教育",学校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与高考改革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一直以来,衡水中学被称之为高考应试的代表,其高强度的学习压力,骄人的高考成绩,备受社会瞩目。对此,学生向而往之,家长趋之若鹜,而有关专家学者,却是口诛笔伐,大加鞭笞。 两种反响,两种态度,同时并存,反映的是价值取向问题,也是教育观念问题。学生与家长追求的是分数与成绩,专家所倡导的是素质教育。如若非要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全面培养、多元发展、综合提升、轻松愉悦,又要高考成绩及令人艳羡的升学率,恐怕很少有学校能够做得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成绩",两者相较之,社会公众与学生家长看重的还是升学率,还是学校的"应试水平"。 学校教育需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家长需求便是学校教育的追求,正如衡水中学校长所言,"素质教育不能成为低分的遮羞布""素质高了,升学率也没理由掉下来"。素质教育应是立体而全面的,涵盖学生的学业水平,学生的学业水平直接反映学校的素质教育成果。如若连最基本的学业成绩都无以保障,那么,何来素质教育? 只不过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不惜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用"抓出血"的姿态来对待应试,对待高考,让教育走向"反教育"。以衡水中学为代表的应试学校,正是当下普遍高中常见的现实。有些"县中"较之衡水中学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学生的时间一再压榨,试图用时间与身体换取所谓的高考分数。社会批判衡水中学实质上痛恨的是这种"反人"的高中教育,是纯粹的应试教育,衡水中学只不过被标签化、概念化而已。 据衡水中学校长介绍,衡中并非"地狱",相反,从高一到高三,即使是毕业班的孩子,学校都会保证他们必须有8个半小时的睡眠,每天一小时阳光锻炼,跑操两次,一周三次体育课。这虽然是规范办学的要求,是学校教育的底线,但即使是这样,很多高中也很难落实,衡水中学果真能够如此,也算是教育的一种进步。 批判衡水中学易,改变应试教育难。高考是高中教育的指挥棒,高考的选拔是竞争性选拔,而非达标性录取,哪个学校不抓应试,哪个学校必然在高考中败下阵来;哪个学生不努力,必然被高考淘汰。压力催生动力,竞争生发应试,没有应试模式,高中学校便无法生存。 北京十一学校的素质教育是成功的,切实实现了素质教育与高升学率并存。但是,这所学校的师资、生源、资源等方面早已在与其他学校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了高考竞争的绝对性胜利。其素质教育模式的个例性很难大面积复制。换个角度讲,如若我们的高中都如北京十一学校一样,另一种层面的高考竞争压力同样存在。因而,批判或是讨论衡水中学更应立足现实,从建设性的角度探讨,以改进高中教育模式,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才更有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