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数学文本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数学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和习惯、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是数学教师应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数学课本中没有曲折生动的情节,只有简洁精练的文字,抽象概括的法则,因此学生对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不浓。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悬念、带着想要找到解题方法的迫切心情去阅读课本。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课本的激情。学生只有对阅读感兴趣,才有可能去主动阅读,用心阅读。
  一、指导学生会读数学教材
  对于概念、定理不能简单的背诵,逐句、逐字的推敲、剖析,直到弄懂其真正含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要指导学生会读课本。既要重点指导学生反复咀嚼、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公式以及关键的词句,也不能忽视"读一读"""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的阅读。
  1.明确阅读要求。我们要求学生特别注意阅读课本中的"图"和"文",展开思考,并作好笔记。思考插图的教学意义,思考文中有哪些知识点,哪些地方不理解,作好"批""划",待课堂上解惑,这样上课时,学生就能抓住了自己的疑惑点。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我设计了三道阅读思考题:(1)什么叫质数?请你说出3个质数,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质数的?最小的质数是几吗?(2)什么叫合数?请你说出3个合数,你是怎么知道它是合数的?最小的合数是几吗?(3)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为什么?从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惑。
  2.咬文嚼字,反复阅读。数学阅读不同于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数学阅读要对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反复咀嚼,准确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概念时,一定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反复推敲,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如下图,这是在学习三角形的高时,我引导学生做的批划,学生说了说自己的理解。
  3.动手操作,理解阅读。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能促使思维展开,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动笔圈画、动手操作、动笔演练加快加强记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时,我先引领学生画出关键词,学生知道了三角形的高是"从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垂线",三角形有3个顶点,每个顶点对应一条对边,也就说会有3组顶点和对边。我接着说:"同学们,猜一猜三角形有几条高?"学生脱口而出3条。紧接着验证学生的猜想,板演画高,学生不仅知道了什么是三角形的高,还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高。
  二、指导学生会读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际问题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努力实现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所以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题意,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要培养学生把题目读完整的习惯,指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对于表格、图画式的实际问题,还要指导学生能用语言将其叙述出来。例如:教学鲁教版四年级下册《列方程解决和倍问题》时,如下图,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请从主题图中找到相关信息,并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遍;②书中为什么画两条线段,而不是画一条呢?每一条线段表示什么?③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话?根据哪句话设未知数,根据哪句话列等量关系式?④这道解决问题有什么特点?
  数学阅读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还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读物的阅读,把学生带进更为开阔的数学世界,这样,才能形成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热爱以至痴迷数学。所以,数学老师要有计划的为学生推荐一些数学课外读物,让学生通过阅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关心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相信,通过课内外的大量阅读将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开一片广阔的天地,无疑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会有一群优秀数学阅读者飞翔在数学世界里。
  编辑:李军杰
  审核:孙兴良
网站目录投稿: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