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基于友善价值观视角的师生关系构建策略


  摘要:友善就是对他人友好、善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背景下,应该发挥教师、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共同构建友善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友善价值观;师生关系;策略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指的对待他人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和善、友好,其外延包括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欣赏他人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1]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场域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指的由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共同结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联系。友善的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以及教师的"教"都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为此,应该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为契机,构建友善型师生关系。
  一、提升教师在构建友善师生关系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因自身的职责地位决定了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否,有赖于教师的主观努力。
  1、教师是构建友善型师生关系的启动者,要充分掌握友善型师生关系的内容、目标和要求,率先垂范,摈弃落后观念,与时俱进,以实际行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生活在友善之中,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尊敬、理解、关心和支持。
  2、教师是构建友善型师生关系的调控者,要经常反思、对照当前师生关系现状与构建友善型师生关系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规划、方式、目标,从而朝着友善师生关系的目标不断抵近。
  二、调动学生在构建友善师生关系中的能动作用
  学生是友善型师生关系的两大主体之一,学生的主体意识越强,与教师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大,就越有利于发挥其构建友善型师生关系的能动力量。然而学生的自觉意识不能在其头脑中自发产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调动。
  1、要使友善价值观入心入脑,通过课堂、活动、谈话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关心、分享、沟通、合作,正如卢梭所说的,教师的责任"不是交给孩子们一行为准绳,而是促使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2]
  2、构建学生践行友善价值观的平台,例如通过教师指导,以学生自发组织搭建各种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教师从中对其进行有效指导。
  3、主动及时地帮助学生疏导情感和思想。教师应坚持主动联系学生的模式,通过定期到学生宿舍走访,或教师定期接受学生来访等形式,密切教师和学生的往来,以此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愿意为教师敞开心扉,从而促进师生情感和思想双重共鸣。总之,要通过教师主动释放善意,激发学生的能动意识,从而共同构建友善的师生关系。
  三、强化学校在构建友善师生关系中的关键作用
  学校是师生交往的最直接场所,对构建友善师生关系具有关键意义。因此,应该通过改善学校环境,助力友善师生关系的构建。
  1、制度环境层面上完善对教师和对学生的管理,以友善制度筑牢友善师生关系。(1)要把构建友善的师生关系纳入教师评价考核标准,以此规范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同时也要确保教师行为有理有据,明晰教师管理的权责界限。(2)要发扬民主,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增强对校园的归属感。
  2、物质环境层面上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友善师生关系的物质基础。师生生活于其中的一切校内场所,大到课室、宿舍、饭堂、绿化,小到桌椅、门窗、照明等,都是校园物质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要通过人性化的改造和优化这些设施建设,为广大师生营造有利于心情舒畅的校园硬件设施环境。
  3、文化环境层面上要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以友善文化涵养友善型师生关系。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以及校园历史文化中的友善因子,以友善的人物、典故、名言为题材,在校园范围内通过多种载体例如公告、宣传标语、广播台、校园网等进行广泛宣传,着力营造"与人为善""出入相友"的和善之风。
  四、发挥家庭在构建友善师生关系中的联动作用
  家校联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发挥好家庭在构建友善师生关系中的联动作用。
  1、更新观念,尊重子女的实际,注重子女的全面发展。(1)要防止過度强调知识教育、以考试成绩作为子女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准。(2)也要避免子女学习生活负担过重,例如给子女找过量的辅导班、培训班、兴趣班等。
  2、注意方法。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不适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反,家长应该树立注意以民主的方式教育孩子,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关怀和理性指导,从而在无形之中使孩子产生民主、平等的交流观念和方法,这对于学生加强人际沟通、加强与教师的平
  等交流也大有裨益[3]。
  3、要继承和发扬友善家风。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不打人不骂人、待人有礼、助人为乐等,都是优良的家风,家长要通过的言传身教,使之融入家庭成员的潜意识里,进而转化为与人为善的处事之道。
  4、友善对待教师工作,为子女树立榜样。学校教育相比于家庭教育,其系统性、科学性更强,应该尊重学校教育方式,而非固执己见,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而非冷漠待之、拒不配合。
  五、重视社会在构建友善师生关系中的助推作用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个体素质的培育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通过法律法规、经济往来、文化熏陶等方面对人起作用。为此,要重视社会在构建友善师生关系中的助推作用。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1)要让教师行使职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理有据。(2)也要保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运用法治思维和德治思维改进舆论宣传。宣传舆论工作要遵守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坚持正面导向,弘扬师生生活的真善美典型事例,同时贬斥师生关系中的假、丑、恶问题。要通过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大众传媒、社区、企业等多渠道多方面开展宣传教育,摈弃落后观念,移风易俗,培育社会群体理性、包容的友善心态,为构建友善型师生关系提供合力。
  参考文献
  [1] 沈壮海,刘水静.友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N].人民日报,2014,02,17(16).
  [2] 〔法〕卢梭.爱弥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 肖玲莉.师生关系的现状反思及教育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6(15).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网站目录投稿: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