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傍花村寻梅记原文及鉴赏


  维阳城西北,陵陂高下,多瓦础荒塚。唐人所咏十五桥者,已漠然莫考。行人随意指为此地云。地接城堙①,富贵家园亭,一带比列。箫鼓游舫,过无虚日。溪流转处,一桥高挂如虹,谓之虹桥。自阮亭先生宴集后②,改字曰红桥,而桥始传。旧有花村,在桥东,今已墟矣。傍花村者,花村之附庸也,岿然独存焉。一酒旗出竹林,飘飏有致。主人爱梅,红白绿萼,参差种之。花时与竹篱茅屋相映,梅之精神倍出,富贵家不知也。戊辰正二月,多雪雨,逗留梅信,至花朝方盛。箫鼓游舫皆集虹桥,独留此数株老梅,为冷落薄游者吟诗买醉之所。余闻而羡之,遂醵酒钱③,唤笙歌,作竞日欢。同一饮也,觉饮于旗亭,较饮于名园胜; 同一诗也,觉入于歌者之口,较入于选楼胜。安知今日之红桥,不胜于十五桥,后日之傍花村,不胜于花村也哉?
  《湖海集》
  【赏析】题为《傍花村寻梅记》,实则通过寻梅抒发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情趣。全文隐隐约约贯穿一条对比的红线,最后流露一丝世事嬗变之慨。
  先写傍花村所在地,款款道来。从维阳城西北写到虹桥,再写桥东之花村,终于逗出傍花村。这节写 "傍花村者,花村之附庸也,岿然独存焉"隐约和"箫鼓游舫,过无虚日"的富贵家形成对照。其中又点明"红桥"命名之由。次写傍花村。酒旗、梅花、竹篱、茅屋,正是作者情趣所在。
  "花时与竹篱茅屋相映,梅之精神倍出,富贵家不知也,"又一次雅俗相对。接着记实事,作者于"戊辰正二月"某日游傍花村,再一次将"箫鼓游舫皆集红桥"与"冷落薄游者吟诗买醉之所"作对比。值得玩味的是"遂醵酒钱"一语,暗透主人之清寒及其雅兴。文章最后以"同一饮也,觉饮于旗亭,较饮于名园胜; 同一诗也,觉入于歌者之口,较入于选楼胜"作对比,这些排句气势奔放,更使文情并茂。结尾感慨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网站目录投稿:绿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