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心理学效应分享


  心理学效应大全
  1 蝴蝶效应
  一个微小的变化,带动整个系统的产生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并且这种反应是不具有明显的因果性,是不可预知的。就像亚马逊雨林中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带来巨大的气候变化,在一月后在太平洋引起一场龙卷风暴。
  2 狄德罗效应
  为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所发现,又叫配套效应,描述人类永不满足的欲望黑洞: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需要不断添置更多同样或更高规格的东西与之配套。
  3 齐加尼克效应
  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的一次实验。当人们在接受工作任务时,会产生紧张心理,任务完成时,紧张解除。而对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任务者,思绪总会被未完成的任务困扰,紧张状态持续存在。
  4 罗森塔尔效应
  也叫期待效应,即人们会在思想和情感上会不由自主的受到别人的看法与暗示的影响,源于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中学的一个著名实验。博士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告诉他们其老师,他们是通过智商测试最高的,结果一年以后,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确实比其他同学要高出很多。
  5 蔡戈尼效应
  源于心理学家蔡戈尼做了一个实验:人们通常会有与生俱来的完成欲。对于完成的事,人们会产生满足感,从而很快忘记;对于未完成的事,却可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6 酝酿效应
  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思考一个问题的而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思维会进入酝酿状态,在某个时间由于某种机遇会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
  7 阿伦森效应
  由心理学家阿伦森提出,是指人们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
  8 安慰剂效应
  又名伪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安慰剂效应反应者的依稀特点: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9 巴纳姆效应
  源于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魔术师在的演说,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这种描述很空洞。很多算命、星座时的说法原理皆来源于此。
  10 半途效应
  大量事业研究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过程的中点附近,这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为了避免半途效应,我们应该合理化的选择目标,并学会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11 贝尔纳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纳是一位著名科学天才,因为他兴趣特别广泛,总是喜欢提出一个题目,抛出一个思想。自己涉足一番,然后,就留给他人去创造出最后的成果,很多人的研究源于他的原始思想,他却一直没获得诺贝尔奖,这告诉我们科学研究不能停留在表面,需要专注。
  12 贝勃规律
  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越来越小。比如人们会对50元的车票涨价到100元觉得涨价很多,而对500万的房子涨到520万元,却会觉得涨幅不多。
  13 彼得原理
  由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对相关人群研究得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领导总是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最终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导致经营平庸,人浮于事。
  14 边际效应
  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1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总效应最终会趋于峰值,甚至可能产生递减衰退。
  15 波纹效应
  物理学中,两个重叠的线条形态所产生的干扰中,会生成一种波纹团。心理学中是指在学习的集体中,教师对有影响力的学生施加压力,实行惩罚时,会引起师生对立,出现抗拒现象,有些学生甚至会故意捣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6 布里丹毛驴效应
  由大学教授布里丹提出,在两个相反而又完全平衡的推力下,要随意行动是不可能的。他距离,一头驴在两捆完全等量的草堆之间是完全平衡的,驴子那么它永远无法作出决定,选择吃哪一堆草,只得最后锇死。
  17 不值得定律
  人们对于自己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冷嘲热讽,敷衍了事,不仅成功率低,即使完成,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18 长尾效应
  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而在于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既对市场进行精致细分的时候,然后就会发现这些细分微小的非主流市场的累计起来会比主流市场还大。
  19 超限效应
  是人们即使对一件事存在美好期许,但在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的情况下,反而会引起心理厌烦或逆反心理。
  20 重叠效应
  由心理学家柯勒提出,在一前一后的记忆活动中,识记的东西是相类似的,对于保存来说是不利的。这是因为重复出现内容相同的东西时,相同性质的东西由于互相抑制,互相干涉而发生了遗忘的结果…
  21 刺猬法则
  两只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但是身长的刺会扎对方,反而无法睡得安宁;相隔一定距离,在他们能互相保暖的情况下,反而能睡的更加香甜。 在人际交往中,也要亲密有见,保持一种不远不近的合适距离。
  22 从众效应
  也称乐队花车效应,羊群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去从事或相信其他多数人从事或相信的东西。
  23 淬火效应
  金淬火效应原意指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中,经过冷却处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在心理学中,是指经过挫折,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遇到矛盾或麻烦,冷处理一段时间,就会弱化或得到解决。
  24 达维多定律
  由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达维多的提出,一家企业要在市场中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它就必须在本产业中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要,永远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
  25 搭便车效应
  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承担。由于利益集团的利益是由组成集团的每个成员的需求和动机决定的。因此,每个利益集团成员只有联手努力才能获得共同利益,这样个人平均成本便会最小。
  26 德西效应
  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培增,积极性更高,反而其效果降低,变成是二者之差,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27 首因效应
  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28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近因效应的作用。信息前后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清晰。
  29 曝光效应
  又叫多看效应、暴露效应、接触效应,是指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我们会随着接触的增多,对自己喜欢事物的喜好进一步加深。
  30 凡勃伦效应
  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注意到,指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反而越愿意购买的消费倾向。
  31 改宗效应
  在一个问题对某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时候,如果他在这个问题上能使一个"反对者"改变意见而和自己的观点一致,他宁愿要那个"反对者",而不要一个同意者。
  32 共生效应
  企业所有成员通过某种互利机制,有机组合在一起,共同生存发展,并且共生系统中的任一成员都因这个系统而获得比单独生存更多的利益。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既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33 关系场效应
  在角色群体的活动效率中,既可能产生增力作用,也可能导致减力作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种情况下"1+1+1"大于3。这在群体成员活动的效率角度上,称之为"群体的增力作用"。"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种情况下的"1+1+1"却等于0了。这在群体成员活动的效率角度上,称之为"群体的减力作用"。这种由不同的角色扮演者组成的群体产生的内聚力或摩擦力,在社会心理学上,统称为"关系场效应"。
  34 光环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35 过度理由效应
  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因此,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
  36 金鱼缸法则
  金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可以一目了然地观察到缸内金鱼的活动情况,这就是"金鱼缸法则.它是一种比喻,也就是极高透明度的民主管理模式。
  37 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
  38 竞争优势效应
  即使在有共同利益的情况下,因为利益分配的不平均,以及长期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矛盾,人们仍然会选择竞争,而不是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
  39 污水效应
  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显而易见,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酒与污水定律说明对于坏的组员或东西,要在其开始破坏之前及时处理掉。
  40 刻板效应
  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作是某类人的典型代表,
  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
  41 冷热水效应
  一杯温水,保持温度不变,另有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当先将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热;当先将手放在热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凉。同一杯温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冷热水效应。
  42 零和游戏原理
  当你看到两位对弈者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这正是"零和游戏"的基本内容: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43 马太效应
  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名字来自《新约•马太福音》: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44 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而无法破除尾随习惯而转向去觅食。科学家通过研究,把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盲目跟从习惯和思维惯性而做出反应导致失败结果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45 门槛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46 名片效应
  指在交际中,如果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恰当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尽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 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往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47 墨菲定律
  由爱德华•墨菲工程师提出的,主要内容,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原句是: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48 木桶法则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多盛水——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49 鲶鱼效应
  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地死去,因此在鱼舱里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还能保证它们一条条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
  50 旁观者效应
  现场旁观者的数量影响了突发实事件中亲社会反应的可能性。当旁观者的数量增加时,任何一个旁观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减少了,即使他们采取反应,反应的时间也延长了。
  51 破窗效应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52 青蛙效应
  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会烫的立刻跳出。但若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再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等后来感到热度难忍时已经来不及了。比喻而一个人或企业应居安思危,适时宣扬危机,适度加压。
  53 锐化效应
  事先对人们所重视的价值作了调查,接着把与这种价值有关的单词在银幕上用瞬时显示器进行提示。当测定各人的认知阈限时发现,以前认为价值越大的单词,认知阈限就越低。也就是说,人的价值观对其知觉是有促进作用的。像这种由主体方面的内在条件而促进知觉的作用,就叫做知觉的锐化效应。
  54 视网膜效应
  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就会比平常人更会注意到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一个看到自己优点的人,才有能力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
  55 手表效应
  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因为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加精确。
  56 睡眠效应
  是指在信源可信性下的传播效果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的现象。也就是说,传播结束一段时间后,高可信性信源带来的正效果在下降,而低可信性信源带来的负效果却朝向正效果转化。有人也称此现象为信息振幅效果定理。
  57 顺序效应
  是指刺激呈现的顺序影响人们判断的现象。人们回忆经历的时候只是回忆一些片断,而非回忆全部的细节。人们一般喜欢多次连续进步的体验。在对两个刺激进行比较时,与刺激的客观顺序实际上并无关系,但当人们出现把通常最先出现的刺激或后面出现的刺激评价过大的倾向。
  58 斯特鲁普效应
  一般认为,念字和说出字体颜色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斯特鲁普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利用的刺激材料在颜色和意义上相矛盾,例如用蓝颜色写"红"这个字,要求被试说出字的颜色,而不是念字的读音,即回答"蓝"。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到字义的干扰。
  59 投射效应
  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
  60 洼地效应
  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资金也会向交易成本低的地方集中。利用比较优势, 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61 武器效应
  人的挫折并不直接导致侵犯,正如考试失败,并不一定会导致侵犯他人。挫折主要导致产生侵犯行为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要依赖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与侵犯有关的刺激倾向于使侵犯行为得到增强。
  62 迟延满足效应
  延迟满足是指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者放弃目前的、较小的满足。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迟延满足效应或称糖果效应。
  63 路径依赖理论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不能轻易走出去。
  64 蘑菇定律
  长在阴暗角落的蘑菇因为得不到阳光又没有肥料,常面临着自生自灭的状况,只有长到足够高、足够壮的时候,才被人们关注,可事实上,此时它们已经能够独自接受阳光雨露了。
  65 吸引定律
  是指吸引具有类似思想的人,同时又被对方吸引的过程,这是一个相互吸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对另一个思想的影响,也指当一个人的思想专注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他吸引而来。
  66 奥卡姆剃刀定律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
  67 反馈效应
  反馈效应反馈原来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讯号的效应。心理学借用这一概念,以说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而这种对结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强化作用,促进了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68 懒蚂蚁效应
  在蚁群中,"懒蚂蚁"更重要;而在企业中.能够注意观察市场、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的人也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
  69 瓶颈效应
  当人群通过一个入口或出口处,若有次序地行进,可顺畅流通。行进速度愈快则流量愈大。而当人群很拥挤时,则流量大大减少。在公路上行使的车辆,若相互保持一定距离,则交通流量可很大。如果遇到一个狭窄的路段,则车辆密度增大而形成堵塞,流量立即减小。
网站目录投稿: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