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日德兰海战英国损失多少军舰战局优势的英国为何损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5月31日,当时世界上有两支极其强大的舰队,分别是英国的皇家海军和德国的公海舰队。这两个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这一天在丹麦的日德兰半岛以西的北海上遭遇,于是大舰巨炮时代最让人惊心动魄,气势辉煌的海战就此爆发了。这场海战的胜负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最为普片的认为英军是战术上的输家,而战略上是赢家,德军方面则是相反。
  但是,如果只看双方战列巡洋舰的较量,那么德国人则是毫无悬念的胜利者。在这场世纪对决中,英国海军投入9艘战列巡洋舰,德国海军是5艘,英方拥有近一倍的数量优势,而且舰炮口径更大,但交锋结果是英军3艘战巡被击沉,3309人阵亡,仅11人幸存,德军方面则阵亡397人,仅1艘战巡重创沉没,以1∶3的交换比赢得了史上最大的战巡决斗,而且在舰炮命中率和生存性方面均优于对手。
  ■描绘1916年5月31日日德兰海战中英军战列舰队与德军舰队互轰的画作。
  日德兰海战中双方战巡的交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前卫战,战史上称为"奔向南方",即希佩尔率领的德国第1侦察舰队向南航行,引诱贝蒂的战巡舰队平行追击,上演了海战史上最经典的战列线炮战。在持续超过1个小时的交火中,希佩尔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以5艘战巡对抗贝蒂的6艘战巡,外加埃文-托马斯第5战列舰中队的4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占据上风,击沉"不倦"和"玛丽女王"号,己方无一沉没,而且表现出更精准的命中率。在本阶段交战中,德舰命中44次,其中42次对英军战巡,2次对英军战列舰;英舰命中仅17次,其中11次来自战巡,6次来自战列舰,德军战巡的命中次数是英军战巡的四倍之多!在此阶段德军舰队享有能见度优势,临近黄昏英军所在的战场西侧更为明亮,同时德舰在光学器材品质、防御能力和穿甲弹性能上也都优于对手。
  ■这幅画作描绘了前卫战中英军"玛丽女王"号战列巡洋舰爆沉的骇人场面。
  第二阶段战史上称为"奔向北方",即舍尔主力舰队出现后,贝蒂调头向杰利科靠拢。在这一阶段,德军舰队对5艘英军主力舰(包括2艘战巡)取得18次命中,其中11次来自希佩尔的战巡;英军舰队击中6艘德军战舰(包括3艘战巡)19次,其中仅1次是战巡取得的,其余18次均为第5战列舰中队的成绩。第三阶段是双方主力交战阶段,英军第3战巡中队加入战斗,双方战巡均有命中和损失。德军战巡命中5次,轰沉"无敌"号;英军战巡击中德军主力舰14次,其中10次命中德军"吕佐夫"号,最终导致该舰沉没。
  由上表可知,贝蒂的战列巡洋舰在炮术表现上劣于希佩尔的战列巡洋舰和己方的第5战列舰中队,而舰龄较老的第3战巡中队能够取得较高的命中率,与不久前刚刚进行了炮术演练不无关系。在德国一侧,单舰命中率最高的是希佩尔的旗舰"吕佐夫"号,发射炮弹380发,命中19发,命中率为5%!英军舰炮的效力因为穿甲弹的性能缺陷而受到进一步的削弱,据统计在13发命中德舰主装甲带的英军穿甲弹中仅有1发击穿并在内部爆炸,有7发未能击穿,而在击中150~230毫米次要装甲带的炮弹中,这种倾向甚至更加明显。
  ■日德兰海战中,德国主力舰的甲板上遍布弹壳,满目疮痍。
  3艘英军战列巡洋舰的爆沉都可以归结于防护不足,德军炮弹击穿了"无敌"和"玛丽女王"号的炮塔装甲,而"不倦"号则被打穿了水平装甲。一旦要害部位中弹,英军舰炮发射药的敏感性质和错误的操作方式——为了提高射速而将扬弹井防火门始终打开,同时在炮塔内和炮塔下部存放了过多的待发弹药——将使整艘战舰变得脆弱无比,最后酿成轰然爆沉的惨剧。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问题存在于所有英军主力舰身上,但仅有3艘战列巡洋舰爆炸沉没,或许可以用英军大舰队主力投入战斗较晚,承受的敌方火力较轻且未被命中炮塔来解释。
  ■表现日德兰海战中英军主力舰的炮手们向主炮装填炮弹的画作。
  然而,这种说法显然不适用于第5战列舰中队,该部作为贝蒂舰队的一部分经历了大部分战斗,且一度遭到德军舰队的集火射击。幸运的是,该中队的4艘战列舰是当时英国舰队中防护最强的战舰,其装甲带和炮塔正面装甲都有330毫米,炮塔基座也有254毫米,其抗打击能力绝非战巡可比。在交战中,"马来亚"号被大口径炮弹命中7次,包括后部炮塔顶部1次,但没有击穿;"厌战"号被击中13次,但没有任何要害部位中弹;"巴汉姆"号被击中6次,都避开了要害;"勇士"号仅受到破片损伤。凭借运气和优良的防御,上述战列舰均在敌方炮火下全身而退,相比之下,9艘英军战列巡洋舰却有3艘葬身大海。
  ■日德兰海战中德军炮弹在英军"厌战"号舷侧留下的弹洞。
  在日德兰海战中,英军战巡部队司令戴维·贝蒂中将在己方遭受重创后说出了那句名言:"今天我们这些该死的船好像有点毛病。"这场海战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人们对于战列巡洋舰这种战前炙手可热的舰种提出了严重质疑,战列巡洋舰还是一种有效的作战舰只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战列巡洋舰的任务在于保护贸易航线和充当战列舰队的主要侦察力量。实际上,对于英国海军而言,上述任务完全可以由大型装甲巡洋舰担负。费舍尔提出的全重型火炮高速战舰概念从一开始就存在缺陷,当它们作为侦察力量投入主力交战时,因为强大的武备而不可避免地被当作战列舰使用,此时它们较轻的装甲防护必然会威胁到自身生存。
  ■贝蒂的旗舰"狮"号的Q炮塔被德舰击中,顶盖被炸飞,险些全舰爆沉。
  英国海军早期的战列巡洋舰将费舍尔"速度即装甲"的理念发挥到极致,皇家海军最初的两级战巡都是有缺陷的战舰,其防护不及装甲巡洋舰,速度又不如后来的战列巡洋舰,糟糕的炮塔布局导致舷侧齐射火力仅有6门炮,而且缺乏有效的副炮火力。之后的英国战巡在火力、速度和防护上都进行了提升,但从来不是性能均衡的战舰。然而,日德兰海战中3艘英军战巡的损失并不仅仅因为自身的设计缺陷,更归因于其舰炮运作方式的漏洞。为了弥补在射速上的弱点,英国人忽视了弹药库、弹药传输通道和炮塔之间的防火隐患,而英式发射药的特性加剧了潜在的危险。当炮塔被击中后,火焰将沿着敞开的扬弹井直达舰体深处的弹药库,从而为整艘战舰带来灭顶之灾!自日德兰海战之后,战列巡洋舰便背上了脆皮的恶名,缺乏防护意味着这一舰种的其他弱点也完全暴露出来,比如造价昂贵。
  ■在遭受重创后勉强回到港内的德军"塞德里茨"号战列巡洋舰。
  德国人按照自己的设计哲学创造的战列巡洋舰更接近于后世的快速战列舰,它们厚重的装甲甚至与很多英国战列舰相当,在防护、速度和火力的平衡上要比英国战巡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德国人充分汲取了作战教训,一丝不苟地执行了防火规则,从而避免了炮塔中弹而至弹药库爆炸的结局。日德兰海战暴露出英式战巡的脆弱,同时也验证了德式战巡的坚韧,它们承受了最沉重的打击,"吕佐夫"号在被24发重型炮弹命中后才因为进水无法控制而沉没,"德弗林格尔"和"塞德里茨"号分别被命中21发和22发炮弹,遭到重创,依然幸免沉没。事实证明,德国战列巡洋舰要比它们的英国对手更适合舰队交战。
  ■德军"塞德里茨"号战列巡洋舰上被英军大口径炮弹洞穿的弹孔。
  毋庸置疑的是,在经历了日德兰海战的悲剧后,战列巡洋舰作为一个独立舰种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此后英国海军仅完成了2艘减配版的声望级,而4艘海军上将级也只有"胡德"号完工,它们也是二战爆发时世界范围内仅存的战列巡洋舰。随着效率更高、体积更小的舰船动力装置的问世,各国均着力发展攻防能力俱佳的快速战列舰。在日德兰海战结束近25年后,即1941年5月24日,"胡德"号在丹麦海峡海战中遭受了与前辈同样的命运,为战列巡洋舰的棺材板钉上了最后一颗钉子,实际上这一舰种短暂且富于争议的生涯随着日德兰海战的落幕就已经终结了。
  ■1941年5月24日丹麦海峡海战中奋战的"胡德"号,舰体中部中弹起火,即将爆炸沉没。
网站目录投稿:觅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