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地情信息化工作总结


  对中指组、省办关于信息化工作规划部署的学习领会、贯彻执行,对中国地情网、中国方志网、浙江省情网、"方志中国""浙江记忆"微信公众号和政务微博等的关注、学习,对我市地情网站、地情数据库、地情APP、"宁波史志"微信公众号四位一体综合体系的建设和维护,构成了宁波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信息化工作的主体。
  2016年的信息化工作,总体来说,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三个特点,实现三项突破。
  一个目标:
  积极探索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为全市史志工作机构、社会各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三个特点:
  一是突出紧跟时代潮流,消化最新理念,运用最新技术的特点。学新理念。认真学习《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认识了解新方略;学习《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牢牢把握新特点;学习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冀祥德、副会长王主任关于信息化工作的讲话精神,贯彻践行新要求。用新技术。王主任在2016年全省史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上提出:"省政府要求,凡是财政供给的单位原则上不允许购买自己的服务器,都要统一迁云。省里面计划是两个平台:省级平台、市级平台。省级平台,所有省直单位都要迁云;市级平台,除市本级外,所属县区也都要上云。"我办没有购买自己的服务器,租用北京万网公司的"阿里云服务器",提前3年实现了数据云管理。技术可靠,成本低廉,维护方便,随时可以根据省史志办或者市政府的要求统一迁云。存储格式方面,采取了国际大型数据库通用的PDF格式,使电子图书直观化、易管理。创新方法。构建地情网站、地情数据库、地情APP、"宁波史志"微信公众号四位一体综合体系。APP和微信公众号都诞生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前者利用了"简网APP"一站式自助服务,后者自助申请,采用尖端技术,但没花一分钱,后台有数百名博士、硕士、工程师和价值连城的硬件设施提供服务。王主任主任在2016年全省地方史志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宁波地情APP在不断完善当中"。"宁波史志"微信公众号于2月23日创办,在《浙江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关于做好"浙江记忆"微信公众号和政务微博推广工作的通知》中,省史志办对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办微信公众号的做法点名表扬,予以高度肯定。二是突出紧密联系实际,围绕重点工作,服务史志工作大局的特点。设计的时候越是高屋建瓴,使用的时候越接地气。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地情信息化工作是真有用,不是花架子。每一项重要的业务工作,都可以和信息化建立紧密的联系,都可以有一项具体的"史志+信息化"。志书、年鉴、月报、乡镇志的成果都以数字出版物的形式纳入地情数据库,给人们查询、阅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出一本新的《宁波年鉴》,又沉又厚,手机扫一扫书背的二维码,瞬间下载,而且可以很方便对关键字进行检索,索引和目录都用不着翻了;给领导、机关、群众送书,得跑腿,书送光了还得重新印刷,得考虑成本、物流、仓储、纸质、装订质量等无数细节问题,电子版送书只需提供邮件、数据库入口链接、网盘地址任选其一,鼠标轻轻一点,无数精准无误的拷贝就诞生了,省力、省心,绝对质量保障;市方志馆建成后,藏书目录通过信息化手段公示,可检索查询,方便了无数的爱书人,也大大提高了方志馆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想学习王主任主任、王亚红主任的讲话,开会没记全不要紧,上网站随时温故知新;最新的省办文件要求,纸质红头还在路上,就可以根据省情网、市情网的电子版文件早一点知晓,现行一步作准备了;想查询今年本市的大事要事,最方便莫过于查阅电子版的大事月报目录;记不清《条例》《规定》《纲要》的某个细节描述,第一反应也是打开地情网,找右上角;一年结尾,回顾全年重要工作,只需把地情网打开"史志动态""通知公告"扫视一遍,就不用担心会遗漏什么。总之,信息化工作为史志工作全局搭建了一座资料宝库,不断有新的珍宝沉淀,随用随取,用之不竭。神笔马良笔下那座海上金山也无法与之媲美。三是突出真正以人为本,力求方便易用,精细作业默默无闻的特点。整个信息化系统的各个工具、各个载体、各个平台,栏目的更新、内容的添加,需要用到几十种软件、几十个网址、十几套界面、关注十几个微信号,搜集和整理成百上千的文字、图片素材,学习大量应用技巧。网站、数据库、APP、微信号4套主要的应用平台各有不同的排版模式,有无数的细节需要注意,无数的机械劳动需要重复,枯燥而繁冗。但后台的机械和枯燥,是为了前台的新鲜和便捷。为了提高排版美观度、使用舒适度,工作人员可以几遍、几十遍地调整字体、字号、底色、边距,可以搜肠刮肚找一个恰当的用词,可以百度、谷歌、昵图、花瓣反复修改关键字去查找一张美观又切题的图片,可以在NX2、LR、PS之间来回切换,调色、裁边、拉直、抠图。一切琐碎的工作,只是为了看上去顺眼那么一点点,或使用时方便那么一点点。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用为先。要想让社会认可、让群众使用,先得史志人自己能够用、喜欢用;要让同志们喜欢用,至少先得让自己看着舒服、用着顺手。
  三项突破:
  一是网站和数据库设计和运行理念的突破。对宁波地情网进行第三次改版。这次改版变动较大,底色、顶图、专栏模块均重新设计、美化,整体布局、配色与细节均有创新。重点对栏目框架设置提档升级,对功能定位进行完善,增加"鹰城要闻"栏目,增设"两学一做""学习贯彻《规划纲要》"专栏,至年底,全网承载地情信息总量为年初的一倍,更新频率为去年同期的五倍,整体实用性、服务性显著提升。二是对外合作领域和方式的突破。地情数据库实现全年鉴、全月报覆盖。与"中国知网"合作,完成了全部18卷《宁波年鉴》的数字化工作,并在宁波地情网地情数据库《宁波年鉴》板块同步更新,月报也实现了和纸质版的同步更新,史志成果数字化出版水平达到历史新高。设"地情网站纵览"和"地情数据库纵览"栏目,全国范围内的优秀地情网站和地情数据库可尽收眼底、数万部电子化志书、年鉴可信手拈来,利用效率成倍增长。三是贴近生活、服务群众手段和平台的突破。开通"宁波史志"微信公众号,开创信息化工作新局面。2月26日,市史志办开通了"宁波史志"微信公众号,这是在"互联网+"时代条件下,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为指引,推动我市史志信息化工作的又一举措。旨在以创新的思维,利用新媒体,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发利用史志资源,扩展发挥史志功效,宣传扩大史志影响,将"存史、资政、教化、育人"等各项服务整合于股掌之上、方寸之间。"宁波史志"微信的内容以中央、省、市史志动态要闻、政策法规学习宣传、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地情文化故事和名胜古迹风俗为主,设置"史志动态""政策法规""理论研究""美丽鹰城"等栏目,每周二、周五定期推送,根据需要及时完善调整。这是继开发"宁波地情"APP之后,我市地情信息化建设的又一突破,形成"两翼一体"信息化工作新格局(一体,是地情信息化工作,网站和数据库构成传统PC条件下的一翼,APP和微信公众号构成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崭新的另一翼),为地方志资源融入社会、服务群众提供了基础平台。全年共推送91期206条,近200人关注,其中微信原创文章《贾复与宝丰城》《关于"开会"的那些趣闻趣事》在《宁波日报》《清风宁波》等发表,单期最高浏览量近3000,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机构问题,二是经费问题,三是人才问题。三个问题的本质是"八到位"不够到位,跟不上信息化工作蓬勃发展的需要。
  机构方面。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现有机构初设于1982年,在历次机构改革中均未考虑信息化工作需要。一是建议向机构编制部门申请,在现有机构编制内调剂,成立信息科(省办、杭州志办设资料信息处,苏州志办设资料信息科);二是建议以正式文件形式,成立市史志办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经费方面。地情网是信息化的方志馆;方志馆是实体化的数据库。短期内,建议以信息化工作名义申请,信息化和方志馆协调分配工作经费;长期,建议综合协调使用"馆、网、库、号"工作经费,使信息化工作专项经费列入全办年度工作预算,固定化、规范化。
  人才方面。由于人员调动、工作调整,现有地情信息化工作队伍力量单薄,具体操作、执行、管理、维护的技术层面缺乏后备力量。建议引进、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形成类似于年鉴等业务工作的编辑团队、技术团队,集众智,出精品。
  2017年地情信息化工作目标:
  1、用好新媒体,学习新技术,贯彻新理念,打造新体系。建设市地情网站、地情数据库、地情APP、"宁波史志"微信公众号四位一体、立体交叉、互为补充的"互联网+地方志"综合体系。
  2、打造"互联网+史志+党建"平台。围绕党的十九大,结合地情信息化工作新特点,新功能,使我市"四位一体"地情信息化综合体系成为全市史志工作者宣传学习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平台。
  3、引进和培养地情信息化工作人才,制定科学培养规划,加强培训力度,建立地情信息化工作团队。
  4、完善县(市、区)地情信息化工作指导。由于王主任主任在全省地方志主任工作会上表示:"关于信息化工作,省里面有个考虑、有个设想、有个方案,要搭建统一的系统平台。"因此,短期内不建议县级以下地方志工作机构独立建设地情网、数据库。但鼓励在县级政府门户网站上突出地情元素,展现史志风采,开展读志活动,推广用志服务。
  5、出版kindle版《宁波年鉴》。联系方志出版社等有关单位,与亚马逊中国协商,登陆Kindle电子书店,让宝贵的志书、年鉴登上全球数字化出版的快车,形成志鉴成果数字化出版的稳定渠道,掀起"互联网+"读志用志新高潮。
  6、力争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取得突破。
网站目录投稿:凝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