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家房间合影,折树枝学插花,代购手抄报作业……近日,一些小学、幼儿园老师留的作业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 学校布置"创新"类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尤其在小学和幼儿园阶段,让孩子完成一些动手类、实践类作业,不仅可以在思想深处埋下创新的种子,而且有利于促进大脑发育,为其进行更高水平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布置"创新"类作业不能天马行空,以"奇"为宗,而要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具体操作中要做到"三讲"。 首先,要讲"德",即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不能出问题。德是做人做事的底线,没有公德意识,缺乏高尚品德,即使孩子的创新能力再强也毫无价值。比如,报道中的"折桃树技学插花"作业就有这一隐患。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现在的学生家里种植桃树的极少,要想折带花的桃树枝,家长要么带孩子去公园,要么去果农的桃树林。而在这些地方折花枝是被禁止的,无论是家长折还是孩子折,折桃枝都是一种破坏环境、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尽管这样的作业设计有新意,却给学生造成了道德上的误导,认为环境是可以随便破坏的。 除此之外,像"与自家房屋合影""调查家庭成员收入"之类的作业,确有窥视家庭隐私之嫌。 其次,要讲"理",即作业设计要讲究内在的逻辑科学合理。仍以"折桃树技学插花"作业为例,报道称这一作业设计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春天的桃花,教师却让孩子摘掉树枝上的真桃花,装上用彩泥做的假桃花,这样做显然多此一举,不合常理。再如,让小学生做高中生才能完成的作业,虽然看上去有新意,却不合情理。有些超纲的创新作业,学生还没有学过相关知识,也不具备相应的思维能力,大大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水平。 创新类作业不能求"奇"求"难",故意刁难学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乐趣,能够由原因推导出结果,由事实归纳出结论,由现象看到本质,这是科学探究的逻辑,也是创新类作业应循之理。 再次,要讲"效",即学生完成作业产生的实实在在的效果。以手抄报制作为例,一二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小,构图能力差,阅读量不足,还没有能力设计一张完美的手抄报。家长为了孩子的面子,只能越俎代庖,或者干脆从网上购买成品充数。这些创新类作业学生没有能力独立完成,既没有动手,也没有动脑,"创新"从何而来?显然这类"创新作业"有悖常理,除了增加家长负担外,没有任何效果。创新作业只有让学生亲力亲为,独立完成,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讲德、讲理、讲效,是创新类作业设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学校在设计此类作业时,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统筹规划,严密论证,设计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创新类作业。切不可心血来潮,过分求新求奇,否则不仅会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也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