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今属河南禹州,此地在唐宋时是在钧州的管辖范围内,冈此瓷窑名为钩窑。钧窑创建于唐代,至北宋时进入鼎盛时期,从元代开始逐渐衰落。该窑主要烧制铜红釉,同时还大量烧制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几经变迁之后,钧窑至今仍然生产各种艺术瓷器。 钧窑的兴起和唐代鲁山花瓷的烧制成功与发展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花釉瓷指的是在黑釉、黄釉、天蓝釉或茶叶末釉上用天蓝或月白色斑点进行装饰。这些斑点或排列规整,或随意点画。由于大部分都是在深色釉上进行装饰,因而这些浅色的彩斑便将瓷器的清新典雅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这类花釉器的生产应用在很多方面,罐、双系壶、葫芦式瓶、花口瓶、三足盘、腰鼓等都有,其中最常见的是壶和罐。罐类通常造型丰满,用大块彩斑进行装饰,尽显庄重大方的气势,具有唐代风韵的典型特征。这些花釉瓷器的出现,为钧窑瓷器的兴起和繁荣,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根据对钧窑的考古钻探与发掘所获得的资料证明,大约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是钧窑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陶瓷工艺在经过晚唐和五代十国的发展之后,其技术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高,北宋时期,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改进,社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同样也使手工业获得了很大的进步,陶瓷工业也有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宋代时,官窑兴起,民窑林立,在众多的瓷窑中,钧窑所生产的瓷器以其独特的色泽而深受人们喜爱,甚至连宋朝的宫廷也都对钧瓷十分偏爱,因此将钧窑垄断为官窑。由于宫廷用品多行豪华奢侈之风,因而选料不计成本,对工艺及规格要求极为严格,所烧制的钧瓷都由官府派职官把关监选,合格者送人宫廷,其余一律砸碎就地深埋,禁止在民间流传,从此对于钧瓷,大家只好望窑生叹,然而也正因为如此,钧瓷的声望反而更加高涨。 在宋代的五大名窑中钧窑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而独具特色。钧窑创造性地将铜的氧化物作为瓷器的着色剂,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衍生出海棠红、朱砂红、茄皮紫、丁香紫、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中带紫,紫里掺蓝,蓝中泛青,青里又透红,青蓝交错,红紫相间,恰似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因此,钧窑所烧制的瓷器历来被世人称为"国之瑰宝"。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