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上海职教的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6月3日出版的《解放日报》以《上海中职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未来大国工匠——16所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巡礼》为题,用2个版面,对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上海电机学院附属科技学校等16所中职学校进行了专题报道。
  同一期地方党报开辟2个专版,不惜重墨,大篇幅推介本地中职教育,显示出党的喉舌为职业教育的鼓与舞,体现了地方党委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当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不仅仅需要政策上的宏观指导,也需要在舆论宣传上造势,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眼下,距离2019年高考、中考越来越近,《解放日报》这样的"大手笔",对上海中职学校的招生宣传确实增添了不少色彩,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是职业教育地域定位准确。众所周知,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也是近现代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具有技术技能与职业教育的优秀传统。《解放日报》专题报道中所提及的16所中职学校,大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立的。五六十年来,这些学校为上海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造就了这些学校成为"上海职业教育"重要支撑的局面,形成了"上海职教"的品牌。而全国同期成立的类似中职学校也有很多,但今天能像上海这样保留下来并持续发展的老牌中职学校又有多少?新时期,按照《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所述:从专业布局到培养模式,上海职教坚持探索创新,培养更多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提升"上海服务"品质、擦亮"上海制造"品牌、提升"上海购物"美誉、促进"上海文化"传承的关键所在。显然,今日上海职教不仅仅是一张名片,更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这无形中印证了越是在经济发达的地方,职业教育更能凸显其在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二是中职学生发展出路更加通畅。现实中,许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就读中职校,主要是中职毕业生的出路不通畅,就业质量不高。"来自毕业生就业、薪酬,以及职业自豪感等一系列数据,划出一道全方位上行曲线,为上海职教发展再添亮色"。2019年3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度上海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提及:2018年毕业生平均起薪增长至3173元,比2017提高68元,其中超过3001元的比例为55.64%,比去年增加了5.6个百分点;处于3001-5000元区间的比例为54.3%,2001-3000元的比例为27.37%。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38%。当前,中职毕业生就业率普遍超过90%,其就业质量应该是考量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元素之一。中职学生的发展通道不打通,上升空间不打破,中职教育就难以发展,无吸引力可言。把服务学生成人成才作为根本,立德树人,育训结合,积极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使中职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上有更加广阔的空间,这是上海职教最为宝贵的经验。
  三是中职学校办学的精细与宽广。《解放日报》专题报道中提及的16所中职学校中,多数学校行业性极强,专业性突出,比如信息学校、卫生学校、会计学校、商贸旅游学校、交通学校。这些学校与行业发展紧密联系,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是对"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五个对接"的积极实践与探究。由此,我们应当深刻反思的是,中职学校要办出成效、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必须要在专业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适应行业与产业的发展,适应市场的发展。同时,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中职教育不同程度地注重国际合作,不断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积极发挥世界技能大赛的平台作用,积极加强与国际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共建海外院校、特色专业,不断引领职业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发展。
网站目录投稿:寒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