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8万亿元,同比增长6.9%。国民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积极变化不断增加,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 光鲜有力的经济数据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的力量,也打破了西方世界"唱衰"中国经济的梦呓。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对全球经济具有"稳压器"的作用,中国越来越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受全球瞩目。 不过,在首季经济增速回升的向好形势下,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增长的潜在隐患,看到阻碍经济向好的不利因素,还应谨慎乐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分析,支撑一季度经济增速回升的主要有工业、消费和出口三大因素。仔细分析这三大因素,也能找到有可能影响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绊脚石。 先看工业增长。一季度第二产業增加值同比增长了6.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是36.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这是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一季度工业增长是同比6.8%,加快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了0.8个百分点。但这其中与一些高能耗制造行业恢复增长有很大关系,发电量同比增长7.2%,是比较高的增长,这样一个增长一定程度意味着高耗能行业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比较大的贡献,否则发电量不会增长这么高。工业增长与煤炭、钢铁等大宗能源价格上涨也不无关系,以武钢集团为例,该企业201 5年受钢铁行业持续下滑影响,公司全年净亏损75.15亿元。而随着钢材价格上涨,2016年扭亏为盈,利润达80.3亿元。进入2017年,武钢产品价格进一步大幅上调,业绩继续提升。 再看消费增长。今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2%,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2个百分点。但一季度含有春节全民"疯狂消费"的因素。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春节黄金周消费市场数据显示,1月27日至2月2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40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_4%,增速较2016年春节黄金周提高了0,2个百分点,实现增速连续2年提高。从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来看,未来更多的消费会集中在服务。我们看到食品和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增长都非常缓慢,而工业消费品的国内需求增长是有局限的,为后续消费增长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第三看出口。一季度出口贡献由负转正,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2%,去年同期是负11_5%。但要看到,中国的出口货物贸易已经接近14%,再加上以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有可能会对中国出口形成新的制约。在庞大的外贸总量背后,中国出口质量和效益不高等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在继续发展出口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中国出口商品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仍较高,尤其是中低端产品的出口市场过度依赖发达国家,还有出口的商品层次较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占出口贸易比重大,技术附加值不高。 另外我们还应看到,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特别是对于房地产的投资有着较大的依赖,依然保持着20%左右增长,换句话说,房地产投资功不可没。而眼下房地产新政对房地产而言,总体是呈打压态势,所以后续房地产投资会有所放缓。还有金融风险,现在看起来外汇市场风平浪静,但是这个风平浪静是付出了代价,这就是加重了资本管制,这种资本管制的代价,让企业切身感受到对外投资,甚至跨境支付方面都遇到了障碍,增加了成本,这对于营商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会有所伤害。 从对第一季度经济数据的"挑刺"中不难发现,中国经济增长还很脆弱,离坚挺尚有一段距离,现在还难言过分乐观。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一季度开局良好,虽说增强了大家的信心,但是也有可能让一些地方或者企业过于乐观,甚至造成错觉,回归旧的增长路径,这种路径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制造渗透着浮躁的气息,前脚踩油门,后脚踩刹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GDP情结也是中国一些新兴产业盛极而衰的推手。如果不警惕,有可能在政绩工程的推动下,重走粗放式增长,各个地方会竞相比试大规模投资而不顾环境改善,企业继续走粗放经营的老路,将近年来经济转型、企业升级的成效"对冲"掉。 而且要认识到中国经济走势有望从"L"型"一竖"过渡到"一横"的新常态,并在L型的一横位置上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一横"走势,意味着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态势相对平稳,并不排除出现短期波动;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下半场提质阶段,也不意味着经济转型已经大功告成,中国经济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甚至要做好应对可能出现较大风险的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