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洪承畴,大家肯定都知道他原本是明朝的官,但是清朝入关的时候,却因为一场战役之后就投降于清朝了。而且投降清朝之后皇太极可是很看好他的,那么他在投清之后有什么贡献呢?可是为什么乾隆看不起洪承畴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洪承畴投清后有什么贡献 1.1、为多尔衮出谋划策,使清军入主北京 洪承畴献策说:"今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期于灭贼,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之意。仍布告各府县,开门归降,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官吏悉诛,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内应者,破格封赏。此要务也。" 对于行军战略,洪承畴建议"计道里,限时日,辎重在后,精兵在前,出其不意,出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前。贼走则即行追剿。" 多尔衮采纳了洪承畴的建议,清军这次进军,改变了以往掠夺财物、人口和屠城的恶习,同时打着"为尔等复君父仇"的旗号,使清军以"正义之师"的形象出现在中原百姓面前。清军进军北京十分顺利,一路上几乎兵不血刃。 1.2、招抚江南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南明弘光政权。此时多尔衮以为天下已定,于是开始对百姓残酷屠杀以及推行剃发令,他的倒行逆施引起汉人的反抗,多尔衮连忙任命洪承畴为"招抚江南各省总督军务大学士"。 洪承畴采用剿抚并用的措施,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对象,对于坚决反清的义士,他会毫不犹豫地铁血镇压。 1.3、平定西南 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洪承畴奉命经略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 当时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盘踞在云贵,永历名将李定国在桂林之战打得孔有德自焚身亡,在衡州之战又斩杀尼堪,"两蹶名王",清廷震动,他们一度有"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明议和之议"。 洪承畴在如此危急的情况走马上任,他上任后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局面。 一是广泛宣传,善待归降者。洪承畴在湖南、湖北与永历政权的交界处,印发了大量《经略内院招抚明示》,吸引了许多永历政权的人前来投降。 对于这些归顺的人,"愿仕进,准其考取,愿务农者,给田产,并发恒产证明,借给钱粮牛种,前四年免徭"。 二是提高清朝官员招抚积极性,对于招抚有功的官员,给予奖励。顺治十一年(1654年),洪承畴上奏朝廷,请求给予周思忠等招抚有功的官员奖赏,这些措施带来显著的效果。 三是对永历政权内部进行离间。孙可网和李定国是永历政权的两员干将。洪承畴尝试对他们进行招抚,但是被李定国坚决拒绝。 于是洪承畴转而尝试招抚孙可望,他通过礼遇孙可望的亲属,优待其部属来收买感化孙可望。 顺治十四年(1657年),孙可望在交水被李定国打败,洪承畴不失时机地向孙可望伸出橄榄枝,招降了他。 孙可望熟悉永历政权的内部情况和军事部署,他的投降,极大动摇了永历政权抗清的斗志。 洪承畴看到时机成熟,于是"上方略,言滇黔可取"。顺治十五年(1658年),洪承畴攻陷贵阳,不久后迅速平定贵州全省。 之后朝廷派信郡王多尼主持军务,洪承畴建议兵分三路入滇,并且选用孙可望部下熟悉地形者19人,分拨到各路作为向导。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攻陷昆明,云南被平定。 此时洪承畴出于稳定局势的考虑,向朝廷建议留吴三桂驻守云南,并且发内帑救济灾民,同时暂缓入缅甸追杀永历帝。 洪承畴的这些建议都得到落实,云南的社会秩序很快恢复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2、为什么乾隆看不起洪承畴 洪承畴被誉为开清第一功,是因为他投靠清政府,对清政府一统中原有着非常大作用,但是毕竟是前朝的官,所以乾隆并不是很瞧得起他。 洪承畴其实是一个贪婪而且怕死的人,皇太极派出了人前去招降,其中就包括范文程,范文程见到洪承畴后,洪承畴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就大骂他,然而范文程招降的事一个字也没有提,只是与他聊聊天,偷偷观察他,范文程回来后告诉皇太极洪承畴根本就不想死,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怎么会怕灰尘脏了自己的衣服呢? 第二个原因是洪承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知道明朝的政府非常腐败,大明王朝已经时日无多,而松锦之战中,因为崇祯皇帝没能给予他援助,松锦之战大败,被俘虏了,他对明朝的政府感到非常的绝望,对崇祯皇帝也感到非常的失望。 洪承畴在投降清朝后,为清朝进军中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参与清朝中央佐理机务,而且还招降了江南地区的百姓、劝降郑成功之父郑芝龙,被誉为"开清第一功"。 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我们不能去说他到底是好还是坏,因为别人这样做,一定也有别人的道理,别人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