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杭城不少中小学校园内出现了小鸡、小鸭、小鸟、小马等可爱的小动物,成为学生们关注的焦点。调查发现,占据学校生命教育课堂最普遍的一个方式就是——孵小鸡。随之而来,孵蛋器、受精蛋等必备工具,最近成了网上的热销产品。而且"孵小鸡"不仅出现在了校园里,还被孩子们带到了家里,于是,家长们纷纷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快乐与烦恼"。杭州滨和小学校长田燕芳认为,生命教育是让学生觉知生命、认同自我的教育,不能刻意为之。(6月2日《钱江晚报》) 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的生命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给学生一个生命的体验,朱永新教授提出"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育,劳动教育与生命教育必不可少,对于增强学生的生命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在所有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活动的角落里,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认识事物,而且劳动越紧张,对自然规律性的认识就越迅速、越深刻。"在他的学校,不仅设置暖房,种植各种植物,而且学校在集体农庄养猪场与养牛场开辟"心爱的劳动之角",让学生喂牛养猪,体验劳动的快乐。现如今的中小学校恰恰缺少这样的意识与实践,学生的劳动教育与生命教育严重缺失。 杭城一些学校出现小鸡、小鸭、小鸟、小马等小动物,正是补上劳动教育与生命教育重要的一课,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认识,扩充教育的能量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劳动教育与生命教育也要结合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也要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全校人人养蚕造成家长全城买桑叶,学生人人孵小鸡,给家庭带来养鸡的烦恼,实质上正是把学校教育的责任推向家长,而这样的劳动教育与生命教育也将会打上形式化的烙印。城市毕竟不适合养鸡,小鸡长大了如何处理,生命教育稍有不慎将会步入残害生命的误区。 因而,中小学校不能为了生命教育而生命教育,更不能将养育小动物的职责一推了之。农村中小学因为家庭拥有养殖的条件,可以让学生人人参与,全面体验,城区中小学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则应以学校为主体,是在校园合适的位置,开设"开心农场"或是"农夫果园",集中管理,让学生分班体验,扩大养殖教育的辐射面与教育面,尽可能发挥其教育价值,不给家长带来负担,甚至产生负面的体验。 劳动教育与生命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校应切实创造条件给予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