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杭佳 肖国君 摘 要: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首先应和学生保持有效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只有掌握好心理学中"同理心"的法则,站在学生的立场,并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去沟通,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和目的。本文简单介绍了"同理心"的概念和法则,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分析了"同理心"的运用实践,并对结果做了总结回顾。 关键词:中职班级管理 班主任 同理心 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有中考失利的经历,或者存在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现象,普遍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之学习基础比较差,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及学习目标。面对这样的群体,中职班主任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一个学生而言,班主任的正向引导带来的不仅是学习上的改变,更多的是为人处世方面的改变。这里所说的引导,其实就是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应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而去改变学生。在沟通中,班主任对于"同理心"的应用将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同理心"的概念 "同理心"一词源自希腊文,原来是美学理论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观经验的能力。随着"同理心"一词渐入人心,该词在不同情境中得到广泛运用,现代人则更多地把该词运用于沟通中。简单来说,"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从而在沟通中做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以此实现沟通的目标。 二、"同理心"的六大法则 "将心比心"的道理看似简单,真正实践起来却绝非易事。在心理学中,"同理心"具有下列六大黄金法则: 第一, 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 第二,想要他人理解我,首先要做到自己先理解他人。將心比心,才会被人理解。 第三,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并据此改进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第四,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他人。想与人和谐相处,让别人尊重自己的想法,唯有先改变自己。 第五,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第六,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 上述六条"同理心"的黄金法则,在中职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探索如何运用"同理心",使其在班级管理和与学生的沟通中发挥最大作用,如何更好地践行这六大黄金法则具有现实意义。 三、"同理心"运用的两个案例分析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五年中职班主任生涯里,笔者时常考虑的问题是:面对中职学生该如何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同理心"在笔者过去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得到了良好的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两个真实案例的分析。 案例一:学生李某,来自正常家庭 李某是笔者班主任生涯中第一届学生。高一刚入校时,他的基本状况是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低、学习目标不明确,同时,他在行为习惯方面也存在经常迟到、上课打瞌睡、心理较为敏感的问题。 观察到该现象后,作为班主任,笔者对李某的想法和处境做了心理分析,得出结论如下:他是因为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加之别人对他的评价不高,经多年累积,才逐渐形成上述的状态和行为方式。笔者认为他其实更需要的是理解、尊重、坦诚、真心,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正确地引导他,慢慢地让他找回一些自信,他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上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在高一阶段,笔者对李某采取的策略是面对面沟通。经过多次面对面的沟通后,感觉到他在心理上和笔者更亲近了,同时也坦诚了许多。这就验证了"同理心"黄金法则中的"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要怎么对别人"。 进入高二后,笔者发现李某的状态和行为又回归到了原点,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开始有了退学的想法。在这期间,他经常违纪打架,偶尔还会逃学,一度处于即将被劝退的状态,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在该种情况下,笔者和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以便全面了解李某的基本情况。随后,笔者和李某进行了更深入的沟通,在每次沟通时,笔者站在他的立场,和他像朋友一样聊一些笔者学生时代的困惑和烦恼,以及笔者高中时的心态和行为变化,讲述了笔者是如何从不要学到拼命学,如何从自暴自弃到充满自信,如何考上本科类院校并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光不负有心人,到了高二后半学期,笔者发现李某有了质的变化,并且在高三最后一次选拔考试中,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进入了大学。 在李某考入大学后,笔者与他一直保持联系,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和他的交谈中笔者了解到,高中三年笔者与他有过无数次的沟通,真正打动他的便是笔者的"同理心",即笔者对他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以及笔者对他的坦白、真诚和接纳。从李某的案例中,笔者体会到同理心的成效,那就是:付出什么,便换来了什么。 案例二:学生申某,来自离异家庭 申某来自特殊离异家庭,父亲犯法服刑,母亲改嫁,所以该学生基本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高一进校时,他除了常见的行为习惯差、学习没有动力之外,还表现出心理上的敏感和该年龄段的叛逆。他在校期间,笔者私下对他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更多的了解。 一开始,申某只是有一些平常的违纪行为,如迟到、旷课等,慢慢地,他因为与女生交往,屡次出现逃学的情况。了解他的状况后,笔者做了分析,认为对于申某来说,相比于学习,可能为人处世方面的引导更为重要。在和他进行多次面对面的沟通后,申某表态说他真的没有心思学习,可能受到家庭的影响,他更渴求的是一份工作,渴求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经过多次深入的沟通后,他提出退学申请,笔者并没有批评他,也没有否决他,而是冷静地站在他的角度,去考虑他的想法和追求。笔者经过深思熟虑,并和申某的母亲沟通后,同意了他的退学申请。 在他退学后,笔者还是会和他时常沟通,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他也在工作之余来学校看望过笔者。在交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初同意他退学的决定是对的。虽然他可能与大学无缘,但在为人处世方面,笔者还是教给了他一些东西。他也很坦诚,说工作很累,早知道当初好好读书了,但既然做出了这个决定,他一定会好好努力。如今,他的工作也比较顺利,单位还委派他去外地担任店长工作。 在申某的案例中,笔者感受到到运用同理心的好处。虽然申某没有进入大学,但笔者在理解他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沟通,得到他的信任,让他愿意对笔者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且没有让他因为家庭原因或者其他客观原因而误入歧途,这是笔者感到值得骄傲的事情。 四、 "同理心 "的实践成效 通过上述两个真实案例,笔者在对"同理心"的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运用好"同理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在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在运用同理心的基础上正确地引导学生,就能传授给他们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他们对笔者,正如笔者对他们一样,相互之间有了理解、尊重、信任、坦诚。这种心性上的共鸣与陪伴,丰富着我们的人生,这就是"同理心"的幸福密码。 参考文献: [1]涂裕春.职高教育中的心理建设[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涂红.职高学校信任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周翠俭.同理心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15(1). [4]常丽华.黄金法则与道德人格发展[J].当代教育家,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