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论政府管理网格化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


  【摘 要】"网格化",指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即"互联网+城市服务管理",推动社会管理网格化,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实施网络化的社会服务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总体要求。目前,网格化在我国基层政府已经一定程度地推开,但是仍存在一定弊端。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政府管理网格化发展的主要历程、建设进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网格化管理的对策和举措。
  【关键词】城市社会管理;网格化管理模式;改革创新
  一、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历程
  想要研究中国城市网格化管理问题,首先要了解"互联网+"技术发展以及中国城市管理模式形成及其演变的总体进程。从总体上把握起源和变迁的轨迹,发现政府管理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联系。
  互联网作为一种通用技术,从20世纪开始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深刻的影响,牵引着传统产业行业运行模式和发展范式的创新,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质的变革,从而引发政府服务和管理发生新一轮的变革。
  我国网格化最先发端于北京,最早应用于城市管理,这就是我们以前常常提到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城市网格化管理,最初是把城市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将相应的基础设施物件逐一登记定位,便于日常管理和发挥作用。后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城市网格化也不断被赋予拓展新内容、新技术,丰富发展了新手段、新模式,从而把城市网格内的人、物、地、事、组织及其信息变化,通过地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终端技术等不断整合融合、集成创新、广泛运用,特别是把传统的城市管理网格、社会治安网格、社会服务管理网格等融汇贯通,城市服务管理各种力量和资源重心下沉、有机整合,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深入挖掘、系统分析集成应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源头发现、综合整治、系统治理、依法运行、共建共享、共治共赢,形成新的格、居(村)、街(镇)、区、部门(市级)的一体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网格化体系,以及实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开展服务和及时评估反馈等一系列的闭合运行模式,并不断对其进行搭载延伸、更新换代、拓展升级、创新发展,这就是所谓的"网格化+"城市服务管理。
  随着我国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网格化发展也开始朝着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总的来说,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发展更加立体,由最初的简单信息呼叫、电子档案,发展到立体化的信息化系统;二是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已经发展到管所有城市服务管理内容;三是功能逐步变全,由初级的电脑信息登记、传输、处理,发展到"互联网+城市服务管理"集成应用系统;四是手段逐步缜密更精,由简单的物件、人员信息处理,发展到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应用与服务、管理;五是效率提高,由过去的人工报送、人工处置、人工反馈,发展到现场人机发现、即时线上报送、及时分析处置、快速高效反馈。
  二、政府管理网格化作用
  目前,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要想真正在基层社会发展发挥巨大作用,还必须克服一些局限性。比如城市网格化管理潜藏着行政成本膨胀的风险,在网格内设置多名网格指导员,必然需要增加人力和设备投入。此外,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虽然可使政府的社会治理力度得到一定的加强,但其效能是否能够持久则令人怀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潮流之下,城市网格化管理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青睐,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一大利器,其运用互联网便捷高效的治理技术,在打造城市管理服务规范化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功用。
  (一)机制健全
  如今,随着网格化在基层政府的推广,网格化的基本架构体系已经建立,逐步形成了建立源头发现、指挥派遣、分级分类办理、部门进网格、社会协同、风险评估预警、基层综合执法、应急处置、协调督办和网格运行报告机制,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做到精确定位、精准定责、精密定岗,实现各类事项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
  (二)服务多元化
  网格化管理最大的特色就是能有效针对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借助联动服务体系、智能服务体系、精准服务体系、集成服务体系等,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使网格化惠及民生服务更贴心、办事更快捷,提供更加多样多元、优质高效的服务,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三)成效明显
  网格化作为服务管理的新手段、新载体,逐步发挥效能并展现巨大潜能,成为推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平台,促进服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使服务管理效能明显提升。依托网格化推进条块协同、综合执法以及诸多部门工作进网格,使条块密切协调,形成全程监管、力量下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常态机制。特别是从服务管理难题没人管、不愿管、管不好到条块统筹建立综合机制,从被动受理群众反映问题到主动发现和贴近服务,将网格化与创新城市治理、服务改善民生相结合,实现服务管理在"格"中落实,使条块协同联动效能明顯提升。
  三、进一步推进网格化发挥作用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明晰政府职能定位
  网格化管理模式实际上是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通过有效的社区治理和网格化管理措施的实行,有利于让居委会从传统的政府"代言人"身份逐渐抽离出来,转变为群众服务者和社区协调员的身份。政府在网格化管理当中,既需要防止政府组织在功能下沉中存在的"不放权"而"放事务"问题,又需要切实推进"政事分离",有效防止政府组织出现包办专业性服务问题,同时解决如何在政府组织、社区组织、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居民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协商对话机制,使他们在知识、信息、能力、资源上存在的不足得到弥补,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供给。即政府在理念上要实现以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的转变,在方式上要实现由微观直接管理向宏观间接管理转变,在手段上要实现以行政干预为主向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的转变。在政府网格化管理中,不再依靠传统的行政命令来解决,使社区工作主要依靠社区居民群众和各类社会组织来完成,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二)充分利用各类资源
  目前基层正在成为网格的基本单元,扮演着网格协调员的身份。但是,各基层单位如何各司其职、如何协调配合、如何发挥作用,都没有明确规定,这就造成在日常工作中,很多问题找不到责任归属,工作人员也不觉得这非得是自己应该解决的问题,或者属于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很容易产生等靠要心理,使许多居民要求解决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解决。在国外,社区管理中心将各种功能整合于一身,并能根据居民提出的问题、需要和愿望,制定本社区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期望和要求。国外的这种经验,已经得到实践印证。我国基层单位可以参照国外的做法,着力整合社区人力资源,本着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的原则,各个社区可通过搭建平台、组织载体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充分用好各种队伍和各类人力资源,尤其要整合好志愿者队伍资源,建立志愿者指导站,组织开展各类特色的志愿活动,利用好党员队伍资源,充分挖掘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中蕴含的人才为社区管理所用,发挥好社会各界人力资源,参与社区事务协商、监督评议,并通过社区各界人士所拥有的资源为社区网格化管理贡献应有的力量。
  (三)配套扶持政策
  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未能根据社区网格管理的需要及时做到相应配套,并不能适应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得很多工作都没有法律保障、法律依据和政策制度支持。制定出台各类社会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将民间组织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体制改革规划之中,重点培育社区公共服务领域、社区居民生活服务领域等社会急需的民间组织,降低部分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出台制定和修订有关优惠政策,全力鼓励工作人员开展多元化的服务,让所有工作人员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建立引导机制
  当基层单位成员感到与其利益息息相关,参与能够有效维护其利益时,自然就会积极参与事务。也就是说,只有当基层单位成员的利益能够在社区得到充分的体现和保障时,社区参与才能有牢靠的基础。要实现社区成员利益的完全社区化,还要推动社区所在单位的服务功能向社区转移,增强社区所在单位的参与意识,使社区成为关乎单位生存或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根据基层单位居民需要,建立健全相关配套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措施,尤其对网格内在配置的资源务必符合网格内居民的需求,并根据居民的数量和居民对服务的要求,逐步实现社区居民利益保障的本地化,使得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积极为自己争取各方面资源做出不懈的努力。
  (五)加强投入保障
  很大一部分社区组织偏重于福利性服务,不能向居民收取过多的费用,导致组织活动经费十分欠缺。由予缺少经费,各个组织只能限制会员发展,减少活动,造成活动的参与面不广,削弱了它们在社区的影响力和对居民的组织力度。在国外,社区财力投入自筹经费、社会捐款捐助和政府拨款。当前的基层政府管理网格化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一方面设立专项资金,保证专项资金与地方经济同步增长,同时同时吸引民间投资和社会资金参与社区管理,严格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落实政府购买服务的各类资金,建立规范化、经常化的社区捐赠和募集及激励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格化管理是城市决策者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移植的一种社区管理新模式,虽然在其运行过程中同樣出现了一些问题,但网格化管理适应了社会新形势的需要,在发现解决问题上优势明显。对此,政府要有清醒认识,辩证看待网格管理影响的双重性,合理进行政府职能定位,建立健全好相关机制,科学合理引导好网格化助力政府管理。
  【参考文献】
  [1]渠敬东等.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 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6).
  [2]潘小娟.社区行政化问题探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7):33-35.
  [3]陈家刚.社区治理网格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以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为例[J].兰州学刊2010(11):36-40.
网站目录投稿:雁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