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离开百万年薪我用年犯了这个错误


  这是「维小维生素」第395篇原创文章
  全文阅读约需8分钟
  不久前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如何确定自己可以试着创业,还是老老实实上班?
  下面有一句高赞回复是:就算老老实实上班,也可以把它当成创业。
  实在是不能同意太多。
  作为一只创业狗,我并不认为比创业的上班,比打工的上班高级多少。而一个人,哪怕是打工,也可以用创业的心态去做。两者并不矛盾。
  正如希尔顿说:
  哪怕是洗一辈子马桶,也要做个洗马桶最优秀的人。
  打工心or事业心,本质上是你自己选。
  但如果说,创业一定比上班有什么不同?
  那就是打工的时候总是骂老板,而创业的时候总是骂自己。
  这里的"骂自己",是回头看看,瞧见当初自己对人性那些片面的、偏颇的、甚至有点情绪化的理解时,一种复盘后的懊恼和释然。
  就像以前,我一旦加班到凌晨,就被自己的勤奋感动得一塌糊涂。
  而现在我一旦感觉自己又干成了一条狗,第一时间先复盘一下:
  身边有没有跟我一样干成狗的核心成员?
  如果没有,错在哪里?
  招聘错了还是制度错了?
  那怎么去纠正错误,激励团队的积极性?
  回想这一路,我总结了一些值得职场上、或创业路上值得你参详的教训。都是真实得有点刺痛的经历。
  这些经历,就如《从0到1》的作者,Paypal的创始人彼得·蒂尔所说的:重要的事往往不能一眼就看出来,它甚至像个秘密不为人知。
  经验不会犯错,
  过于依赖经验却是犯罪
  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离开阶段谈用人就是神经病。
  这句话到今天我才恍然。
  一开始的时候,我和我的"001号助理",一个24岁的小姑娘,两个人在一个共创空间租了两个桌子,就开始了懵懵懂懂的业务生涯。
  那时候,我既没人,也没钱,但是大公司带来的坏毛病却一条不少。
  凡事都要列表,做计划,做时间表,计算回报率,明明只有两个人,千头万绪的事情还指望着像20个人那样井井有条。
  后来发现这样实在是不work,业务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我像个孙悟空那样变3个出来也搞不定。
  当时我拼了命地招聘,每天起码花50%以上时间泡在招聘软件上,面试都快要面吐了,依然找不到人。
  绝望得可以。
  平台不够大,不够知名,我的能力圈无法触及最优秀的那一批人。
  于是,隔壁家自媒体前辈给我支招:你可以大量使用兼职和实习生。
  这个点子在我起步创业的阶段的确是个好主意,省长期工资,省五险一金,更节省招聘的心力。
  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
  我就好像快溺毙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找了大量兼职和实习生,全面铺开业务,以为从此就低成本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弊端很快就浮现出来。
  沟通成本高,结果不稳定,甚至有的不负责任的随时甩锅走人。简直就是给自己埋坑。
  这件事让我在痛不欲生的一团忙乱中深深反省:这个世界上,便宜的一定是最贵的。
  我忽视了一个创始人最珍贵的东西,并不是钱,而是一去不回头的时间。
  节省是一件好事,在任何时候创业都该一分钱掰开两半花。
  教我用兼职和实习生的前辈也没有错,这一招能够低成本地筛选聪明好学的新鲜人。
  然而,任何优秀的经验,都要摆在合适的前提之下。
  不久之后,另一个前辈以大老哥的姿态跟我说:不要找实习生,实习生就是一个坑。
  我只会微笑着看着他的眼睛说:老板,你这话要看公司不同阶段。
  说出这话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已经成熟了。
  不再绝对化地看任何大咖经验,那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宽容没有问题,
  毫无节制的宽容却是毒剂
  刚开始做公司的时候,我是非常不喜欢做考核的。
  以前在大公司的时候,被考核纠缠得不胜其烦,终于自己拿主意了,二话不说先把管理啊、考核啊、甚至考勤啊、纪律啊什么的都扔了吧。
  也许从潜意识里面,我觉得这些事情都无关紧要。
  我甚至还让助理晚一个小时上班,不要去跟那些8-9点赶打卡的挤了。
  但是,渐渐地,我发现管理者的善意用得不妥,就是毒剂。
  毫无节制的宽容,到最后,一定会被看成理所当然。
  而且,在优秀的人眼里,这是老板这傻逼无能、不公平、赏罚不明。到最后,好的人看不惯都跑了,剩下一群计较着工时和工资的小绵羊。
  别的自媒体公司养狼,我养羊,又谈何存活?
  那什么才是柔软而有效的管理呢?
  我看过阿里巴巴的前政委张俊丽演讲的一个故事,特别深刻。
  她在阿里早期,曾经一度因为业绩达不到KPI被下属杯葛,一群同事拿着联名上书的投诉状告到马云太太张瑛那去。
  当时,她简直是无地自容,这自尊都丢光了,还是准备自动辞职走人吧。
  没想到,张瑛并没有批评她,而是先跟她道歉:
  你今天没把工作做好,是我的错,我没有把你带好。
  所以从明天开始,你每天早上跟我汇报计划,晚上来找我打钩确认完成,我看看你的逻辑对不对。
  张俊丽特别的感动,做得不好被老板绕着弯批评,但心却是暖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对团队真正的好,不是放任不管让他们爱咋样就咋样,或者干脆认为职场就是这么一个随意轻松的地方。
  而是,用真正的引导,花心力、花时间、给足够的反馈让他们成长。
  员工松散,不是不考核造成的,是老板不作为造成的。
  幸存者偏差是真的,
  但你要相信自己是幸存者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笑话:为什么卖降落伞的网店从没有差评?
  答曰:很简单啊,降落伞有问题的人,都没机会来评论了。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我们接触到的言论,很可能是片面的、偏激的、极端的,然而这样一句有失偏颇的话,却可能导致你的失败或者举步不前。
  就像我开始创业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看好。
  我的前老板,亲自关怀备至地找到我说,哎呀,你一个女人,创业?!我建议你还是找份工作老老实实上班吧。
  我的投资人一开始也质疑,一个女人,有孩子要照顾的女人,创业?这开玩笑吧?
  我甚至一度因为这些言论,准备收拾收拾回家当家庭主妇。
  前段时间听VIPKid的创始人米雯娟的分享,她早在2013年的时候就开始搞在线英语教育,当时投资人,十个有九个半都说:
  什么?美国人一小时收入才20块美金?谁会给你干!
  在线教孩子?他们坐不住怎么办?他们不听怎么办?
  要视频面对面,那得多少流量费啊?你怎么盈利啊?
  你看现在怎么着,人家成了独角兽,估值破了200亿美金。
  但是,成了事的就一定是正确吗?
  那些你看不见的米雯娟们,也许在2013年之前就在尝试英语在线教育,也许做死了万万千千家,但是你永远不会见到。
  这就是这世界的残酷,成功是成功者的垫脚石,失败是失败者的墓志铭。
  但是,我这一路走来却发现,我永远不能因为别人的垫脚石或者墓志铭,盲目自信,或者盲目悲观。
  什么"创业是九死一生","创业是一个人的夜路","创业是妻离子散"……
  这些看上去特别有感触的话,都不过是一部分人,在一部分遭遇里面的一刹那感慨而已。
  也许过了某一刹那,他就会认为"创业是一个刺激的游戏","创业是一次自由的探索","叫我回去上班我宁死不从"。
  作为一个成熟的,有辨别力的人,永远没必要为别人一句感叹埋单。
  写在最后
  做了一年的创业狗,我感触最深的倒也不是这其中的苦,或者这其中的不安全感。
  反而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的滋味,我都尝到过了。
  酸甜苦辣,并不极端,却相当独特。
  所以,回到知乎那个问题,我们该如何确定自己可以试着创业,还是老老实实上班?
  我的答案是:
  有能力搞人、搞钱、搞战略的,就试着创业;
  只有能力搞其中一两样,就老老实实上班。
  创业是一场幸存者偏差的游戏。
  但是你必须永远相信,你是有能力幸存下来的那一个。
  小维の叨逼叨:
  前几天在我们的推文底下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差点笑岔气,居然回复点赞比留言还高。老实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不能叫做创业呢?
网站目录投稿: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