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约炮神器"如何洗白、升级逐步实现商业化的? 过去三年间,陌陌在道德争议与政策风险中成长为一款拥有1.8亿注册用户的超级应用,将于今晚登陆纳斯达克,市值将达25亿美元。在上市路演PPT中,陌陌自称为中国仅次于手机QQ和微信的第三大移动社交网站。 《创业家》在2012年1月封面文章《交友大爆炸》中,曾对以上线未久的陌陌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应用如此评述:"大公司的‘羞涩’给了致力于‘陌生人交友’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机会。他们毫无顾忌,在大公司徘徊的区域勇往直前;在这一战场上,‘陌陌’们与微信面对的都是‘陌生人’:与腾讯有竞争关系的创业公司第一次有机会和巨人同时出发。" 现在看来,只有陌陌最大化了这一机会,并初步实现了商业化。为什么? 陌陌很快意识到"神器"只能喧嚣一时,如果要商业化,它必须改变陌生人社交的"弱关系"属性。于是,陌陌的2.0版本推出了群组功能,以地点加属性定义群组,过滤筛选用户,使用户在不同场景和不同趣味的群组中获得深度归属感。这是陌陌聚拢用户,并让其对产品产生依赖的关键一步,如今陌陌的用户们已经建立了基于不同地理位置和兴趣的群组450万个。 从附近的人到附近的群,陌陌紧接着又做了附近的信息聚合。在3.0版本中,地点留言功能让好友之间开始有更多的交流互动。陌陌不再是单纯意义的陌生人交友工具,而是一种关系维护和拓展的双重产品。用户沉淀初见规模。 2013年6月,陌陌的4.0版本开始商业化尝试。陌陌招股书显示,目前其收入来自用户会员费、游戏及其他服务(包含移动营销、付费表情等)。2013年下半年,会员费收入280万美元,2014年上半年为874万美元,截至2014年9月30日,会员总数达到230万。2014年上半年,手机游戏收入达到443.8万美元,较去年下半年增长近50倍。 从收入构成看,在腾讯阴影下长大的陌陌正越来越像它的"对手"。果然如此,它的前途何在?陌陌的投资人之一、经纬创投合伙人王华东说:"陌陌上有32项资料让用户填写,从职业、公司、兴趣,到陌陌吧、群组等等,微信是没有这个Profile的。这些大量关于用户的数据可以沉淀下来做很多东西。在移动端,未来大量的社区类型产品都将过渡到交易本身,陌陌这种产品形态,因为是高频使用,又有很强的地理位置属性,通过这个平台提供商业将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这也使得它具有成为一家移动端平台级公司的潜质。" 以陌陌"到店通"为例。它更像一个广告平台,告诉用户周边有哪些他可能感兴趣的店,商家凭借用户信息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目标人群。未来很多本地生活服务公司都可能成为陌陌的合作对象。 2014年2月,陌陌用户破亿。唐岩曾应邀到知乎上作答:"陌陌的愿景是希望打造最适合中国人(或许将来是人类)的社交平台,把科技发展的福利更好地带给人们,我们目前确信我们将会做到这一切,虽然目前这看起来有些狂妄。" 但是,比起可见的游戏和会员费收入,陌陌的"平台"梦离实现尚遥远。它还在腾讯的阴影下。 口述/陌陌创始人唐岩 陌陌出世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工程施工,从2000年到2003年。之后我就跑去外面打工,在长沙呆了一年。单位曾希望找我回去,不过我这人心太野,如果利益不足够大,要委屈自己我就不太做得到。 我特别怀念2005年以前的QQ。就是那种开放性:在娄底那种小地方,好像第一次看港片发现有投币电话的感觉。那之后你的心思就不在这个环境里了,总觉得外面才是属于你的世界。 当时做工程最惨的是老觉得这个时代的变化跟你的工作一点关系都没有。后来我说算了,去北京吧,当时觉得做互联网新闻特别简单。那会儿在BBS上认识了黄章晋(大象公会创始人),碰巧网易组建时评栏目团队,黄章晋推荐我过去。于是,2003年底我加入网易。头一天到北京,第二天就上班,一做就是8年。 原来我其实从来没有想过创业这个事。网易的氛围是很不错的,方三文(现雪球创始人)、李甬(现猿题库创始人),我们这个小圈子相处融洽,自得其乐。直到有一天方三文要创业,这时才发现,其实,他妈的也是可以散的,对吧。与其说他刺激了你创业,倒不如说你会换一个角度思考。 在五道口(网易公司所在地)上了几年班,除了与本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我谁都不认识。但我不抗拒跟搜狐的朋友或是住隔壁楼的认识一下,确实没有一个桥梁和工具。 2010年前后,QQ上已经三四年没什么人加我,我也懒得加别人。以前还会去搜索"湖南长沙某个区域,女,22-28",看看资料,但后来都要验证或被直接拒绝。QQ这个产品已经不能够承担帮我拓展新社交渠道的功能了。 我觉得如果我不能够模拟典型用户的话,这个东西就做不好。所以我必须要很认同,而且要很强烈地感到需求点在哪。所谓去教导用户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一直充满好奇心。 全世界的信息无穷无尽,你不可能搞明白所有事情。你要把原来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遵循内心刚开始的那种冲动,那样做的时候性价比最高。 做社交这件事在我看来压根就没有多复杂,把自己的优势利用好就完了。大公司优势很多,但也存在市场细分的可能,不一定是非此即彼。其实我们的产品蛮搞的,陌陌是2011年8月4号上线,8月3号微信就推出了LBS功能——"附近的人",一天时间都没给我们。当时你别管我再怎么牛逼,肯定还是挺沮丧的。 刚做陌陌时我有几个判断。首先我认为将来在移动端一定会有一个社交帝国。它有两种创造方式,一种像微信一样拷贝过来,当下看上去是最靠谱、可能性最高的;但还有一种办法也OK——它从开始就是一个移动端的东西,全新地根据手机去建立用户关系。如果按照我理想中的产品去发展,这是个足够大的事情,就看能不能做成。 其次社交一定要从高端往低端做,不能反其道而行。特别是重新建立一套用户关系时,从高端往低端做才能降低信任成本,所以我们最初的版本从iOS开始。如果一开始就做十七八岁的人群,等用户量上来后,或者你的用户本身在成长的时候,再想从低端往高端走,蛮难的。 很多人认为深度的交友关系一定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主,我并不这么认为。以前我就挺疑惑这点,我问过很多人,你介意的是跟一个人到底去唱K还是去吃饭,还是跟什么人去?往往是后者。所以,所谓的靠不靠谱实际是对社会身份的认可。 举个例子。当时我们想要不要搞头像认证?我想了半天说不要,如果要搞头像审核这个产品肯定做砸了。通过LBS这种产品认识一个人,一起吃个饭、看个电影什么的,弄个假头像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对方说"OK!那我们楼下见吧!"你怎么办?"对不起,我的头像是假的,我现在长成这样。"后来印证了我们这一判断,陌陌上用假头像的并不多。 现代人社交匮乏,交往最近的是工作圈子。工作圈子毕竟有各种各样的利益,或者多是场面上的交往,有些话不方便说,确实需要一些其它的东西来补齐。很多人在陌陌上结交到了他认为特别重要的人。 "洗白" 2012年4月,我们拿了经纬创投的A轮投资。最早王华东找到我,后边是张颖和Harry(万浩基)跟进。我和张颖既是投资伙伴,又是难得的玩得来的朋友。张颖是那种你把他扔到内华达的一个沙漠里,一星期后你在纽约街头再遇到他,他会衣着光鲜地出现在你面前笑着和你打招呼的那种人。我也一样。本质上我们很像,生命力顽强。我们是不管做哪一行都能做出来的那种人,既不随波逐流,又能野蛮生长。 如果我和张颖聊天一小时,基本只聊吃喝玩乐的事。除了在公司内部,我和谁都不愿意聊产品,也不喜欢混圈子。这个是做O2O的,那个是做互联网金融的,还有做手机游戏的,行业都不一样,我不觉得能给我产品上的启发和帮助。就是VC也不应该给创业者提意见,如果你真认为这款产品不好你不投就行了,没有帮着提提意见就会做的。 这方面我只和同事们聊,因为大家都花了几年时间,每天都花了很多心思在上面。哪怕是我们的用户,他也不会站在我这个角度上去思考如何做一款这么多人使用的产品,他只会在意自己的需求。而且用户有很多东西是被误导的,创始人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比如陌陌刚上线时,很多女孩子会说你们要推出能按星座筛选的功能,她们说我特别想把金牛座全屏蔽掉。还有要求按年龄搜索的,很多乱七八糟的需求,你能答应他们吗?即便有些是对的,但都是些旁枝末节的东西,真会有哪些重大漏洞和缺失是我们没发现而用户发现的吗?这样我们早就死掉了,做不成这个事。 陌陌第一个版本我们就想同时做个人和群组,但群组更复杂,涉及很多信息交互,为了抢时间我们首先推出的版本只有附近的人,并没有群组。陌陌1.0版本上线后用户上得比较快,消息量一直在涨,很快服务器就顶不住了,当时一直在疲于应付这样的事,还有一些小bug要修复。所以我们一直到2012年10月才推出群组,已经过去1年零2个月。 群组是想把大家按兴趣、地点组织起来。当时米聊有米世界,但我一看就觉得做得重且杂乱,太UGC了。我们不允许完全UGC,陌陌上的群组是要审核的。我从来不相信完全UGC的东西,这可能跟我以往在论坛网站的工作经历有关。 这中间,我们也遇到一些争议。很多人恨我们,也有很多人眼红。有人说是我们找人拍的Mike隋的视频(2012年4月,一则名为"老外屌丝中文哥超强12人模仿"的视频在网络疯传,这名老外叫Mike隋,他在视频中屡次提到陌陌是"约炮神器")。我到现在都不喜欢这两个字,不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就像很多女生不喜欢"泡妞"这词一样,觉得这个东西特别粗俗。 这件事对我们的影响总体来说弊大于利。好的一面是用户有一些增长,坏的是女性用户会有道德压力,男性用户会觉得我上来就是干这个的。 我不认为我们完全无辜,但确实不是我们有意为之。想要洗掉"约炮神器"这个标签还要两三年,我希望摆脱它,但这肯定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 关于"洗白"这件事我和你们的想法不同,因为我玩在里面,清楚真正是什么样的重度用户在用。真正的重度用户都有群组在里面,刷附近列表的次数并不多。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本来就倾向一个更开放、更成熟的社交平台。如果说我们六七千万的女性用户都上来约炮,可能吗?女孩子可能会收到一些招呼,当奇葩在看,但中途肯定有一些看得顺眼的,就会跟人家多聊两句。 有些人先天就有"认识陌生人不好"的这种偏见,而且话语权都掌握在成年人手中。这些掌握话语权的人社交关系相对还比较稳定,他们去认识陌生人的冲动很低,对我们有偏见也情有可原。 2013年我们开始做内容沉淀,留言板,陌陌吧等,2014年开始做商业化、游戏联运,同时也上了星级系统。很偶然的机会,有朋友发了个游戏Demo给我,我觉得很好玩,就说你来我们平台上做吧,现在它是陌陌上累计收入最高的游戏之一。整个陌陌的商业化都和这类似,你们不要把这件事理解得太复杂。 最终,我希望在陌陌上还原这个社会。简言之,社会是什么样子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就是什么样子,网络只是提供了另外一种渠道。这种泛社交更漫无目的,有找男女朋友的,找普通朋友的,找兴趣小组进行线下活动的,空虚无聊的,做生意的,总之干什么的都有,现实也是这样。 我们现在就在做这样的事情。打个比方,你现在看到的这些人,假设每个人都装了陌陌,那每个人在网络上就是一个映射,现实中可能更直观、更视觉化,而网络上你看到的是一个点,可获得的有效信息更多,你甚至能知道他或她是做什么的,这不是挺有意思的? 2013年8月我们的DAU(日活跃用户)达到1000万,这意味着每天有1000万的用户活跃在陌陌上,现在是2500万,坦白说,我不觉得有什么大差别。它既没有一个阶段性质的里程碑,也没有过什么爆发性增长,更没有什么帮到我们的历史的偶然。现在,陌陌有近两亿注册用户。 如果算MAU(月活跃用户),我们才是微信的七分之一,手Q的九分之一。以后跟微信肯定不是一个方向,产品层面上并没有竞争,但所有产品在用户时间上都会有争夺。我们现在一个用户平均使用时间是35分钟,他们是70分钟,差别也不是特别大。 创业前我没想过具体的目标,比如什么时候上市,能赚多少钱。但我们的野心一开始就是瞄着一个非常大的盘子去的,就像腾讯一样大的盘子,创业之初,可能跟媒体不好意思说。不过我们和投资人是这么说的,三个小伙伴之间也是这么说的。 当初不是吹牛,是真的想做这个事。创业啊,本身就是个成功率极低的事,那为什么不冲一个大的盘子去呢?反正都创业了,为什么要带手套,说非要做一个很小的事。我并不觉得开个互联网公司死掉了和路边开一个咖啡店死掉了不一样,可能咖啡店的成功率还更高点。一开始我们就要做一个要亿万人使用、要大家都知道的产品,社交产品有什么可做垂直的?中国有14亿人口,我们的心都很大的。 只是现阶段比较而言,我们还是很小。但是有时候这也会让你觉得兴奋。我们想做一个开放式的社交平台,适合于所有人的。没错,就是适合于所有人的,无论男女,无论老幼,无论是否已婚已恋。我无法去具体描述它,因为它在之前的世界里并没有存在过,目前我们的产品也跟这个目标有很遥远的距离。但如果我们自身足够努力,运气又不至于太差的话,没准真能让我们做出来,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