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学习名校经验,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参加工作以来,我在不同学段的学校工作过,其中既有小学,也有中学,大部分时间是在中学。这些年来,我们学习过不同名校的经验,先是学习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然后是杜朗口中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现在正学习衡水中学学校管理的先进经验。 每次学习,都规模宏大,轰轰烈烈,先是由教育部门发出号召,然后是各学校派出浩浩荡荡的学习团队,到名校学习、取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每次学习名校经验,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起初还有部分教师跃跃欲试,照猫画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名校经验普遍在各学校遭遇"水土不服",即使当初学习热情较高的学校和教师,也重走老路,名校经验的"一阵风"并没有"吹皱一池春水"。 名校经验为何难以落地生根?如何学习名校经验?苏霍姆林斯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经验犹如盛开的玫瑰"。在学习名校经验时,只想着把一丛正在开放的玫瑰从别的花园移植到自已的花园中来,却忘记了适宜玫瑰生长的气候和土壤。如果水土不服,无论多么美丽的玫瑰花,无论怎样小心侍弄,移植不久,也必将打蔫、枯萎。 如何让移植的玫瑰成活开花?有经验的园艺师通常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将玫瑰花生长的土壤一块移植,且不伤及其根须;二是改造本地气候和土壤,为玫瑰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三是利用本地与玫瑰相似的植株,如月季、蔷薇等,选取生命力较强的玫瑰枝条进行嫁接。嫁接不但能保证原来的玫瑰成活,而且经杂交融合,还可能培养出更加优异的品种。 学习名校经验与此类似。可以将名校经验产生的气候和土壤一块移植,也可以改造本地区教育气候,为名校经验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但是,不得不承认,就如气候和土壤是自然形成的一样,一个地区的教育生态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外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也是自然的产物,并不能随便移植和改造,因此,采取这两种方式学习名校经验可行性不大。只有结合本地实际,嫁接名校经验,才能使名校经验开出可人的花朵。 首先,要研究本地区、本校与名校的相似度。有些学校可能外部办学环境相似,有些学校可能办学追求、办学理念相似,有些学校可能师资水平、生源相似,有些学校可能管理体制相似,只有两者有相似点,才能为经验嫁接提供生长的根基。一般来说,小学很难嫁接高中的先进经验,中等职业教育也很难嫁接幼儿教育的经验。可惜,如此浅显的道理并非每个校长都懂,有的校长不加选择,盲目学习名校经验,结果就像古代那位学习"杀龙术"的术士一样,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无用武之地。 其次,要精心呵护幼苗的成长。名校经验嫁接后,教育部门和学校不能不管不问,任其自由生长,要为其提供必要的生长环境,不断为其补充水分和养料,方能促其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像刚刚嫁接成功的玫瑰,园艺师要对其格外关注,定期为其施肥、浇水、剪枝,才能最终开出美丽的花朵,否则即使勉强嫁接成功,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枯萎死亡。 对于那些主动学习名校经验的学校,教育部门要关爱一层、厚爱一分,不断为其加油鼓劲,可以组织相关科室定期深入学校开展调研,总结其成功的做法,指出其与先进经验存在的差距。对于那些主动尝试先进教学模式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学校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总结挖掘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推广,以帮助教师树立改革的信心。切不可冷嘲热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再次,要鼓励标新立异。玫瑰嫁接后,不可能再开出与原来一模一样的玫瑰花;苹果树和梨树嫁接成功后,会结出新品种"苹果梨"。同样,名校经验嫁接到本地后,也可以融合两者优势,产生新经验,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经验学习。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既然名校经验不可全盘照搬,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吸收其精华,围绕自身办学理念和教育追求,创生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先进经验。当然,这样的经验需要时间检验,也需要学习者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但只要保持创新的姿态,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人,都能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独辟蹊径,走出一条适合身发展的创新之路。